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这句诗,感慨的是世事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陕西岐山县农户朝拾玉米人群喷射加特林烟花的视频,感受到的也是一种无奈的变迁,一种人情冷暖的变迁。土地,曾经是维系农民与生活最紧密的纽带,如今却成了矛盾冲突的导火索。

陕西岐山县,大型玉米收割机轰隆隆地开过田野,留下金黄的玉米秸秆和一些散落的玉米粒。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或许是出于节俭,或许是出于对粮食的珍惜,跟在收割机后面捡拾这些散落的玉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辆皮卡车驶来,车上架着“加特林烟花”,朝着捡玉米的人群喷射。人群四散奔逃,场面看着让人心酸。据知情人士透露,类似的事情在当地已经发生过多次,甚至还出现过人员受伤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发布者,疑似是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员工,无奈地表示这是“无奈之举”,因为很多农户抱怨,自己辛苦种的粮食,掉在地上的玉米全被捡走了,收成受到了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跟明抢有什么区别”,这体现了对合作社行为的质疑,认为其做法过于粗暴,侵犯了村民的权益。

网友:“虽然手段有点过激,但极大可能是忍无可忍”,这则表达了对合作社的理解,认为他们也是被逼无奈。

网友:“这回到中世纪了吗?” 这句话充满了讽刺意味,也反映了人们对这种冲突的荒诞感。

网友:“结果农户因为非法燃放烟火被抓”,这是对事件后续发展的一种担忧,也点出了燃放烟花本身的违法性。

网友:“去年是不是有个大爷跟机器后面捡麦子被卷了”, 这则联想到了类似的事件,提醒我们关注农村生产安全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消灭问题,而是解决产生问题的原因。” 加特林烟花驱赶捡玉米的村民,只是治标不治本。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更合理的制度安排。

可以探索建立更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弥补农户因收割损失造成的损失;可以鼓励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分享收益;也可以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引导村民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个问题,找到一个既能保障农户利益,又能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解决方案,让“颗粒归仓”不再成为一种奢望,让土地重新成为连接农民与美好生活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