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杨一凡 校对:柳宝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出门吃饭的方式悄悄变了。

进门落座翻看菜单点餐的人几乎绝迹。

取而代之的是掏出手机团购码等服务员验团购券。

据某平台发布的《2023餐饮老品牌消费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美团和大众点评收录的十年及以上餐饮老品牌的到店团购订单同比增长了90%。

今年,这样的势头依旧继续在持续。

当19.9元的双人餐,29的小火锅越发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囤餐饮券就逐渐成了新型吃饭方式。

团购券这件事,似乎只有零次和一百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前还有人说这是小众爱好,今天大家手机都多少存着几张。

━━━━━

用花钱的方式存钱?

吃什么,原本是悬在打工人头顶的烦恼,团购券的出现让吃饭被无限前置。

有人这样描述:“当我们的生活被团购券包围后,吃饭像打牌,打开软件随机抽取一张,不仅省钱还治好了我的选择困难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以食为天,当性价比成了大家消费的首要要考虑因素后,团购券就开始用另一种方式拉高恩格尔系数。

团券的主要乐趣在于一个“囤”字,于是大家把券囤出了花。

囤券爱好者彤彤介绍:“我现在已经习惯了每天盯着平台的饭,如同炒股盯盘一般,每天睡前在APP里巡查、检视,只要有价格更合适的就立马拿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未使用的团购券过期可以自动退款,有人把它当作一种很新的“变向存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初心血来潮买好几张,等月底没钱了就去退几张。”

“回头看一个月工资条,除了工资全是过期团购券的退货,用到期退款回血。”

“买的时候有种占了便宜的感觉,没吃上退款又有种省钱的错觉,心情大好。”

有网友称自己打卡就餐习惯被低价团购券彻底颠覆。

有一次发现自己吃火锅,团购一桌的价格比单点锅底更便宜.....

券的价格低到匪夷所思,后来养成了习惯,把周围的套餐团购吃过一遍。总觉得加班要吃点好的犒劳自己,当低价团购价格和外卖差不多时,你很难不尝试。

“未来自己吃饭的代币,不会赔钱,请人吃饭随机抽一张,给自己一种没花钱的错觉。”

看到这里大家难免心生疑问,价格那么低的情况下究竟谁赚钱呢?不赚钱的话是怎么持续的?

━━━━━

囤券到底在囤什么?

从食物超越了人们维持生存的最低需求那一刻开始,囤券就注定要被赋予一些充饥之外的属性。

有人把囤券看作是一种提前满足:买到的瞬间就提前预支了快乐,“睡前饿了,买个券吧”、“想花钱了,买个券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则把它看作一种预期管理:

有消费者表示:“囤券像是一种薛定谔的消费,钱不一定真没了,但却获得真实的快乐。”

套餐定食的方式省去了食客的选择,而规模效应摊平成本,并且只有动动手指的方式显得高效。

对于整天两点一线的打工人来说囤劵似乎还有另一种意义。

“吃外卖算不上一顿好饭,很多时候吃热饭更像是犒劳,能花便宜的价格 吃到 有锅气的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来越多人开始习惯用低价完成附近美食探索,有了低价团购券之后下馆子的频率明显变高。

曾几何时,社区里小饭馆每天都会推出当日特价菜,用手写菜单和隐藏的时令小炒留住食客的胃。

而现在快速的生活节奏让大家在短短几秒从评分、星级、有没有低价团购等信息中快速作出决策。

━━━━━

团购券也是双刃剑

时至今日,我们掏出手机展示低价团购券的时候早已没有了开始时的羞怯。

而店家的服务员也习惯了问一句“您是点菜还是团购”。

但是在低价团购券盛行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

首先是可能对消费者使用存在限制:

许多商家在销售团购券时,会在使用条件上设置各种限制。

例如,有些优惠券只能在特定区域或时间段使用,如只能在大厅使用、只能在夜宵时间使用等。

有的商家对每桌使用的消费券张数有限制,或者限定某些餐品和酒水不能使用。

其次,还出现了在团购套餐中加入虚凑数条目的情况,为了让你的套餐看起来更超值,在类目数量上加入莫名其妙的选项。比如标价10元的餐巾纸和10元的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购券的盛行,对商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有着11年餐饮从业者阿珍告诉我们:“低价团购券的出现颠覆了店里生意的模式。刚开始,低价团购券属于可做可不做,但后来同行纷纷加入,你不做可能就没了生意。”

“团购券确实能用相对便宜的价格吸引人到店,到店的人越多吸引来的客人就越多,形成一股流量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低价的另一边意味着利润变薄,开始推出的时候效果不错,后来很快就有同行将价格卷向更低,长期以团购券的价格售卖几乎没法盈利。

“现在店里不降不行,降了也不行,只好开几天团购再关闭几天,想要保持一定活跃度。”

在阿珍看来:“餐饮成本的压缩是有限的,如果大家只从单一的价格维度考量吃什么,结果只会导向,餐厅去厨师化、去门店化、食材上换成成本更可控的预制食材。”

一方面商家的确受益于此,低价团购券的确让更多食客光临小店,另一方面的担忧在于,当大家都习惯了低价团购券,餐饮从业者如何在价格厮杀中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价值。

这几年很多原本深耕于社交、电商、短视频平台都开始下场入局本地生活团购业务。

从食客的视角看,吃顿好饭变容易了,但想找到最低价的团购券变得越来越难。

囤券考验的是综合的信息收集能力,不同平台每家都有不一样的优惠政策,你可能需要跨越三四个平台和两三个直播间找到最低价的团购券。

对食客来说 ,团购券让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有机会用相对低的成本去探索周围的餐厅。

但对于餐饮从业者来说挑战更多了,当人们因为低价涌入餐厅,下一步如何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情绪价值成了新的难题。

值班编辑 古丽 李加减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硬壳INK”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