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剑勇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信息科技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在每次科技变革中,都会涌现出耀眼的独角兽企业。如今的生成式AI时代,就全球来看,OpenAI是全球最靓的仔,主导大模型发展趋势,是全球大模型发展风向标,也是各大模型厂商纷纷对标的对象。估值更是惊人的达到1570亿美元,仅次于字节跳动和SpaceX,是全球最有价值的AI大模型初创公司。

在OpenAI带动下,国内也涌现出无数大模型企业,仅完成备案的大模型数量就超过200个。其中,百川智能、零一万物、智谱AI、MiniMax、月之暗面与阶跃星辰这六家大模型初创企业,有大模型“六小虎”之称,是国内光彩耀目的大模型独角兽,估值数十亿美元。

大模型“六小虎”的称号,让笔者想起昔日的“AI四小龙”,分别是商汤、旷视、云从与依图科技。遗憾的是,今不如昔。

遥想当年,顶着AI四小龙称号,吸睛无数,融资一轮高过一轮。时至今日,仍然难以实现盈利,持续性的亏损依然是最大的争议点之一,也显示出AI商业落地举步维艰。

虽然商汤、云从已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但相比上市之初备受资本青睐不同的是,现如今一地鸡毛。商汤作为四小龙之首,上市之初,股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最高达9.7港元,如今只有1.62港元,曾市值一度突破3200亿港元,现在市值只有537亿港元,相比巅峰时期市值减少超2600亿港元,市值缩水八成。

再来看云从科技,在生成式AI浪潮下,市值最高达到460亿元,如今只剩115亿元,市值减少超300亿,缩水七成。旷视科技则已很久没有声量,上市进程尚未有实质性进展,一直处在注册环节。

整体来看,AI四小龙风光不再。如今所谓的大模型“六小虎”,未来几年,也会面临“AI四小龙”这样的尴尬处境。

毕竟,大模型属于技术与资金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AI人才,还需要强大的AI算力基础设施。为此,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尤其花费巨额资金购买英伟达AI芯片。毕竟长期烧钱,对于大模型“六小虎”来说,最迫切的莫过于技术落地与变现,以此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售卖大模型的公司未能从大模型中赚到钱,包括OpenAI在内的大模型公司入不敷出。能从大模型真正赚到钱的则是“卖铲人”英伟达,他赚得盆满钵满。

2024财年,英伟达的净利润高达297.6亿美元。最新一财季(截至2024年7月28日)净利润为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68%。换言之,售卖算力的是当前唯一能赚到大钱的AI生意。

因各界(无论是科技巨头亦是初创企业)发展AI大模型都离不开英伟达的高性能芯片。毫不夸张的说,谁家AI大模型实力强,背后比拼的其实是拥有多少张英伟达的卡。对于财大气粗的科技巨头而言,包括谷歌、Meta等在内的科技巨头们数以百亿美元投入,购买并囤积英伟达芯片,以此提升AI能力。

当科技巨头们开启“买买买”的模式下,英伟达的芯片供不应求,其业绩更是爆表。同时,在资本市场也是一路狂飙模式,市值达到3.39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万亿元),其市值规模仅次于苹果,位居全球第二大公司。无论是从营收规模,还是从市值规模,英伟达都是全球最大芯片企业。

对于大模型初创公司,既没有科技巨头们的资金实力,又很难在AI大模型上获得营收平衡,但仍然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用来支撑其发展。

要知道,训练千亿级、万亿级的AI大模型,训练成本少则百万美元,多则千万美元。对于大模型初创企业而言,就需要不断融资,用以提升AI大模型能力。以商汤为例,其标称自己的大模型能力对标GPT-4Turbo,其背后则是AI基础设施的投入。

据披露的信息显示,商汤大模型基础设施大装置SenseCore总算力规模突破性增长至20000 petaFLOPS,运营GPU数量达5.4万GPU卡。庞大的AI基础设施支出与研发投入,使得商汤持续亏损,2024年上半年亏损24.77亿元。

AI基础设施作为大模型能力核心所在。以数十亿级的资金规模来购买万卡,构建大模型的AI基础设施。或者从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云服务商购买算力服务。

不管自建AI基础设施,亦是向云服务厂商手中购买算力服务,这都是惊人的开支。那么,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支撑,这也是决定初创大模型企业型能走多远。

其中,百川智能作为王小川所创办,融资了50亿元人民币,估计达到200亿;智谱AI同样也获得了数十亿元的融资,估值也高达200亿。领一万物作为李开复创办的AI大模型独角兽公司,尽管未披露居然融资额,但金额也是数亿美元级别,估值也超过10亿美元。

能看出,在大模型浪潮下,在得到资金的支持下,大模型初创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受到资本青睐,融资额和估值都亮瞎眼。

然而,当前大模型已把价格卷到“白菜价”时代,尤其2024年开启模型降价潮,大厂不计成本抢夺市场。同时,还有Llama等开源大模型带来的竞争压力,初创大模型企业要想变现尤为艰难。无休止的烧钱,却很难盈利,最终难免会成为沙滩上的鱼儿尴尬局面。

整体来说,AI大模型风头虽盛,在资本推波助澜下,使得融资一轮高过一轮,这种投机行为也助推AI大模型独角兽存在巨大泡沫成份。其中,昔日的“AI四小龙”的局面,或将是当前“AI大模型六小虎”的一面镜子。正所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最后,生成式AI浪潮席卷全球,各界纷纷顺势而为,积极拥抱生成式AI的变革,市场需求潜力也逐步释放。IDC此前预计到2027年,全球企业用于生成式AI解决方案的投资将达到1430亿美元。

生成式AI市场前景广阔。只是,在AI大模型这条赛道上,理想丰满,现实残酷,其应用落地是核心,能够扎实稳健促进大模型发展与商业化成果转化,才是AI大模型“六小虎”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