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芦苇,多生长于水边,花穗迷蒙,远远望去,朦朦胧胧,如烟似雾。

自先秦时代开始,唯美梦幻,令人心醉的芦苇便是诗人笔下的最常见意象的意象之一。

第一首:先秦诗歌

《诗经·秦风·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感悟: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首句之中,诗人以“蒹葭”“白露”起兴,勾勒出一幅色彩清丽的秋景图。

葭,即为芦苇。“白露为霜”,表明已是深秋,天刚刚亮,诗人便来到河边,河畔的芦苇,宛若心上人的柔美身姿,随风摇曳。

为了追寻伊人的足迹,他逆流而上,即便此路漫漫,艰险不断,也依旧没有放弃。

至于追求的结果,诗人并没有明说,留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首:唐代雍裕之的《芦花》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感悟:

对于芦花,诗人显然是十分喜爱的。前两句中,诗人将微风吹拂下的芦花,比作翻滚的波浪;

后两句中,又把月光下的芦花比作皑皑白雪,茫茫一片。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与这清冷,淡远的意境融为一体。

第三首:明代成鹫的《秋浪》

秋水净如练,秋风漾縠纹。

萍踪何所寄,鸥鸟自为群。

放眼波涛阔,澄怀清浊分。

芦花与明月,相对白纷纷。

感悟:

这首《秋浪》,描绘的是秋日江面的壮丽景色。

白日里,鸟儿自由自在的飞翔,秋风随意的吹拂在水面上,泛起鳞波;

月夜里,柔美的芦花与皎洁的月光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漫步其中,原本浮躁的心,瞬间安静了许多。

第四首:宋代蔡槃的《瓜州》

烟际系孤舟,芦花两岸秋。

江空双雁落,天迥一星流。

急鼓西津渡,残云北固楼。

商人茅店下,沽酒话扬州。

感悟:

这首《瓜州》描绘的是秋日的水墨江南图景。

首句之中,诗人便用烟雾中的孤舟,飘飞在秋风中的芦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迷蒙的意境。

置身于雁纷飞,残云散的萧瑟秋景之中,诗人仿佛又感到几分孤寂。

第五首:宋代林逋的《咏秋江》

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

感悟:

传闻,诗人林逋常年隐居在西子湖畔,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过着十分清淡的生活。

因此,他笔下的诗,也多有有隐逸之风,闲适之感,本诗亦如此。

全诗俨然一幅静谧的雨后秋色江景图。

那在沙滩上悠闲地打着盹的鹭鸶,被秋雨冲洗后的洁白芦花,渔船上徐徐升起的炊烟,无不在诉说着诗人此时心中的宁静。

“最爱芦花经雨后”两个字,更是将诗人对于芦花的喜爱直白的流露出来。

第六首:唐代李颀的《送刘昱》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感悟:

这是一首意境悠远的送别诗。

诗人将离别置于秋江滚滚,芦花飘飘,带着寒意的秋景之中,更加深了此次离别的伤感。

随后又以清冷的北风,凄清的雁声,诉说着内心的孤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七首:唐代钱珝的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三十四》

睡稳叶舟轻,风微浪不惊。

任君芦苇岸,终夜动秋声。

感悟:

钱珝的这首小诗,描绘的是深远寂静的夜景,字字句句充满了松弛感。

在一个清风沉醉的夜晚,诗人驾一叶扁舟,独自漫游在微风细浪之中。

静谧的夜色令诗人沉醉其中,渐渐进入梦乡。

待梦醒时分,诗人将船靠在芦苇丛生的江岸,耳边不时传来叶落虫鸣之声,也丝毫不觉烦躁。

第八首:唐代刘禹锡的《晚泊牛渚》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感悟:

刘禹锡的这首五言诗,描绘的是深秋暮色江景图,说的是自己孤独的心情。

在这个秋风乍起,芦苇随意飘摇,落霞渐暗,雁声渐消的傍晚,诗人行舟于微波粼粼的江面之上。

所见之象既有既有边塞之地的荒凉,也有田野村居的宁静。

诗人漂泊在这寂静的夜色之中,如同行走在历史的长河里,唯有月色相伴,是那么的孤独!

第九首:唐代郑谷的《江际》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

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感悟:

郑谷的这首诗,于淡远的意境之中,寄托了自己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

首句之中,诗人便用悠远的渔舟,稀疏的芦苇,勾勒出一幅色彩幽暗的江面图。

随后几句,更是用飘零的黄叶,清冷的蝉声,令人倍感萧瑟。

尾句之中,诗人直接道出心中的所求与所愿:

乱世之中,诗人所求的不过是平平淡淡的生活。

他所向往的,是古时隐士们憧憬的浐川之地。

第十首:宋代叶绍翁的《嘉兴界》

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感悟:

如题所述,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嘉兴的迤逦风光。

首句之中,诗人便以极其广阔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没有高山的平坦田野之上。

后一句“九分芦苇一分烟”,更是十分传神地写出了水边生长茂密的芦苇与村居缥缈的炊烟交相辉映的静美画面。

诗人乘着小船,欣赏这富有生机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画卷,心中自是无比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