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考卷已徐徐展开。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当前建设情况如何?各地有哪些探索和实践?下一步,着力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有哪些重点举措?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这些问题有了更明晰的答案。
横向扩边 纵向落底
传染病监测预警是有效防范和化解传染病疫情风险的前提和关键。此次会议指出,近年来,全国疾控系统加强顶层设计,监测预警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监测布局,疫情预警预测能力明显提高;健全工作机制,监测预警工作质效持续提升;聚焦监测重点,疫情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仍需久久为功。前不久,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指导意见》。会议现场,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围绕《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
《指导意见》明确了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提出到2030年,建成多点触发、反应快速、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新发突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点传染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准确性明显提升,疫情早期发现、科学研判和及时预警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所谓监测预警,监测是基础,要优化现有监测渠道、拓展主动监测;预警是基于监测的风险评估、研判和处置建议。”在杨峰看来,一是要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强调一个“早”字;二是要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科学研判的能力。
尽管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当前监测预警工作仍面临信息散、感知慢、决策难等问题。杨峰介绍,新时代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思路就是要横向扩边、纵向落底、内外畅通、医防协同,即横向联通部门信息、纵向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扩大监测工作覆盖面、有效形成传染病信息闭环,实现监测广、发现早、反应快、预警准。
为此,《指导意见》提出健全监测预警体制机制、开展多渠道传染病监测、规范风险评估和预警管理、推进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等多项要求。
以开展多渠道传染病监测为例,要树立多源、综合、主动的监测意识,积极推动监测从单一渠道向综合渠道转变、从单病种监测向综合监测转变,推动法定报告和主动监测相结合。因此,在巩固优化疫情报告管理系统基础上,《指导意见》提出开展多渠道传染病监测,包括建立临床症候群监测网络,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监测网络,建立病媒生物、宿主动物和环境相关风险因素监测网络,构建行业协同风险监测,畅通社会感知监测,开展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统筹做好传染病有关监测等,并明确了各类目标任务。
以监测预警中心建设为抓手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主动仗,应以监测预警工作的确定性,有效应对重大疫情的不确定性。在党政主导、高位推动下,许多地方以建设疾控机构监测预警中心为抓手,纵深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介绍,湖北省初步建立以省级疾控机构监测预警中心为核心、市县级疾控机构监测预警中心为骨干,以多渠道网络为哨点,以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和多领域专家会商分析为手段的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工作体系。
在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大楼,记者见到了湖北省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开展监测预警、研判分析、会商调度的场景。现场,来自湖北省及各市县级疾控机构监测预警中心的相关专家和工作人员正通过监测预警信息平台进行每周会商。
陈红辉表示,湖北省全面构建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监测预警中心联动闭环。一是提升线上预警精准触发能力,拓展学籍、户籍和重点人群等辅助信息源,不断提高准确度和灵敏度;二是健全线下风险评估研判机制,坚持“日分析、周会商、月评估”工作制度,根据疫情形势组织专家会商,持续跟踪研判;三是强化预警联动机制,建立省级监测预警中心引领、市县级监测预警中心预警联动的“研、交、办、督、结”工作机制,实现1小时快速指挥调度和现场处置。
推动各级疾控机构监测预警中心建设取得实效,确保其高效运行,离不开组织领导、基础保障、责任担当。今年3月,河南省疾控局印发《关于在全省疾控中心设立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的通知》,明确监测预警中心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
河南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万申表示,河南着力“三个提升”,推动疾控机构监测预警中心建设取得实效。一是着力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全省46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逐年提高,因地制宜扩大监测范围,实现对24种重点传染病主动监测。二是着力提高风险研判及预警处置能力,专业队伍建设富有成效。今年上半年,快速有效处置预警信息1.3万余条,现场指导处置疑似事件400余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起。三是着力推动科技赋能提质增效,智慧化信息平台建设有序推进。
把握数智赋能的关键点
信息化是监测预警的重要保障,要实现多点触发、反应快速、科学高效更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指导意见》强调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智赋能为动力”。北京市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若刚表示,北京市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项目今年在全市部署应用,包括病原学与症状监测等21个子系统,实现了疾控、医疗、教育、公安、民政、交通、气象等多源数据的实时汇聚和共享,搭建了40种传染病数据底座。
随着秋冬季到来,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多病共同流行成为常态。北京市坚持健全完善、巩固强化和探索创新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全方位布局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哨点,构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网络体系。黄若刚介绍,在前期基础上,北京将哨点监测拓展至24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监测,并在国家级监测哨点医院基础上,将流感监测扩展至400余家医疗机构,新冠和多病原监测扩展至40家哨点医院和19家网络实验室。
浙江省坚持数智赋能、关口前移,加强多渠道监测、智慧化预警。浙江省疾控局副局长蒋曦介绍,该省建立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诊疗数据与疾控机构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机制,通过省健康数据“高铁”,实时汇聚、全量上传省、市、县、乡、村5级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住院、检验检查等数据,夯实传染病监测预警数据基础。目前,该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贯通率已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贯通率为96%。
此外,浙江省还探索智能预警、提升早期发现能力,建立纵向覆盖省、市、县、乡、村5级医疗卫生机构、横向囊括公立与民营医疗机构的苗头信息监测报告系统,智能预警相关苗头信息,推动关口前移。
据悉,今年起,国家疾控局在全国多地部署推动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试点应用,实现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与疾控机构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数据有效对接。此次会议还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组织实施,推动前置软件部署应用,切实提高监测预警的敏感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蓝图已绘就,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此次会议对未来要建成什么样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以及如何建成进一步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大家领会了思想、借鉴了经验、看到了不足,信心也愈发坚定。
文:健康报记者 段梦兰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3ZLQGJBX】获取授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