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民党当中的异类,毛主席曾坦言必须先灭他,否则后患无穷!

在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战,这场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抗战胜利后,受到美军的影响,国民党内部腐败严重,军纪松弛,一时间将领战士都贪图享乐,一心投入风花雪月之中,再无整顿抗敌的军容。在这些将领中,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就是黄百韬,那个挫败粟裕,与刘伯承分庭抗礼的国民党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百韬没有后台,没有背景,他就是一个从北京一所工业学校中学部出来的,既没有去黄埔军校镀过金,也没有坚定的靠山。他深知就算当上将领,也会地位不稳,日子艰难,只能通过军功战绩站稳脚跟。

于是,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谦和廉洁,与战士同甘共苦,在别人都沉醉在美人美酒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战士,强化训练,提升实力。解放战争时期,黄百韬带着自己严格训练的25军,在豫东与粟裕交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粟裕兵力紧张,毫无准备,被黄百韬带领的军队打了个措手不及,这一仗,让共产党人认识了他,让粟裕记住了他,与此同时,他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任25军司令员。之后,黄百韬带领军队,多次与刘伯承相抗,在国民党阵营里,是为数不多的有这个实力和勇气的。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黄百韬带领7兵团被调往前线。在共产党的战略战术中,毛主席专门提到,“这场战役,第一个歼灭的就是黄百韬的兵团,留下他就是留下后患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百韬亲自带兵,冲往前线,即使受伤也死战不退,但是,在战略指挥得当,全军一心的解放军的强攻下,黄百韬的兵团败下阵来。兵团被围攻在碾庄,黄百韬紧急请求支援,可是死战了两天也没见到援军。黄百韬深知,国民党军队一直奉行保守主义,大难当前,都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肯定不会有援军了。

黄百韬想到曾国潘的名句“凡善弈者,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于是,他带兵强攻,可已经无济于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黄百韬无奈带着副军长杨廷宴逃亡,跑了一夜,想到如今两军战况,万念俱灰,他把一张写有“黄百韬尽忠报国”的总统府出入证交给杨廷宴,满是悲痛,举枪自杀。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战事中,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黄百韬兵团成功围歼在了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为最终取得淮海战役全面胜利打下了基础。说起黄百韬兵团为什么会被围歼?很多人都将原因归结于当时身在碾庄的李弥兵团不愿意接应黄百韬兵团,急急忙忙撤向徐州,在徐州和碾庄之间留下了一大片军事空白,为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埋下了伏笔。那么李弥为何不愿意在碾庄接应一下黄百韬兵团呢?其实原因不在李弥身上,而是出在徐州剿总司令刘峙身上,是他错误地判断了形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海战役爆发后,黄百韬兵团驻扎在新安镇一带,李弥兵团集结在碾庄圩西南方向的八义集一带。当时黄百韬和李弥都接到了西撤徐州的命令,可是黄百韬兵团因为要等待从海州而来的第44军归建,所以迟迟没有撤退行动。这时候,黄百韬知道李弥兵团对自己十分重要,只要李弥在碾庄接应一下自己,然后两个兵团抱在一起撤退,会大大降低被围歼的风险。

于是,黄百韬亲自前往碾庄会见李弥,恳求李弥兵团不要过早地向徐州撤退,因为他的部队还没有完全渡过运河,希望李弥兵团能够在碾庄接应一下自己。可是李弥想了一会说:“总司令刘峙已经下令让我向徐州撤退,我必须尽快行动。”同时还告诫黄百韬说:“老兄你回去赶紧做准备吧,这回可能要发生主力决战。”黄百韬万般无奈地说:“现在的问题是我的大部队大部分还没有渡河,看情况,还要两天才能渡完。”李弥却不接茬,坚持迅速撤退是刘峙的命令,自己不敢违抗命令,并让黄百韬有什么话去对刘峙说,黄百韬见李弥态度坚决,只好心灰意冷地告辞返回了新安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李弥兵团按照计划撤向了徐州,当黄百韬兵团渡过运河到达碾庄时,已经发现西撤的路线已经被封锁,自己已经被分割包围,只好选择在碾庄固守待援,就这样黄百韬再也没有离开碾庄,全军覆没于此。黄百韬在临死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表示,明明是自己已处在被围歼的状态中,刘峙如何不让李弥兵团接应一下自己呢?(既然之后李弥兵团要从徐州东进解救我,为何当初不在碾庄接应我)。

其实,刘峙让李弥兵团赶快撤回徐州,原因是他判断徐州要受到攻击,这才不顾黄百韬兵团死活,让李弥兵团快撤。刘峙为什么会有如此错误的判断呢?当时在华东野战军对黄百韬兵团发动攻击的时候,中原野战军也从徐州的西面也发动了攻击,而且大有继续向东推进的势头。在这样的形势下,刘峙认为徐州是解放军的首攻目标,他担心徐州有失,所以才给李弥兵团下了赶紧撤到徐州的死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刘峙命令李弥兵团撤退,置原来所承担的掩护黄百韬兵团西撤徐州的任务于不顾,等于在黄百韬兵团的左翼又敞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最终导致了黄百韬兵团最后陷入重围。黄百韬至死也不明白,如果李弥能与自己相互掩护向徐州撤退,不是更为有利于两个兵团的安全,也更有利于徐州的安全吗? 这个问题,也只有刘峙能为他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