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及“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17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对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驻华代表赵兵进行专访,听他讲述中国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的历史变迁与未来展望,分享他在粮食安全和国际减贫等领域的看法和观点。赵兵在国际合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丰富经验。
2024年7月,世界粮食计划署(WFP)驻华代表赵兵探访几内亚和科特迪瓦稻米价值链项目区。
多重危机叠加
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挑战
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变化和经济波动正在影响粮食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深层因素,如健康膳食高昂的成本以及不平等现象持续存在,再度加剧了不利影响。赵兵认为,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呈现出多重危机叠加、相互加剧的恶性循环状态。
根据最新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约有7.33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全球每11人中就有1人面临饥饿,而在非洲,这一比例高达1/5。这一数字已经连续第三年保持高位。“在世界粮食计划署开展行动的71个国家中,有3.09亿人面临突发性粮食不安全状况。”赵兵告诉记者。
赵兵坦言,距离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仅剩6年时间,目前取得的进展与实现目标的要求相去甚远,前景不容乐观。根据《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全球消除饥饿的步伐不进反退,食物不足水平倒退了15年,相当于2008年至2009年间水平。据当前趋势预测,到2030年,饥饿人口总数可能只会小幅下降至5.82亿,其中半数处于非洲地区。
2024年7月,赵兵探访几内亚和科特迪瓦稻米价值链项目区。
因此,赵兵表示,国际社会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增强其抵御各类危机的韧性。“我们需要在粮食安全和营养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减少冲突、推动和平进程也十分重要,这可以为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创造稳定的环境。此外,世界粮食计划署正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完善粮食系统,增强气候韧性,减少粮食损失与浪费。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和多边机制。”
构建新型伙伴关系
创新多元合作机制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除提供人道主义粮食援助以外,还兼顾发展援助。在改革开放初期,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包括救济、发展援助和农业综合开发。自2005年起,中国不再是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紧急援助对象。
赵兵回顾,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从传统的粮食援助到开展战略性、多领域的合作,经历了不同时期。如今,双方在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改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等领域均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赵兵说:“目前我们在中国与众多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展开合作。”农业农村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应急管理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政府部门都是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合作对象;也有阿里巴巴、菜鸟、腾讯、美团等许多企业合作伙伴;世界粮食计划署还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一些社会组织如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也支持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全球和中国开展的各项工作。
2024年7月,赵兵探访几内亚和科特迪瓦稻米价值链项目区。
双方的合作模式更趋于多元化和多方参与,主要内容包括开展政策对话和研讨、经验分享和技术支持、资源共享、资金支持、项目实施等。
自2018年起,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农业农村部、各地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合作先后在湖南湘西、广西靖西、甘肃临夏、四川旺苍和甘肃礼县开展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探索提升乡村学龄前儿童营养水平和改善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方案。项目采取了营养供餐、小农帮扶、营养宣教、供餐设备设施优化四项举措,通过发展以校餐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供应链,吸纳低收入农户、少数民族户和农村妇女,带领农户参与到供应链多个环节中,既保障了项目营养餐所需食材的有效供给,又带动农户发展生产,提升种养水平,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2024年6月,赵兵在永顺县探访WFP湘西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受益儿童。
“世界粮食计划署并不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而是采取与当地政府紧密合作的方式,由当地农业农村系统联合教育及卫生健康等部门来实施项目。这一模式是将粮食计划署在全球的校餐项目模式和经验传递给当地政府,并由当地政府结合本地特点,更因地制宜地开展项目。”赵兵以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例,具体介绍了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多元合作机制,并表示,世界粮食计划署重视对项目实施伙伴的能力建设,促进不同项目之间的知识共享、经验分享与交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和知识积累。
分享经验和举措
助力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发展
自2016年起,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深化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扩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模式,助力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发展,并提升其粮食安全和营养水平。
过去几十年,大约有8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中国通过自身在扶贫减贫方面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对“南南合作”的支持,为全球减贫和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数据显示,中国通过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长期支持粮食计划署开展的人道主义援助行动,自2016年以来在35个国家实施了50个项目,发放粮食超过13万吨,惠及超过1000万人。
2024年7月,赵兵探访几内亚和科特迪瓦稻米价值链项目区。
“中国是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助力全球实现零饥饿的积极力量。”赵兵说,“世界粮食计划署通过搭建卓越中心,总结和分享中国在粮食安全和减贫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中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南南合作’知识分享平台总结和归纳减贫领域的创新举措。与有关伙伴一道,连续5年向全球发展中国家推荐《国际优秀扶贫案例》,为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谈及今后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合作的重点方向,赵兵表示,世界粮食计划署希望进一步以“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为平台,立足发展中国家需求,通过政策研讨、能力建设以及知识和技术的示范转移,分享中国的经验和解决方案,以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农业生产能力,授人以渔;加强公共和私营伙伴关系,为国际人道主义和发展援助筹措资源;持续改善国内脆弱群体的营养状况,并提升其韧性建设。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洁 宫宇坤
原标题:中国经验授人以渔——访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
视频:刘硕颖
监制:王岩 编辑:刘婉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