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尽管国内民主终于等来了和平的曙光,但随着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同共产党制造冲突,最终挑起了内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占据东北这一重要的战略要地,蒋介石将大量兵力派往东北,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加强我党在东北的革命力量,中共中央抽调了不少骨干和兵力挺进东北,同原有的革命力量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

1946年6月,东北局改组,林彪一肩挑起大权,集党政军于一身。尽管这一任命在当时是打破常规的,但军中没有一个人不服气。

战争年代,林彪在军中一直很有威望,尽管在初入东北之时,因为不具备打大仗的条件,林彪一直在下令撤退,这一做法曾引起了军内一些质疑和牢骚。但随着东北战局的迅速发展和转变,这些声音很快便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统率的四野,各级指挥员和士兵都是从各地抽调来的精锐。他们都经历了战火和鲜血的洗礼,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而且有强大的战斗精神和意志。

在猛将如云的四野,林彪是如何镇得住手下这些精兵强将的呢?一方面,抽调至东北的干部中,有不少曾是林彪的老部下,另一方面,林彪的军事素养和指挥才能在军中是公认的。

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四野的将领严格服从林彪下达的作战命令,对他服服帖帖,从来不曾有人不服他,更没有人在背后嚼舌根,说坏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林彪的指挥能力够强,总能率领四野将士们打胜仗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搞山头,唯能力论。二纵的刘震、三纵的韩先楚、六纵的洪学智等人都曾是四方面军的,五纵的万毅原是东北军中的。

无论他们是何出身,只要在林彪麾下,都一样受到重用,林彪能够将他们放在合适的战场上,从而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

前线部队每打下胜仗,功劳都是记在一线指挥员和部队头上的,如果打了败仗,林彪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承担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四野,上至将领,下至普通战士,几乎没有人不服林彪,就连有着“雷公”之称的刘亚楼,每次接到林彪找自己的通知时,都是一路小跑着去的。

正是因为大家打心底里认为只要跟着林总就能打胜仗,所以林彪在四野的威望十分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林彪对一些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迫害和排挤,“过分突出政治”,一度使得全军工作受到了严重破坏和干扰。进入七十年代,尽管已经被毛主席确定为“接班人”,但他却加快了夺权行动,不惜对毛主席下黑手。

1971年9月13日,阴谋败露后,林彪等人仓皇乘飞机外逃,最终飞机失事,机毁人亡。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一三”事件后,“林彪”一时间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名字,谁都不想跟他扯上关系。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林彪在战争年代建立的不朽功勋闭口不谈,取而代之的是对他成为“叛徒”的批判。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党在编写四野战史时,根据中共中央领导人指示,人们对林彪的评价才变得更加客观公正起来,一分为二地评价他的功绩和错误。

虽然外界有一段时间对林彪的批评居多,但在不少四野的将领中,他们并不赞同,反而一直对林彪保持着相对积极、正面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震将军曾表示“林彪确实犯了错误,但这不能将他对革命的贡献和功绩全部抹杀。”同时,他更是态度鲜明地为林彪正名:“林彪是新中国解放的大功臣,他永远是四野的老首长,我永远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