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策略,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对其外交策略的评价就是,英国一直在寻找欧洲大陆上能够替它抵挡欧陆霸主的蠢货替死鬼,
英国作为欧洲历史悠久的“搅屎棍”实至名归,
但为什么只有英国获此殊荣?或者其他岛国?为什么不是法国?
在四百年的外交和战争实践中,英国形成了“大陆均势”这一战略传统,简而言之,就是谁强就联合他的敌人一起削他,是哪个国家并不重要,欧洲无法统一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英国在历史上给人的印象就是,说好听点,叫做,奉行多变的实用主义,说难听一点就是背信弃义,两面三刀。
但英国并不这样认为,它更倾向于自己扮演的是一个“仲裁者”的角色,并且美其名曰“光荣的孤立”,
为什么欧洲只有英国把“均势策略”玩的出神入化?
能为欧洲“搅屎棍”还需要什么必要条件?本期节目,带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这段历史。
光荣的孤立
近代欧洲崛起的列强,几乎都被英国削过,俄罗斯、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等国,历史上都和英国有过节,从英语的普及程度来看,英国是列强中的列强。
从公元1588年,伊丽莎白一世联合法国与荷兰,一起报废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到公元1756年,英国联合普鲁士(德国前身),对阵法国和奥地利,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在法国的殖民地上大获全胜,成为了获利最大的国家。
再从19世纪初,法国拿破仑崛起之后,英国几乎联合了所有欧洲国家,前后组织了7次反法同盟,最终让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到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英国联合奥斯曼土耳其,法国一起对付沙皇俄国,这个来自苦寒之地即将崛起的欧陆霸主。
英国之所以会把“大陆均势策略”玩的炉火纯青,是历史、地缘、文化和经济、军事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历史和地缘决定了英国“均势策略”的产生动机。
而经济、军事、文化决定了,在特定的阶段内,这个策略可以为英国谋取利益,但是也未必一直有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与日本签订了《英日同盟》。
后来又与法国、俄罗斯缔结协约,开始逐渐放弃了“光荣的孤立”,开始谋求对抗阵营之间的“势均力敌”。
因为英国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国家,如果仅仅从地理概念上划分,那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除此之外,英国人并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
和明治维新时期“脱亚入欧”的日本完全不同的是,英国对欧洲各国充满了恐惧,即便是19世纪中叶,处于维多利亚时代,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也是如此。
这种“恐惧”来源于生活在大不列颠岛上的人们,被外族不断入侵的历史,英国的“欧洲均势策略”,也在这种“不安全感”中应运而生。
不列颠岛的恐惧
不列颠岛的离欧洲大陆太近,只隔着英吉利海峡,而且沿岸的确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凯尔特人虽然并非不列颠岛上的原住民,但却是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居民。
不列颠岛有着近1000多年被侵略的历史,罗马人、盎撒人、维京人先后入侵了不列颠岛,英国正是在这种多民族的鲜血、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形成。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领大军入侵不列颠岛,并将其纳入罗马的版图,罗马灭亡之后,从公元5世纪中叶开始,日耳曼部落的一个分支
,盎格鲁.撒克逊人陆续侵入不列颠,他们并不比罗马人更仁慈,
今天生活在英格兰的主要民族,盎撒人本身就是第二批入侵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安全的。
公元8世纪末期,来自北欧的维京海盗屡屡入侵不列颠岛,为了抵抗这个强大的敌人,盎撒人建立了多个王国,《冰与火之歌》中的七国争霸的时代,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虚构的。
看一看韦塞克斯国王的家徽,你就秒懂了,其中韦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在公元829年基本上统一了英格兰,成为了英格兰首位君主。
然而维京人的战斗过于爆表,把当时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虐了一遍,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很可能就是“异鬼”的原型。
他们的后裔在今天法国北部建立了诺曼底公国,所以也被称为诺曼人,诺曼人开始向四面八方扩张,向东远征意大利,向西越过英吉利海峡,入侵不列颠。
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征服了英格兰,韦塞克斯王朝灭亡,威廉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史称“征服者威廉”,开启了诺曼王朝。
此后英格兰一直由诺曼贵族统治,金雀花王朝期间,因为王位继承的矛盾,爆发了英法百年战争,英格兰国王失去了在法国的所有领土,从此成为了一个岛国。
接着金雀花王朝的两个分支,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之间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发生了历经30年的玫瑰战争,最终以兰开斯特家的私生子,亨利·都铎与约克家族的联姻结束,英格兰从此进入都铎王朝。
这两个家族的儿子就是海盗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亨利八世,以结6次婚,杀两个老婆,声名远扬,但是都铎王朝是英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英国的“大陆均势策略”在这个时期形成,资本主义在这个阶段萌芽,争霸海洋的愿景在这个阶段初见端倪。
红衣主教的阳谋
亨利八世的残暴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这种恐惧来自欧洲大陆,一个是英格兰的宿敌法国,还有一个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这两大阵营都想称霸欧洲,无论是谁成为欧洲的主宰,那么对英格兰都是一场灾难。
谁都无法保证它们不会侵略英格兰,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并且不断重演。于是亨利八世的心腹大臣,红衣主教托马斯·沃尔西给出了一个改变英国近代历史的策略。
英国需要帮助欧洲大陆上的弱者对抗强者,而不必在乎弱者和强者是谁,只有让整个欧洲各国保持势均力敌,英格兰才能更安全,此后英国时而联合法国,时而又联合西班牙,表面上对他们示好,却又暗中拉拢他们最强大的对手。
亨利八世时期,英国联合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一起对付法国,阻止其向意大利方向扩张,当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继承了西班牙的王位之后,西班牙帝国的实力大增,英国又联合奥斯曼土耳其和法国,一起削弱西班牙。
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沃尔西提出的“均势策略”对于英格兰而言,变得越来越重要,让欧洲大陆处于碎片化,就逐渐成为了英格兰的一个核心战略之一。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延续了这种策略,面对如日中天的西班牙帝国,伊丽莎白又开始联合法国与荷兰,最终在1588年,报废了西班牙引以为豪的无敌舰队。
然而在其后的300多年里,英国能够打败法国、荷兰、沙皇俄国,在19世纪中叶,成为“日不落帝国”,统治全球1/4陆地面积的殖民地,
“均势策略”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英国还需要两样东西,一个是资本主义,一个是海洋的霸权,
二者为“均势策略”发挥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三者共同构成了,大英帝国崛起的“铁三角”核心战略。
安全感来源于战争
从根源上来说,英国的“均势策略”能够发挥作用,与其资本主义和海洋霸权是形影相伴的。1688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英国的国家权力从国王转移到了议会,国王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度诞生,英国的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从表面上来看,光荣革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天主教在英国复辟,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了国王詹姆斯二世的统治,因为整个过程没有发生流血冲突,所以被称为“光荣革命”,
然而光荣革命并不光荣,之前已经流了太多的血。
促使英国资产阶级率先走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就是两个字“战争”,都铎王朝之前爆发的玫瑰战争,几乎把英格兰的封建贵族势力打残了,但凡兰开斯特家族有活着的男性继承人,也轮不到由亨利七世这个私生子即位。
所以整个都铎王朝时期,英国的资产阶级发展相对比较顺利,再加上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海上的“私掠船”项目(海盗),成功了抢了西班牙的饭碗,英国的资本家很快就完成了发家致富。
而信天主教是要买赎罪券的,在海上玩命抢来的钱,怎么能买一张废纸呢?那就必须信仰新教圣公会啊,所以在血腥玛丽之后,哪个英国国王要信天主教,英国的资产阶级一定会和他玩命,比如说英格兰“护国公”克伦威尔。
这就要说到1618年-1648年欧洲爆发的三十年战争,这是整个欧洲的一场浩劫,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实际上并没有今天西方描述的那样,摆脱了黑暗的中世纪变得多么文明,天主教廷和欧洲各国的君主对金钱与利益无底线追,导致了这场以宗教为名义的战争。
各国的雇佣军从四面八方涌入欧洲腹地,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尸横遍野,800多万人死于战乱,欧洲在经历了三十年战争之后,各国的封建和天主教势力基本上被打残了。
欧洲各国的“国家意识”开始崛起,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各国为了“国家利益”爆发了各种混战,三十年战争打破了旧秩序,
却带来了一个更加混乱和血腥的时代。
公元1625年,查理一世成为英国国王,他将英国卷入了这场三十年战争,结果英国被西班牙赶出了地中海,损害到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生意是做不成了。
1626年查理一世企图继续参与战争,打仗就要花钱,就必须征税,由资本家组成的英国的议会断然拒绝了国王的要求,查理一世一怒之下发起了英国内战,这是一场英国封建君主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决。
资产阶级的武装力量,经过大航海时代的猥琐发育,已经不把君主放在眼里了,最终克伦威尔,战胜了查理一世,并且在1649年1月被送上断头台,成为了欧洲史上第一个被公开处死的君主。
后来光荣革命时期的国王詹姆斯二世,正是是查理一世的儿子,自然不会傻到步他老爹的后尘,只能乖乖退位,所以无论是三十年战争还是英国内战,
都是英国资产阶级发育的催化剂。
凭什么是英国?
在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就要领先欧洲大陆一个身位,而且英国的资产阶级的主义利益主要在海洋,国民经济依赖于远洋贸易,只要集中精力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一来可以为海上贸易保驾护航,二来可以,用武力扩展殖民地,进可攻,退可守。
由此可见,英国的资本运行效率更高,而当英国面对西班牙、法国、荷兰这些海洋上的劲敌之时,“大陆均势策略”让他们腹背受敌,从而无力挑战英国的海洋霸权,由此可见,大英帝国崛起的“铁三角”核心战略,是其海洋型地缘条件,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策略组合。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和海洋霸权,英国的“大陆均势策略”不但很难实现,而是失去了意义,能成为欧洲“搅屎棍”的前提是,首先自己不在粪坑里,前提必须是一个岛国,而且整个经济不依赖欧洲大陆,“均势策略”才有存在的意义。
随着铁路的出现,沙皇俄国和德国这种陆权强国的优势与日俱增,这让英国的海洋霸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制衡沙皇俄国,英国在1902年与日本结成同盟。
20世纪初的爆发的日俄战争背后都有英国的影子,在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海洋霸权盛极而衰,二战之后英国大量的殖民地独立,所以英国“均势策略”能够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当“铁三角”瘸了一个角的时候,“均势策略”显得力不从心。
全文完,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赞,下一期节目再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