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最牛的书法作品是什么?毫无疑问,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了。真本从东晋一直传到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爱不释手,还下旨带入昭陵陪葬。从此,无数书法爱好者对《兰亭集序》的真迹心心念念的肖想,比如乾隆皇帝收藏个摹本,就宝贝得不得了。《兰亭集序》的问世,还跟古代清明节有关系。其实今天的清明节,是经过千百年的演变而来的,前身是古代的三个节日“寒食节”“上巳节”“清明节”。“寒食节”为纪念介子推禁食烟火,“上巳节”自上古时代始,古人在三月上旬的巳日祭祀,青年男女则郊游出行踏青。这三个节日的时间相近,风俗又都差不多,慢慢地到今天也就“三节合一”了。
上巳节和清明节都有祭扫和踏青的习俗,只是有些朝代比较重视清明,有些朝代比较重视上巳节而已。说起来,上巳节也算是古代的清明节,曹操把上巳定在农历三月三之后,到隋唐上巳节已经演变成为官民共享的娱乐活动。杜甫的《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就是描写杨家姐妹上巳节出行的情景。
在隋唐以前,上巳节的上古遗风犹存,特别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祓禊的传统仪式被很好地继承下来。祓禊,音扶系,这个词对今天很多人而言,都是听陌生的。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它是上古时代巫祝文化演变而来的古祭名。怎么理解呢?祓,秉火以祭;禊,春濯水滨。祓禊,即借助水火除恶禳灾。从字面上理解,从前上巳节至少有两项仪式,第一就是秉火祭祀先祖,第二则是春天在水边濯水清洗,消除祸患。这是上古风俗,到了汉代,祓禊这种驱晦求福之祭,便逐渐演变为春季临水嬉戏,濯浴不过是形势,春游踏青才是这个节日最吸引人的内核。
《诗经》中的郑风《溱洧》就描写少男少女祓禊时“看对眼”的事情。秦汉之后,上巳节是全国青年男女都盼望的大节,有点像后来的元宵节一样。在上巳节这天,不少相互爱慕的青年男女传情达意,东汉蔡邕在《祓禊文》中写道:“洋洋暮春,厥月除巳。尊卑烟骛,惟女与士,自求百福,在洛之涘。”
到了魏晋时期,好玄谈爱清雅的魏晋名士,把上巳节过得风雅别致,还发明了一种有趣的玩法——曲水流觞。曲水流觞众人环水而坐,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魏晋上到皇室贵族、公卿大臣,下至文人雅士都喜欢在上巳节时临水宴饮,魏明帝曾专门建了一个流杯亭,东晋海西公也在建康(今天的南京)钟山立流杯曲水。到南北朝的时候,梁有一位诗人写道:“羽觞环阶转,清澜傍席疏”。
这个风雅有趣的游戏,在东晋时还真的玩出名堂来,竟然玩出了古往今来最牛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也就是公元353年的上巳节那天,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东晋军政高官,在会稽山阴兰亭“修禊”。这群人都是东晋王朝的精英人士,玩起“曲水流觞”的游戏得心应手。美景好酒催生了不少好诗,公认当世和后世书法最棒的王羲之就替大家所作诗文写序,这就是《兰亭集序》。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兰亭集序》共324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堪称书法中的神品。这件王羲之书法巅峰之作,不仅成为东晋当世墨宝,备受推崇。后世的书法爱好者也对其仰慕不已。《兰亭集序》的头号粉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本身也是书法爱好者,写得一手好飞白。他尤其崇拜王羲之。房玄龄等人撰写了《晋书》,写了《王羲之传》。
李世民读后觉得意犹未尽,竟亲自操刀作《王羲之传论》。以帝王之尊亲自下场替王羲之做论不算什么,李世民还疯狂地将长安城里所有王羲之的真迹一网打尽,经过同样是书法名家的褚遂良鉴定后,一共认定二千二百九十纸是真品。饶是如此,李世民还是觉得有遗憾,因为王羲之一生中最牛的作品《兰亭集序》还没到手。
在唐朝之前,《兰亭集序》一直在王家人的手中,李世民时传到了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其时智永早已作古,生前传给徒弟辩才。辩才当然不是傻瓜,李世民召见,他拒不承认自己收藏的真迹,只说是师父智永的摹本。李世民没有强取,而是派出监察御史萧翼,让他乔装成一名书生,跟辩才交朋友套出实话。
后来,萧翼投了辩才的《兰亭集序》,献出李世民。相传李世民龙心大悦,还为此大宴群臣。李世民生前就对《兰亭集序》爱不释手,常常把玩临摹,甚至下诏死后要这件王羲之的书法神品陪葬昭陵。后来的人,再也没有见过《兰亭集序》的真迹,见着一两件摹本已是难得了。现在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件在文人墨客心目中已经封神的《兰亭集序》,其实跟上巳节也就是古代的清明节,有莫大的关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