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凭实力逐渐发展壮大,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总有一些力量企图阻挠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关键时刻甚至还有国产汽车企业“背刺”中国,中国有关单位忍不住发声。

欧盟对华加征电动车关税的事情进展到哪一步了?中国和国内企业都有什么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乎未来的博弈

最近,中欧之间因为电动车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表面上是价格战,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背后是关乎未来的博弈,欧盟突然宣布要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反补贴税,税率还不低,从17%到36.3%不等,10月31日就开始执行,说白了,就是想让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卖得更贵,给本土车企留条活路。

你可能好奇,欧盟为啥突然对中国电动车下手?这事儿说起来也不复杂,就是中国电动车发展势头太猛,让欧洲车企感受到了压力,中国电动车凭借供应链优势和价格优势,在欧洲市场攻城略地,这让欧洲传统车企有点坐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这次出招,表面上是针对中国电动车,实际上是在打价格战,更深层次的目标是争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导权,他们想通过贸易壁垒,为自家车企争取时间转型升级,毕竟,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欧洲车企的技术和成本都落后了,只能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

面对欧盟的“围剿”,中国可不是吃素的,商务部第一时间站出来和欧盟谈判,希望能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是,欧盟这边却玩起了“小动作”,他们不仅坚持要和中国整体谈判,还私下联系一些中国企业,想各个击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这招“分而治之”确实够阴险,他们深知,跟整个中国行业谈判,自己没什么筹码,所以就想着拉拢一部分企业,分化瓦解,最终达成自己的目的,一些企业为了自保,也开始动摇,想着能不能私下跟欧盟达成协议,躲过这波反补贴税。

但这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想法,最终可能会害了所有人,如果中国企业各自为战,那中方在谈判桌上就失去了筹码,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被欧盟牵着鼻子走,到时候,整个中国电动车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得不偿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务部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直接点名批评了这种私下接触的行为,警告企业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全大局,这番话,既是说给那些私下行动的企业听的,也是说给欧盟成员国听的。

信源:环球网2024-10-14:“单独谈判”干扰中欧电动汽车磋商,专家:部分企业与欧盟应克制单独接触冲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成员国立场各不相同

法国是加征关税的坚定支持者,这与其国内产业发展和政治利益息息相关,法国在推动欧盟内部的绿色转型方面一向积极。

马克龙政府希望通过限制中国电动车的进口,促使更多中国企业到法国投资建厂,以增加国内就业和税收,减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

法国在欧盟内希望展示其领导力,尤其是在德国持保守立场的情况下。

而德国则对这一关税持反对态度,主要是因为该国汽车产业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德国汽车制造商,如宝马、大众,近年来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征关税可能导致中国的反制措施,从而对德国的出口构成威胁,德国政府和汽车制造业认为,通过关税措施来提升欧洲企业的竞争力是“不可行的”,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损害那些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扩展业务的公司。

许多欧盟国家在此次投票中选择弃权,这反映了他们对是否加征关税的犹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西班牙,其汽车市场并不像法国或德国那样受到巨大冲击,因此更倾向于维持与中国的良好贸易关系,与此同时,西班牙也在担忧潜在的贸易战风险,特别是与中国的其他重要商品贸易可能受到影响。

说到底求人不如求己,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发展,还是离不开过硬的实力,只有足够强大,才更能抵御风险和挑战,这一点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做得很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崛起势不可挡

中国曾经是国际汽车品牌的巨大市场,而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新中心,外资品牌如大众、宝马和奔驰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大幅下滑。

因为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劲表现,全球汽车产业的重心开始向中国转移。

但外资车企在燃油车市场的长期成功导致它们在面对电动化转型时反应迟缓,中国品牌凭借政府支持、技术创新以及供应链的优势,迅速填补了这一空白,并通过高性价比的电动车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资品牌未能及时跟上这一潮流,导致市场份额的丧失,这也为中国品牌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使其在电动汽车领域得以反超。

中国不仅在电动车整车制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电池生产及供应链方面也有压倒性优势,中国几乎垄断了锂、钴、镍等关键电池原材料的供应链环节,并控制了全球大部分电池组件的生产。

这使得全球电动汽车行业高度依赖中国的供应链,这种产业链的垄断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也解释了为何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如此具有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全球市场的成功,中国品牌在国内高端市场也逐渐取代了传统豪华品牌,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在技术上不断创新。

它们还在高端市场上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这标志着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全面崛起,逐步改变了消费者对高端汽车品牌的传统认知。

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崛起、外资品牌的颓势、供应链垄断以及高端品牌崛起的转变,不仅仅是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的成功,更是全球汽车产业结构性变革的象征,未来这一趋势将继续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