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秋季蕴生机,稻禾秀色时。地处长江之畔的安徽省宿松县九城畈农场一片郁郁葱葱,这里有4000多亩的“宁香粳9号”示范片水稻。

“虽然今年6月中旬至7月初持续了半个月的阴雨寡照,7月底至9月上旬有34天超过35℃的高温,但‘宁香粳9号’丰产性、抗逆性较好,加上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技术指导,稻子受灾害天气影响较小,预计比周边的粳稻品种产量高10%以上,亩产可达675公斤。”九城畈农场总经理倪泉介绍,目前该农场主要通过科学管水、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田间管理保障丰产,预计10月下旬收获。

这里曾是长江故道、荒滩沼泽,如今却变成一碧万顷的良田。离不开几代人的辛勤耕耘、接续奋斗,更少不了与时俱进、科技引领。整个农场的5万亩农田,只有80多人生产管理。农场依托已经建成的5G基站,探索运用5G网络对农业项目区开展智能灌溉、植保监测和气象监测等全程立体智能测控,实现了病虫草害自动预警预报、智能化全种植周期管理等应用场景。

在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无人农场智慧平台,记者看到每一块田地里“耕、种、管、收”的各个环节均实施数字化管理,通过其专业的病虫情数据库及人工智能算法,系统智能识别病虫情灾害,并运用无人机变量施肥施药,大幅降低了农场管理投入,有效帮助农场降本增收。“我们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采用农业新技术,引进培育水稻新品种,生产优质安全的富硒米、虾稻米、有机米等多种大米产品,粮食品质和产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倪泉告诉记者。

安徽是全国12个粳稻主产省之一,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四位。2023年全省粳稻面积947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4,粳稻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和江淮粮仓建设中的作用突出。但是,仍然存在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少的短板,种出更多好吃又高产的粳稻,是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宁香粳9号”是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院士团队经过10年探索,培育成功的早熟晚粳稻早熟品种,具有高产、质优、味佳等突出特点,近几年在安徽推广面积迅速扩展。

“当前,安徽正加快优质食味粳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开发、推进优质水稻产业化开发,助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泽福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在加强良种繁育的基础上,落实好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根据品种的生育特性,示范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优质稻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充分挖掘其优质高产潜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