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这人一倒霉啊,喝凉水都塞牙缝。之前在舆论场上一度传得沸沸扬扬的因为印度代工厂大肠杆菌超标等问题而不得不考虑将部分手机组装业务移回中国的坊间消息余味尚在,苹果公司在印度就摊上了一坨大的。

最近我在印媒《经济时报》上刷到一条新闻,上月末,印度资本巨头塔塔集团旗下的塔塔电子在该国泰米尔纳德邦的一家代工厂发生了火灾,这场火烧得苹果公司心急如焚,因为这家代工厂此前已经承接了来自苹果的大单,为iPhone 15和16等机型生产手机外壳。考虑到美西方传统的冬日节庆购物季即将到来,如果受灾的塔塔代工厂不能在未来几周内恢复生产运营,那么届时苹果或不得不求助中国工厂,转而采购中国生产的手机外壳来应对这场供应链危机。对苹果来说,中国的供应链仿佛已经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瘾,戒是不可能戒的,这辈子都很难戒得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塔塔是苹果布局印度的过程中物色的最新一位合作对象。组装手机和生产手机外壳这类初级业务在我们看来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但在印度还是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印度有能力嵌入苹果供应链的厂家并不多,塔塔原本是没有资格上牌桌的,后来之所以能得到苹果的青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塔塔通过各种手段吞并了中国台湾省企业纬创在印度的资产,从而获得了生产包括手机外壳在内的低端物料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塔塔身为印度的老牌资本,树大根深,在印度各界都有通天的手腕,所以苹果经过多番权衡,最终才决定把宝押在了刚刚上牌桌的塔塔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苹果和塔塔的“强强联合”,无论美西方还是印度都寄予了厚望。摩根大通方面认为,如果不出意外,预计塔塔的产能在2024年就能达到当年iPhone全球出货量的1%,并在2027年达到5%。也就是说,届时全球消费者所买到的苹果手机之中,平均每20台就有1台是塔塔生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毕竟是印度新闻,不出意外才是最大的意外。伴随着塔塔电子在泰米尔纳德邦代工厂突然燃起的这场大火,很多市场分析家都替苹果捏了一把冷汗。今年第4季度马上就要来了,而按照惯例,第4季度往往是iPhone卖得最火的一个季度,这个季度的iPhone销量通常能占到iPhone全年销量的三分之一。而在印度,因为十胜节和排灯节等印度传统节日的相继到来,每年的第4季度也是印度人消费欲望最强烈的时候,如果苹果因为塔塔代工厂的火灾而赶不上趟,可想而知这一脱节会给苹果方面带来多大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此前大肠杆菌传闻影响的缘故,虽然塔塔代工厂此次火灾的事故原因尚未查明,但是与之相关的很多小道消息早已在国外社媒平台上不胫而走。其中最让人绷不住的,当属我在X上刷到的这条英文吐槽帖:

“很显然,苹果在印度的 iPhone代工厂之所以火了,其原因就是没有人打扫卫生间,由此产生了大量沼气,并最终引发了爆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抛开这种充满戏谑的玩笑话不谈,现在的印度也绝不是什么适合投资营商的制造业胜地。2023年6月,就在纬创有意全面退出印度的传闻在坊间风传之际,国内就有专业人士就对印度市场的投资前景做出过这样的评判:

“印度市场是个神奇的市场,乍一看印度劳动力丰富、成本低廉,但是市场环境不成熟,工业配套体系不健全,外资进入容易遭遇运营麻烦,令很多企业望而生畏。”“而且,综合来看,印度的环境也不是非常适合投资,特别是它的基础设施、供应链以及政治环境。比如印度当地基础设施环境并不健全,当地时有洪灾发生,排水系统或基础设施不够好,容易造成工厂无法正常生产。再由于文化差异,人员管理也是一大问题,当地就不太接受长期加班。营商环境也不如国内友好。”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塔塔代工厂发生火灾的新闻被曝光出来之后没多久,另一家印度媒体《先锋报》也刊登了一则和印度制造相关的报道。该报道援引一位印度官员的话称,有关人士建议莫迪政府制订关于“印度制造”标签的计划,其目的正是为印度打造一个类似于“日本制造”或“瑞士制造”那样的强大的品牌形象,好让广大消费者在看到“印度制造”的标签之后,就会下意识地将这件产品和“优质”“卓越”以及“可靠”等褒义词联系起来,一如瑞士的手表、巧克力还有瑞士银行。

啊?什么?你们问我为什么印度跳过了“中国制造”直接去和日本还有瑞士比?这我就不知道了,印度媒体也没说,我猜大概是高贵的印度政客官僚瞧不上我们平平无奇的“中国制造”,不屑于拿我们这种青铜玩家当参照系吧。或许在印度政府眼中,“日本制造”和“瑞士制造”才是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的扛把子,我们“中国制造”不过是给人家代工的小卡拉米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初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的,但是后来仔细一想想,其实没必要。咱先别管印度人有没有这个本事,他们能有这个意识对我们而言其实也不是坏事。时至今日我们的“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仍然被人各种埋汰,这不是因为我们的东西质量不好,也不是我们的品牌营销不够卖力,而是我们缺少一片合适的绿叶……哦,不,应该说是一坨合适的牛粪来衬托“中国制造”这朵鲜花的出彩。今后,“印度制造”的出现没准就能为我们填补这个空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很多人看“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总戴着一层美颜滤镜,仿佛这两家的工业制品与生俱来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但其实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在过去也曾有过一段难以启齿的“黑历史”,在质量提高上来之后,“德国制造”之所以能洗刷掉污名,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身为后来者的“日本制造”替它扛了这口黑锅,而后来崛起的“韩国制造”和“中国台湾制造”又替“日本制造”扛了黑锅。等制造业终于转移到中国大陆的时候,“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早就已经完成品牌升级迭代了,这口黑锅轮到我们来背了,这个思想钢印是一开始就被打下来的,我们会觉得远香近臭也就不奇怪了。

现在风水轮流转了,也该轮到别的什么制造来替我们背负一下这毁满天下的骂名,这“别人家的孩子”也该轮到咱“中国制造”来当一当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