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多张群聊截图显示,一个有80多名群成员的班级群里,“班主任徐某某老师”疑似情绪崩溃大发脾气。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办工作人员称,目前,此事正在调查处理中,“徐老师是我们学校本部老师,已工作多年,届时是否会将调查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要看调查的具体情况。”

从曝光的群聊截图来看,似乎都是班主任老师的在“歇斯底里”,对家长恐吓谩骂,然而,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恩怨。该老师为何会大发脾气,又是什么让她情绪崩溃,其中的缘由,更值得追问,也应该是调查处理与回应关注必须聚焦的核心。

从截图有限的信息,都可以判定学生家长与该教师之间的交流互通存在问题。在上午时分徐老师表示,“理解家长对学生的关心,但是她作为一个人现在情绪不稳定,没有办法处理班级上每一个问题,希望大家谅解”,这样的表述说明,此前学生家长与其交流沟通中,已经有了不少的“埋怨”与“苛责”,使其心生芥蒂。

到了中午时分,她则在群里发信息“我再次提示”“你们12班所有人莫再挨老子”“我这会儿手抖得都停不下来”。这中间家长们与她都说了些什么?这些是否加剧了她的“被伤害感”,成为情绪崩溃的导火索。而家长曝光的截图能否反映对话全貌,是否存在选择性披露信息的问题,这些都值得追问。

不管最终如何处理,该事件对于涉事的家长与老师来说是“双输”的结局:丧失了双方之间基本的信任,无疑是一种悲哀,如此,更值得家校共同反思。

具体而言,教师是一种职业,需要遵从一定的师德操守之外,也需要被理解与尊重,老师也是普通人,确实无法承载起“万能”的诉求。这也要求家长与学校,不能将教育管理学生的压力全部都加注在老师身上,否则,很有可能导致教师不堪重负。

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当重视教师的心理建设,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加强情绪的干预、评估与疏导,减轻他们的“非教负担”,同时改进班主任带班管理的方式与机制,不让他们“一个人战斗”,帮助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消除矛盾隐患,缓解压力。

另一方面,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协作。学校要细化完善家校之间的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引导双向良性沟通,力避沟通的“情绪化”。

作者:木须虫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