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8日午夜12时,随着德国代表艰难地在投降书上完成签字,二战欧洲战场正式落下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投降仪式

纵观整个欧洲战场,东线的战况最为惨烈,一整代苏联青年战死沙场,从伏尔加河至第聂伯河,埋葬了无数战士的尸骨,城市受到焚毁,村庄满目疮痍,此时的苏联如同遭遇重大事故的一级残废,在西伯利亚的寒风中唱着哀悼的挽歌。

反观美国,二战结束时总兵力达到1050万,海军具有10759艘各类舰艇,各类航母逾百艘,67700架一线作战飞机,光看这数字便令人有些头晕目眩,总感觉哪怕再来一场二战,对美国人来说都不成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海军

可是,在美苏两国实力对比极为鲜明的时刻,为何美国不趁机向苏联宣战,将未来竞争对手率先扼杀?

如此强大的武力支撑下,美国人到底在忌惮些什么?

让我们回溯历史,一窥真相。

苏德战争与转折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驻守边境的苏联红军仍沉浸在夏夜的美梦中。

驻地外围,守夜的士兵和着蝉鸣,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据说,隔壁的纳粹德国已经将法军彻底赶下海,伦敦没日没夜地遭到轰炸,前段时间,巴尔干半岛也被德军摆平,如今整个欧洲,似乎苏联尚未被战争染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士兵们很庆幸,伟大领袖斯大林明智地选择与希特勒结盟,不仅将波兰的半壁江山收入囊中,还将德国这头怪物赶到法国佬的地盘去,令和平的光辉始终照耀苏联。

正当士兵畅想着美好的未来,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阵沉闷的巨响,仿佛雷声滚滚。

士兵疑惑地举起望远镜,纵目远视,只见在极远处天与地的交汇处,滚滚浓烟沿着地平线横推过来,飞沙走石在月光下如梦似幻。

士兵喉结颤动,随后迅速拉响警报并大喊道:“敌袭!

远处,一眼望不到头的坦克联队全速朝苏军驻地涌来,履带将地面积水的月亮切得细碎,它们将刀兵带到这片土地,痛苦与死亡将在此肆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进攻苏联

这天,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调集的190个师、3700辆坦克、5000架飞机、4.7万多门各类大炮总计550万兵力,在波罗的海至黑海长达两千多公里的苏联国境线上,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欧洲东线战事就此打响。

战前,各种互相矛盾的情报混淆视听,导致苏军高层无法判断德军战略意图,直到开战前一天,克格勃特工才将德军进攻的确切时间传回总部,可惜为时已晚。

由于苏联内部某一重大政治事件,此时苏联红军其实羸弱不堪,且部队中缺乏指挥经验丰富的老将,只能由一些年轻将领勉强挑起大梁,但显然是车载斗量,难以胜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线战场

内外部因素交织导致,苏军在面对德军的钢铁洪流时一泻千里,开战仅18天,德军便将战线推进600公里,北部战线,苏联负责防卫的24个师损失60%人员和装备,几无还手之力。

德军前线的惊人战果,令后方作出对苏开战决定的希特勒得意洋洋,显然,他认为自己再一次赌对了,隔壁这个看似强大的红色巨人,早已在内耗中丧失对抗的资本,不过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因此,希特勒放出豪言壮语,声称要三个月灭亡苏联。

这句话听上去很耳熟,没错,淞沪会战开始前,日军高层同样扬言要三个月灭亡中国,但最后却将自己活活拖死在中国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淞沪会战

而希特勒和他引以为傲的德军,终将与他的法西斯伙伴落得同一下场。

1941年11月7日,苏德开战第五个月,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

俄国的冬天比寻常年度来得都更早一些,零下的寒风中,身穿棉袄的德军士兵依旧被冻得瑟瑟发抖,但他们深知自己没有退路,唯有将对手彻底消灭,他们才有生还的可能。

而此时城内,苏军有条不紊地进行红场阅兵,最高统帅斯大林决意坚守首都,这或许是最后的战争,也可能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最终,莫斯科会战以苏联的胜利结束,战争迎来转折阶段。

此后,经过苏联军民长达四年的艰苦奋战,1945年4月30日,反攻至德国柏林市中心的苏联红军成功占领柏林国会大厦,并将苏联国旗插在楼顶,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红色英灵得以安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攻占柏林

东欧“绞肉机”

虽然战争落幕,但战争的荼毒却挥之不去,德国与苏联的战争,就好比两位武林高手的死斗,双方拼尽浑身解数,只想置对方于死地,而结果是一人从此在世间除名,另一人则背负无法治愈的暗伤活下去,并过早走到生命尽头。

先来看个大概的数据,据统计四年战争中,苏军总伤亡达到2960万,其中死亡及失踪915万、被俘446万、伤病1832万,446万战俘中,成功生还者少之又少,有四百多万在战俘营中被折磨致死;至于伤亡平民,则是1700万人,军民合计为4640万人。

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苏德战场,血肉之躯颇为孱弱,每场战役都是两国资源储备的较量,钢铁、石油、火药才是战场的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军队

举个例子,在八年全面抗战中,中国军队总计消耗山野炮弹355.88万发和迫击炮弹604.776万发,而这仅仅是我们的计量方式。

苏联的炮弹计量是以运送的火车皮为单位,单单是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便消耗炮弹8353车皮,换算过来是190万发炮弹。

单单一次大会战,所消耗的炮弹便是八年全面抗战的20%,足见苏德战场的火力密度与强度远超其他战场,而这也导致了士兵的高速消耗,人命在这片血腥的战场上显得一文不值,一个师数万人的编制,甚至不够一场战役塞牙缝。

比如基辅战役中,德军一次性消灭苏军58万人,其惨烈程度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时期,凡尔登战场曾有绞肉机之称,但历史证明,凡尔登绞肉机在苏德战场简直就是小儿科。

在俄罗斯电影《古墓迷途》中,四个年轻的俄罗斯小伙儿机缘巧合下穿越到苏德战场,成为苏联士兵,并在一次次惊险的战役中存活下来最后回到现代。

可实际上,苏德战争几乎将苏联整个20后的年轻人消耗殆尽,一代人的生命葬身沙场。

据统计,1923年出生的苏联男子(战争爆发时18-19岁),近八成都死在了战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这个年份更早些,1920年、1921年出生的婴儿,他们都在20年后走上战场,并前赴后继地牺牲,他们的青梅竹马,他们的同班同学,无一幸免,活下去的概率可能和中彩票差不多。

1941年开战时,苏联红军总计460万,1945年初,战争即将结束时,苏联在欧洲方向的作战部队总兵力为670万。

前面我们提到,苏联阵亡士兵915万,也就是说,1941年和1945年的红军,几乎不是同一拨人,相当于换了两拨人。

所以当二战结束,苏联已经元气大伤,国民伤亡几千万人,还有几千万人落下终身残疾,甚至需要国家的供养才能苟延残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军

不仅如此,还给苏联留下了一个隐患,这个隐患间接导致了本能继续坚持的苏联加速灭亡,走上解体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