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在本月早些时候举行的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上,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主席维塔利·曼克维奇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由于关税和其他费用的上涨,通过铁路集装箱运输将汽车进口到俄罗斯的成本正变得越来越高。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俄罗斯目前是中国汽车的最大进口国,代表这家俄罗斯行业组织的曼克维奇呼吁,中国汽车制造商应考虑在俄罗斯实现本地化生产,这将有助于节约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首当其冲的就是汽车行业,曾经在俄罗斯市场呼风唤雨的欧美车企,纷纷选择了撤离,数据显示,2022年俄罗斯汽车销量暴跌近60%,直接跌回了30年前的水平,这对于一个曾经的工业大国来说,打击不可谓不大。更要命的是,随着西方企业的撤离,俄罗斯还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大量熟练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纷纷选择离开,这无疑让本就风雨飘摇的俄罗斯汽车工业雪上加霜。

汽车报废税,顾名思义,是指对达到报废年限的汽车进行回收处理时,车主需要缴纳的一项税费,俄罗斯政府将汽车报废税与发动机排放量挂钩,排量越大,税费越高,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鼓励消费者购买环保节能的汽车,减少尾气排放,在实际操作中,汽车报废税却成为了俄罗斯政府保护本土车企、限制外国品牌扩张的工具,自2012年以来,俄罗斯政府已经六次提高汽车报废税,最近一次更是将税率提升至70%-85%,几乎相当于一辆新车的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面上看,这项新政是为了“提高财政收入”,实际意图却更加深远。通过大幅上调报废税,俄罗斯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想要继续占领俄罗斯市场?行!要么转移技术,要么在本土投资建厂,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报废税的上涨意味着进口车型的成本将大幅增加,而对于已经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品牌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如果不在俄罗斯设厂,单靠进口将很难维持市场份额和价格优势。

但中国车企真的会如俄罗斯所愿吗?在俄罗斯建厂不仅需要巨额投资,更面临着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和俄罗斯市场环境的波动性。技术转让更非易事,它建立在长期合作和信任的基础上,而非一纸政策所能强求。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的每一步都需谨慎考量,毕竟汽车产业的链条长、环节多,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俄罗斯此举或许能在短期内为本土车企提供喘息之机,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对整个汽车产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正如不少专家所言,在中俄政治关系稳定的背景下,经济合作的利益纠葛依然难解难分。尤其是在汽车制造领域,中国企业显然不会轻易牺牲自己的技术优势。中俄之间的这种博弈其实从历史上看也并不新鲜。早在冷战时期,苏联就曾向中国寻求技术援助,尤其是在机械制造和航空领域,但最终也因为利益分歧而未能达成全面合作协议。今天的俄罗斯显然更希望从中国获取最新的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方面,但中国不会在这方面轻易松口。

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和中国企业共同开通了北极航线,这极大降低了中国产品出口俄罗斯的成本,但也侧面展现俄罗斯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因为当下国际局势依旧很焦灼,俄罗斯如今的经济市场也很严峻,俄罗斯愿意为进入俄国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本质上就是为了吸引投资,让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上不至于孤立无援。为了让中俄两国的贸易更加顺畅,减少成本的浪费,俄罗斯也多次对中国做出了让步,比如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和开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观察者网报道,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快于95%的富裕国家、失业率接近历史最低点、自2015年来首次被列入高收入国家……当经济阴云笼罩着全球大多数国家时,俄罗斯人对该国经济的体验却完全不同。“普京花大钱,让俄罗斯经济腾飞。”英国《经济学人》以此为题报道称,事实证明,“在冲突时期,像酒神节狂欢般的支出为经济注入了活力”。这样的措辞不禁令人联想到巴黎开幕式上,所谓蓝色“酒神”狂欢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