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线阵地万炮齐发,对岸的金门岛被硝烟笼罩,这场规模宏大的炮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造成金门岛守军600余人的伤亡,打击了敌人士气。
10月31日,中央军委下令“双日不打炮,单日打炮”,将炮击的频率和规模降低。到了1959年1月,炮击事实上已经停止,只有零星轰鸣时不时出现。
这是因为毛主席下令停止轰炸金门,他从政治、军事、外交领域多方面考虑,下达了这一重要指示,韩先楚25年后都在赞叹主席的高瞻远瞩。
毛主席为什么要下令停止轰炸金门呢?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深刻考量呢?
武统台湾
渡江战役之后,国民党就已经无力回天,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就已经是时间问题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期望统一全国的方式就是用解放军的强大武力平推过去。
等到蒋介石逃到台湾之后,这种武力统一的想法依然是主流,各级指战员都憋着一口气,想要扫清全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完成历史使命。
可是这中间也有变故,比如1949年10月24日的金门岛事件,我军因为缺乏渡海作战和抢滩登陆的经验,导致第一批登岛的战士损失很大,引起了毛主席和中央的重视。
这次受挫让我们提高了警惕,对海上作战和陆海协同的认识增加,开始沉下心来做更加细致和周到的准备,但是对用战争手段完成解放台湾的想法依然没有改变。
可惜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越过三八线,严重威胁我国东北边境安全,为了全局考虑,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打击美帝的狼子野心。
和美国人作战需要专注精神,而且美第七舰队的大批军舰就在台湾海峡附近流连,新中国又缺乏足够的海军力量,因此东南方面的战事只能告一段落,将兵力集中在东北地区。
这段时间新中国倾尽全国之力支援抗美援朝,对台湾方面仅仅保持了常规警惕,没有主动挑起战事,而蒋介石在美国人的支持下,获得了大量军事物资的武装,渐渐恢复了元气。
而且蒋介石还加强了东南海域上的小岛——金门岛和马祖岛的防备,空运了大量人员和物资上去,将岛屿经营成了戒备森严的堡垒,作为阻碍我军进攻的桥头。
朝鲜战争打完后,美国被迫让步,中国打赢了这场立国之战,可以抽出精力来关注东南海域,中央还是倾向于使用武力手段,直接将台湾地区收回。
可是国际局势的变化又不一样,美苏两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冷战,为了考虑国际影响,武统台湾的愿望就变得有些遥远,中央需要思考一个更加稳妥的方案来解决台湾问题。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总理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中国爱好和平的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于是和平统一台湾的计划被逐渐揭露出更多细节。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大陆想要和平解决,可是蒋介石野心勃勃,妄想反攻大陆,而且美国人在背后挑拨是非,暗中提供帮助,苏联方面的态度又十分暧昧,局势变得诡谲起来。
面对这种新的挑战,大陆必须要有一个强硬的态度来应对,于是展示肌肉,同时强迫台湾和美国出招的方案——金门炮击就被提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金门炮击
实际上台海局势是逐步紧张的,1957年美国国务卿发表演讲,要消灭一切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中断了和大陆的大使级外交会谈,同时撺掇台湾备战,提供各种军事支援。
蒋介石一直没有放弃反攻大陆的想法,有了美国人的帮助后,马上开动马力,一边进行舆论攻势,一边向金门和马祖等岛屿增兵,一度达到了10万人的规模。
与此同时,苏联加紧了对我国的逼迫,要求我国开放部分口岸,由苏联派兵驻扎,并且组建所谓的“中苏联合舰队”,严重损害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
毛主席严厉拒绝了苏联的要求,中苏关系也就有了裂痕,中国需要面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迫,巨大的压力可想而知,需要我们做出一定的回应。
1958年7月,美国出兵中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台海地区的关注,毛主席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在金门展开炮击行动,惩罚国民党军队,牵制美国。
当时福建地区正值夏季,暴雨飓风天气频繁,炮兵部队和部分空军部队的转场行动非常辛苦,但也正是由于恶劣天气的掩护,我军的行动没有被国民党方面知晓。
1958年8月23日,随着几发信号弹升空,布置在滩头附近的数百门火炮一起击发,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发射了3万余发炮弹,将金门岛笼罩在浓浓的硝烟中。
由于事发突然,金门岛守军没有一点防备,造成了600余人的伤亡,其中就有3位守备副司令阵亡,指挥系统瘫痪,各处工事也遭到破坏,陷入了完全的被动之中。
此后10天,解放军一直没有放松对金门岛的封锁,发动海上舰艇和战斗机,从海空两方面对国民党军队进行压制,不让岛上的驻军能轻松获得补给,达成了第一阶段的战术目标。
同时陆地上的炮击一直没有停止,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士兵只能待在地下工事中,偶尔有想要反击的炮兵,也会被我军的炮火撕碎,只能挨打不能还手。
福州军区的战士们跃跃欲试,打算乘坐登陆艇解放金门,可是毛主席却突然下令停止炮击,看一下美国和台湾的态度,于是所有军事活动都被按下了暂停键,金门附近一片平静。
到了9月8日,炮击又开始了,这次我军的目标是敌人的补给舰队,由于美国军舰提供了护航,因此我炮兵部队需要找准机会,只打蒋介石的舰船,不打美国人的军舰。
这次大规模炮击打断了蒋介石对金门的补给,同时也看出了美国不想扩大事端的伪装,毛主席心中更有底了,对金门炮击的程度和时间有了更为精准的把控。
深谋远虑
从金门炮击开始,主动权就一直掌握在我们手中,只不过毛主席需要看一下后续情况和美国方面的态度,决定下一步的动作,为国家拿到更多的利益。
同时苏联那边也需要有所回应,因为中苏交恶的关系,苏联不愿意为大陆的军事活动背书,毛主席没有被这个困难吓倒,强硬展示自身的实力和态度,造成既定事实。
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我们达成了威吓国民党,牵制美国的目的,同时也看出美国不愿意轻易和中国开启战端,对正在进行的行动有了更大把握。
最开始的时候,毛主席是想将国民党在金门和马祖两岛上的武装力量全部清除,将他们赶到台湾小岛上,进一步压缩蒋介石集团的活动范围,可是这样一来就会断掉国民党和大陆的联系,更容易被美国操纵,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完整。
因此在战事后期,毛主席就下令前线放缓炮击的频率,给国民党留下更多希望,通过蒋介石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可,挫败美国人分裂中国的阴谋企图。
对于这一点的判断,也是毛主席基于国际局势和敌我对比等多方面因素做出的结论,是毛主席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最好体现,全面系统的反应了毛主席的战略思维。
从美国和蒋介石的矛盾这里出发,同样能够看出端倪。美国需要蒋介石集团牵制大陆的注意力,使得东方巨龙无法凝聚出全力,因此花了大力气援助台湾。
蒋介石的本钱已经损失大半,因此也需要美国人作为靠山,完成自己“反攻大陆”的野望,两者一拍即合,行成了同盟关系,在一起狼狈为奸。
在大的方向上,美国是能和台湾站在一起的,但是在细节上,蒋介石还是有自己想法的,他需要做出举动表彰决心,于是金门和马祖两岛就一直没有放弃。
而美国只需要台湾存在即可,就算真的只能保留一隅之地,对美国来说也没关系,反而更加容易控制,对美国来说的利益更大,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这样的矛盾在解放军大兵压境的时候可以短暂压住,但是等到外部压力缓和,他们就要内斗了,对于大陆来说也算一件好事,有利于我们渔翁得利。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炮击金门,施加足够的压力,然后迅速平息下来,等待敌人内部产生混乱,这样的决策是十分具有远见的,足可以看出毛主席的远见。
韩先楚将军看出了毛主席的战略部署,不禁为主席的目光深远而感概,即便25年之后金门炮击基本上结束之后,他也经常会赞叹:主席的这一招十分高明!
和平方案
1958年9月13日,金门的炮击已经变为“零和炮击”,也就是每天不定时发射炮弹几百发,当作一个日常任务,不过分刺激国民党军队的紧张神经。
10月6日,我军再一次提出暂时停止炮击的指令,美国和台湾方面对此十分疑惑,同样不敢擅自行动,三方在台湾海峡附近形成对峙局面,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观。
随后10月31日,炮兵部队再次接到命令,之后的单数日可以打炮,但是一般不要超过200发炮弹,双数日的时候则要停战,保持警惕力量即可。
就这样,大陆的炮击方略逐渐减轻了规模,成为一种威慑手段,这次军事行动也就告一段落,后续的政治战和外交战逐渐打响,毛主席的战略构想实现了。
从这以后,大陆对台湾的方略就变成了和平解决,双方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平台进行沟通交流,不断创造对话的机会,为统一祖国两岸的伟大目标不断前进。
为了表示诚意,中央军委下达了裁军的命令,军费开支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下降,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经济生产上去,不断加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1959年1月9日,军委下令停止炮击,这场历时4个多月的炮击行动就此告终,毛主席“战而不登,封而不死”的决策思想却一直在延续。
在主席的构想中,金门和马祖就像是套在蒋介石和美国人脖子上的“绞索”,只要他们一天不撤兵,那么这个“绞索”就一天存在着,挤压他们的呼吸,让他们如鲠在喉。
即便是现在看来,主席的构想也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们想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台湾问题,但是不能将自己放在弱势的一方,这样在谈判中无法占到有利地位。
我们需要将金门和马祖当作筹码,吸引台湾和美国将注意力投入在上面,让他们不断加大投资规模,消耗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达成我们自己的目的。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于是对金门的封锁和炮击再一次降低了规模,政治宣传和外交攻势需要军事行动让位,历史掀开了全新的一页。
也正是这一年中美正式建交,金门炮击全部停止,这场露肌肉的表演秀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为台海局势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毛主席的决策高度提供了全新注解。
金门炮击从提出到开始,再到中间的各种变故都是毛主席一手操办下令的,作为著名的战略家,毛主席很少参与具体的战术实施,唯独这一次是个意外。
也正是得益于毛主席的操作和推动,从一团乱麻中找到了破局的关键,台海局势获得了大程度的进步,为后来的和平稳定埋下了伏笔,让人不禁佩服主席的高屋建瓴和细致入微。
现在的台湾问题有了新变化,国际局势也和当初大不相同,我们需要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更有力的举措,这样才能实现无数前辈的夙愿,达成祖国统一的伟大愿想!
对于毛主席这个策略,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