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1月5日,鹿钟麟率军逼宫,要求溥仪在两个小时内离开紫禁城。下午4时左右,他带着家眷和无数珍宝古玩踏上了北上之路。这些珍贵文物被溥仪视为日后复辟的资本,而它们之中的绝大部分,都落入了日本人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人酷爱书法,溥仪就投其所好,献上了一部极为罕见的唐代行书,名为《高延福墓志》。此作有三大珍贵之处:其一,笔法精湛丰富,继承王羲之用笔,兼有晋人平和与唐人严谨风格;其二,出土时间晚,见过的人极少,不落俗套;其三,此版本为初拓本,还原原碑,无任何缺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作品随后被送回岛国,进献皇家,至今珍藏在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直到最近终于公开展出了,因为书艺绝美、韵致脱俗,引发了书坛不小的震动。此作大有来头,墓志人高延福是大太监高力士的养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记载,高力士入宫时懵懂无知、无依无靠,是高延福念在同乡之谊,收他为养子,教导他为人处世之道,并将他引荐给李隆基,这才有高力士后来的平步青云,甚至去世后还获得了陪葬帝陵的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延福为一代贤宦,他历仕四朝,深得皇上信任:“内侍事主四朝,历官七政,专良恭肃,著美纶言,冲谦俭让,得名朝列。”开元十四年病逝时,玄宗极为悲痛,命高力士、孙翌撰文,顶级书家苏灵芝书丹,遂有此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延福墓志》秀逸潇洒,与《兰亭》《圣教》气息相近,苏灵芝的字有“视北海而加庄,视太师又多隽”美誉,比李邕的字更为端庄,比颜真卿的字又多几分隽永,从此碑中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墓志全称《大唐故中大夫守内侍上柱国渤海高府君墓志铭并序》,长74厘米,宽75厘米,共27行,满行27字,总计700余字,字径大小约3厘米。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咸宁,毕沅游宦关中时花两万钱购得:“此碑向在农家,几为柱礎者数矣。乾隆辛丑五月,余以二万钱购得之,今移置灵岩山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碑如今已然斑驳不清,所幸初拓本完美还原了其初貌。用笔细腻精雅,空中取势,顺锋而入,入纸后衄挫调锋,以中锋为主,绞转连带、一搨直下深得羲之真传。笔画遒媚多姿,骨肉匀称,轻重、疾徐变化多端。结字平和中寓有几分险绝,欹侧多姿,以纵取势,俯仰呼应,穿插避让灵活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延福墓志》秀丽中有精强,潇洒中见雄健,是王羲之书风的绝好继承者,原碑现藏于淮安市博物馆,此碑内容亦从未在书坛公开过,所以书法界见之者寥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碑的初拓本流入日本之后一直未能传入国内,我们经过多方努力,将初拓本进行了超清1:1复刻,以供各位书友临摹学习。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