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今年9月,非洲50多国领导人齐聚北京引发全世界关注。

结合近些年来非洲与中国在越靠越近,与欧洲却越离越远,很多外国人难免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欧美在非洲会“玩不过”中国呢?

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说白了,欧美今天会有今天这样的尴尬处境,完全就是:自作自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殖民灾难

实际上,欧美与其纠结为什么今天在非洲会“玩不过”中国,但不如反思一下自己曾经对非洲做了什么。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但凡过去的欧美能在非洲做点人事,今天的中国都不会有任何“可乘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5世纪,伴随着的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欧洲开始了对非洲的殖民历史。

从最早的西班牙、葡萄牙,到后来的英国、法国等等,虽然殖民者的身份有所变动,但他们对非洲的剥削却都如出一辙。

1884年至1885年,在德国的首都柏林,英、法、德、比、意、葡等15个国家,公然对非洲进行了瓜分,在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参与的情况下,通过协议的形式夺走了这些非洲国家的主权。

以至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整个非洲大陆50多个国家,竟然只有成功抵抗了意大利殖民企图的埃萨俄比亚,和由美国黑人移民建立的利比里亚,两个国家还保持着独立。

难怪当时骄傲的欧洲人会对外宣称:非洲就是欧洲的“第二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以后,殖民主义的发展逐渐受挫。

这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全世界民族运动持续高涨,许多被殖民国家的有志之士都开始奋起反抗。

但更为重要的是,以德国、美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对原世界秩序分配的不满。

在这两种因素的加持之下,英法老牌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维护成本直线上升。

例如英国为了镇压南非叛乱的布尔人部落,就花费了近十倍于中国庚子赔款的代价,而法国和西班牙,则为了平定摩洛哥起义,投入了40万军队,用了十年才取得成效。

这些“昂贵”的付出,无疑加速了“老牌大国”的衰落,等到二战发生时,基本已经失去了维系殖民地的能力。

于是,美国和苏联构建起来的新世界秩序体系下,这些殖民地国家纷纷开始走向独立。

从这里看,世界“反殖民”运动似乎已经取得了胜利,但结合现实情况,却又并非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殖民”不应该被简单的视为一种政治概念,在全球化的今天,其在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表现,同样贻害无穷。

这一点,在非洲体现的格外明显。

对此,加纳“国父”克瓦米·恩克鲁玛用了“新殖民主义”来形容这种状况。

他表示:在资本主义殖民经济影响下的国家,“理论上说是独立的,而且具有国际主权的一切外表”,然而它的经济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政策”,“都是受外力支配的”。

因此,非洲的“去殖民”实际上只存在于形式上,西方对非洲社会的渗透从未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残酷剥削

欧美国家对非洲的剥削有多么残酷?

我们可以拿在非洲“影响力”最大的欧美国家,法国举例。

尼日尔是位于撒哈拉沙漠深处的一个国家,原本是法国的殖民地,后来在非洲独立运动兴起的情况下,在1960年完成了独立。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在甩掉了身上的沉重负担后,想要发展起来是十分容易的。

但如今的尼日尔却在独立了整整64年后,成为了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法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尼日尔是当今世界的第四大铀矿产国,这使得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尼日尔就算经济发展再怎么“摆烂”,可依靠着出售自然资源,还是能够过上和沙特一样的“狗大户”生活。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尼日尔如今的70%铀矿出口,都被法国“国企”阿海珐公司所控制,这些从尼日尔身上挖取来的资源,供给着如今法国80%以上的电力。

这样的尼日尔,不穷才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前总统奥朗德曾在公开演讲中坦言:“如果法国失去非洲,那么法国就将成为第三世界国家。”

当时有很多人对他的这番言论提出质疑,但事实证明,一切就是如此。

正是因为非洲对于法国如此重要,哪怕在失去了殖民非洲的权力后,法国仍然致力于加大在非洲的投资。

而这份“投资”的目的,便是为了维护其在非洲的“全方位利益”。

2010年10月,科特迪瓦总统选举,法国以收紧货币政策为要挟,公然推动亲法政府上台。

后来,上台的科特迪瓦新政府果然“投桃报李”,直接打开国门,让法资企业随意进入。

以至于在今天,科特迪瓦最大的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通讯公司、基建公司、食品公司,全部清一色的都是法国人的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日尔和科特迪瓦的遭遇不是偶然。

为了实现继续控制非洲的目标,法国采取了包括但不限于:利用经济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实现“政治民主”;推动非洲法郎货币政策,以协助非洲国家构建金融体系为由,集中管理非洲国家外汇储备等等一系列手段。

可以说,今天的法国在非洲,不是“殖民”,胜似“殖民”。

而且,欧美的国家远不止法国一个,其他国家对非洲的剥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例如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此前访问赞比亚时,就以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13亿美元援助为要挟,要求赞比亚进行债务重组,向更高比例的西方金融机构寻求贷款。

这些种种行为无疑让本来就贫穷的非洲,更加负债累累,对欧美的依赖越来越深,逐渐丧失对主权的掌控力。

最终到头来,还是沦为了欧美国家的附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向的选择

讲完了欧美国家对非洲的所作所为,非洲今天之所以会选择走向中国的原因就呼之欲出了。

说白了,不管是投资也好、援助也罢,曾经欧美国家对非洲所做的一切,本质上只是为了更好的“剥削”。

那些看似道德高尚的“面包”,只能缓解非洲人民一餐之饥,到头来还是要被秃鹫盯上。

可中国就不同了,中国曾经也饱受西方列强的侵害,深知殖民主义对一个国家的伤害,所以中国希望的是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带动非洲的发展。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总结中国与欧美国家的不同,那就是中国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中国正在面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所以一些制造业必然要向外转移。

这些产业在相对落后的非洲,是妥妥的“朝阳产业”。

一方面在地理位置上,非洲距离欧洲远比中国距离欧洲要近,这使得运输成本得到了极大的降低,而另一方面由于世贸组织规定,对最贫穷或最不发达的国家有贸易优惠,这使得在非洲生产的商品,有更大的利益空间。

更别提,非洲的人力成本还更加低廉,雇佣一名埃萨俄比亚员工的薪资,只需要一名越南员工的四分之一。

如此种种,都使得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朝着非洲发展。

而这些中国企业也带动了非洲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当地就业困难的问题。

因此可以说,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就是一种“双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民间对非洲的投资之外,这些年来,中国政府对非洲的援助也并不少。

例如在2015年,中国就与非洲达成“十大合作计划”,中国向非洲提供总计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其中很多都是优惠、甚至无息的贷款。

这显然与前面美国要求赞比亚申请的“高息”贷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提供的这些资金援助,并没有任何无理的附加条件。

“中国打破了过去西方国家把非洲当做自家‘自留地’的传统思维范式,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的伙伴关系。”

肯尼亚学者姆旺吉·瓦奇拉曾这样评价中国对非洲的支持。

对于中国来讲,对非洲的支援计划并不是自己的“殖民工具”,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从非洲攫取了大量资源,留下了贫困、落后和动荡,所谓的援助更是口惠而不实,可中国却改变了这一状况。

例如,尼日利亚第一大港市拉各斯长期饱受拥堵困扰,早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殖民时期,西方就曾许诺帮助其修建轨道交通,但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付出实际。

直到2023年的9月,在中国的帮助下,拉各斯首条轻轨线路才终于通车。

常言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今天的非洲会和中国靠近,说白了就是一个双向的选择。

而促成这一些的,正是西方过去对非洲的残忍剥削,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欧美国家对非洲下的那些“狠手”,中国或许真的不会这么轻易走进非洲。

不过,也必须承认的是,如今的非洲想要实现真正的崛起依然困难重重。

一方面非洲国家众多,许多国家政府的治理能力都有些不尽人意,很容易受到外部势力的干扰,从而使得自身发展受限。

一方面欧美国家对非洲国家的“新殖民”情况仍然客观存在,以至于不少国家面对中国的合作邀请,只能被迫“拒之门外”。

因此,非洲的改造之路,未来必然还是充满着坎坷。

参考资料:

1.思考非洲发展问题不得不考虑殖民历史因素_刘海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非洲依然深受殖民主义之害_殷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试析冷战后法国在非洲的利益保护_林田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指责中国“殖民非洲”纯属捏造_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