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公安局,你的行为涉嫌××违法犯罪了”
“你是未成年人,不配合就把你父母抓起来”
接收到自称来自公安局的信息
你是否被吓到了,别慌!
这些是“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开场白
真实案例:
近期,某地一学生小X,用手机“快对”APP扫描题目,软件自动弹出一条链接,微信也弹出一条信息,对方称是公安局的,小X是未成年人,因点击了“快对”上的链接,要求小X配合取消,否则抓其家长,判三至七年刑期。小X被唬住了,按诈骗分子要求下载“快手”APP,并逐步按照对方提供的步骤操作,拍照、提供验证码等信息,最终被骗了1.7914万余元。
“冒充公检法”常见手段
1.冒充身份:骗子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通讯手段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严肃语气告知对方涉嫌某案,已违法犯罪。并说出受害者的身份信息等套取信任,造成受害者陷入恐慌,失去判断能力。
2.制造恐慌,切断联系:诈骗分子通过语言威胁,并以公检法之名再突破受害人心理防线,然后声称调查办案需要等,并要求受害人不能告知父母等人信息。
3.诱导转账:受害人一旦上钩,就要求受害人下载指定的APP、拍照、提供验证码、二维码等操作,引导受害人将钱转至指定账户,最后告知受害者把相关聊天记录、APP等删除。
警方提醒:
1.公检法机关办案会当面出事工作证或者相关法律文书,不会通过社交网络发出通缉令、拘留证等法律文书,更不会要求当事人转账汇款。
2.公检法机关不存在安全账户、验资账户,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提供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
3.个人信息不透露,陌生链接不点击,警惕陌生人“屏幕共享”邀约、拍照,严防泄露自己及家人的隐私信息,银行卡密码、验证码坚决不告知。
4.家长合理规划孩子使用的手机,并保管好手机支付平台的密码,不告知孩子支付密码,不开通自动支付,并提醒孩子不能随意给陌生人扫码付款、转账。
5.一旦被骗,马上报警,并保留好相关聊天、通话记录。
来源:永福县反诈中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