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大家呱唧呱唧,请王师傅给咱们讲讲种烟经验!”10月7日下午3点多,王新民在渑池县坡头乡坡头烟叶收购点交售完烟叶,正想回家,上官新伟上前一把拽住他,说说笑笑地来到烟农便民服务点。

今年50岁的王新民,是渑池县坡头乡城头村村民。18年来,王新民专心致志,逐渐成为集烟叶育苗、植保、烘烤、分级于一身的行家里手,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种烟“老把式”。

“老王,我种烟23年了,但看着你烤出的烟叶,我自愧不如。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烘烤有啥诀窍,你也别藏着掖着,都给抖搂抖搂。”首先请教的这名烟农,从其他烟农口中得知,他叫康八周,坡头乡汪坟村人,对烟叶烘烤“有两把刷子”。

“烟叶烘烤的核心是下部烟防黑、中部烟防青和上部烟防杂,具体到操作过程如何防黑、防青、防杂,要根据采收烟叶成熟性状,灵活调整烘烤工艺,比如,上部烟叶烘烤关键在于保湿增温促变黄……”王新民笑着说,“烟叶烤好是宝,烤不好是草,烘烤是一个长期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只要大家用心学习,烤出好烟叶并不难。”

至于灵活调整烘烤工艺,笔者曾经下乡途径城头村,亲眼见证了王新民的“灵活”:为切实把准今年上部烟叶烘烤情况,找准方法,在烟叶采收中后期,王新民从田间采回成熟的上部烟叶,采取单独编成一杆,专门装在烤房观察窗,并用红绳做了标记,用王新民的话说:这叫“试烤”,便于上部烟全面采烤时,用最佳烘烤工艺把烟叶烤黄、烤香。

“你是观吊村的李延鹏,卖烟见过你几次,烟叶种得不赖。”挨着李延鹏坐下来,这个烟农还带着神秘,“你知道老王一亩地收入多少吗?比这个数还要多!接着,他握拳伸出食指勾了一下。”

“你叫刘忠民,和老王是一个村。我家一亩地卖个5000多元,都相当‘争面子’,这样看来,我种烟增收空间还不小呀!”充满希望的微笑,挂在李延鹏的脸上。

烟农便民休息点,取经的烟农渐渐多了起来,交售完烟叶的烟农喜欢这样的气氛,乐于这样的热闹。

“王师傅,今年烟叶病害多,特别是‘两黑病’发生率高,我采取了各种措施,效果都不好,你有啥招数?另外,能不能给我们说说咋搞生产?”坡头乡西川村“90后”烟农上官凯求教。

这一问,现场气氛更加活跃,不少烟农也提出了病害防治难的问题。

“‘两黑病’可以在烟叶移栽时,用甲霜恶霉灵进行灌根,预防效果很好!这在烟草公司开展生产技术培训中,讲得很清楚,说得很明白,可能是咱们在落实上有偏差。”王新民说,病虫害重在提前预防,例如赤星病、花叶病等常见烟叶病害,根据烟区烟叶病发时节,提前用杀菌剂进行预防,从而抑制病害发生。

在交流中,王新民毫不保留地道出他多年种烟心得,第一,要坚持种植烟草公司推广的品种,种对品种才是种好烟叶的正道;第二,要重视冬耕深翻、绿肥掩青、增施农家肥等土壤保育措施,这是为种出优质烟叶打基础;第三,要全面落实合理密植、揭膜培土、豆浆灌根、不适用烟叶处理等生产技术,技术落实到位,烟叶产量和品质自然就提上来了。

“其实,我和大家一样,都是经过烟草公司统一培训指导下完成劳动,只要咱们用心学,照着做,种烟一定能致富!”说话间,王新民拿出手机,示意添加微信,方便大家日后交流。

“我想补充一下,作为城头村人,我最了解老王对烟叶的感情,他种植烟叶就像培养孩子一样,精心呵护、悉心照顾!”对老王知根知底的刘忠民,接过了话茬,“今年烟叶采收一结束,老王忙着拔除了烟杆,清理了烟田残叶,联系了农家肥,冬季烟叶生产他早就搞起来了。”

冬季烟叶生产“搞”起来,烟站大院欢声一片。愿烟区涌现更多像王新民一样的致富能手,促进共同富裕。(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供稿 作者:席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