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殷峻 李伟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全面细致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初步摸清了湖北自然灾害孕灾环境、承灾体、历史灾情和减灾能力等重要灾害风险要素的“家底”,基本查明了全省各地自然灾害单灾种及多灾种综合风险和隐患等级与空间分布。10月17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普查办、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湖北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日前出炉。

本次普查已获取了96类2522.5万条灾害风险普查调查数据集,开展完成了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和森林火灾等5大类灾害单灾种风险评估与区划,并据此完成了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综合风险区划。

“目前,全省按主导灾种划分为5个综合风险一级区域,按风险等级划分为37个综合风险二级区域。同时,将全省区划为5个一级防治区域,并细分为45个二级防治区域。”湖北省普查办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杨光武介绍。

洪旱灾害是湖北最主要的灾种

普查成果显示,1978-2020年,全省因灾死亡失踪人口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洪涝灾害、风雹灾害和地质灾害是造成因灾人员死亡失踪的主要灾种。

“1978-2020年,洪涝灾害、风雹灾害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占全部灾种的比例依次为71.7%、15.2%、10.1%,其余灾种占比较小。”湖北省普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也是湖北今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点。

此外,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影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不过,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是造成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的最主要灾种。

该负责人介绍,1978-2020年,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全部灾种的比例分别为67.9%和17.6%,风雹灾害和雪灾的占比分别为5.5%和5.1%,其他灾种占比较小。

1978-2020年份年代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2020年份年代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

目前,已形成了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全省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普查、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全省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全省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全省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全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等成果,这些成果为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在灾害防治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挂图应对自然灾害综合风险

根据评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为高、中高、中、中低、低5个等级。

记者了解到,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总体呈现“中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格局。高风险区面积大的市级行政单元依次为武汉市、荆州市、黄石市。洪水灾害是影响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的主要灾种。

湖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图

湖北省普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基于孕灾环境、历史灾情、主要承灾体综合风险区域差异划分得到,为两级区划:一级区划主要依据全省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气候地带等孕灾环境的区域差异,以及5大类自然灾害的类型组合特征,划分为5个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分别为:东部,洪涝、地质、森林火灾为主区;北部,洪涝、干旱、风雹、低温为主区;中南部,洪涝、风雹、干旱为主区;西北部,洪涝、地质、森林火灾、干旱为主区;西南部,洪涝、地质、雪灾为主区。二级区划主要依据主要灾种风险及综合风险等级的区域差异,在5个大区基础上细化为37个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包括高、中高、中、中低、低5类风险区域。

“针对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湖北制定了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将全省区划为5个一级防治区域,并细分为45个二级防治区域,可实现挂图作战,在防灾减灾规划、抗灾救灾应急预案制定、灾害预警预报、救灾物资装备及减灾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起到了关键指导作用。”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湖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

综合减灾能力越强,防范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就越强,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越小。

记者了解到,本次普查从政府、社会、基层3个方面开展了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共获取15.2万条综合减灾能力数据,第一次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乡镇—社区村—家户”的全省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数据集。从全省看,综合减灾能力总体上呈现出北部、南部地区局部较强,大部分地区为中等和较弱的特点。

“全省综合减灾能力等级为强、较强、中等、较弱和弱的区县分别为8个、17个、46个、28个和0个,综合减灾能力以中等和较弱为主,占比达到74.74%。因此,我省需要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的投入,提高综合减灾能力。”该负责人表示。

普查成果实现边应用边见效

普查目的在于成果应用,效益也体现在成果应用。

湖北省普查办负责人介绍,湖北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在服务重大决策、风险防控、减灾能力提升、智慧应急建设、区域资源环境经济规划、重大工程设计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百花齐放,为防灾减灾救灾打下基础,让安全走进千家万户。比如:自然资源部门利用普查数据进行国土空间规划;住建部门分析普查数据,推进危房改造;交通部门基于普查成果改造危桥和加固桥梁;水利部门应用普查成果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应急部门建立智能化应急指挥辅助决策体系,优化应急资源配置;林业部门利用数据加快防火项目建设;气象部门优化风险预警;地震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地震防御和房屋加固工程。”该负责人介绍。

湖北省森林火灾防治区划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北省森林火灾防治区划图

湖北森林资源丰富、覆盖面高,森林防灭火形势复杂。湖北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形成了森林火灾危险性、风险、减灾能力、火灾防治区划成果。

“森林火灾防治区划将全省103个县划分为4个防治区划类型。其中,神农架林区、阳新县等重点防治区6个,占比5.83%;房县、茅箭区等次重点防治区59个,占比57.28%;铁山区、点军区等中等防治区28个,占比27.18%;华容区、公安县等一般防治区10个,占比9.71%。这为森林火灾的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湖北省洪水灾害防治区划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北省洪水灾害防治区划图

防汛是湖北天大的事情。湖北开展洪水灾害致灾调查,收集了全省16516.45公里5级及以上堤防、6884座水库、4233座水闸以及12个国家级蓄滞洪区的现状、位置、隐患类型和程度信息,形成了湖北省洪水风险区划及防治区划。比如,在全省主要江河防洪区一级、二级重点防治区,在主汛期前,可以基于普查成果,识别防洪工程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提前进行工程加固,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湖北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北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

地质灾害在湖北易发多发,湖北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普查,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6451处,其中滑坡9783处、崩塌1854处、泥石流152处、不稳定斜坡4192处、地面塌陷470处。

湖北将风险普查新发现的隐患点和风险区,纳入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内容中,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风险等级进行细化分类处置,明确避险搬迁、工程治理、专业监测及群测群防等综合防治措施,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链接】

湖北普查工作10个“第一次”

三年多来,湖北普查工作形成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标志性的重大成果,可以概括为10个第一次:

第一次全面摸清了全省房屋建筑(特别是农村房屋)和市政设施“家底”;

第一次摸清了全省森林可燃物载量“家底”,为全省森林火灾防治提供了重要基础;

第一次全面采集了全省四级(国省县乡)公路、桥梁、隧道等重要交通设施信息,形成了全省主要交通设施承灾体属性及其灾害风险和隐患数据集;

第一次全面掌握了全省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信息和灾害属性,为人员密集场所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了依据;

第一次形成覆盖全省六级(省市县乡村、家庭)的政府、社会、基层等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数据集;

第一次完成了1978年以来年度历史灾害调查和1949年以来全省17次重大历史灾害事件调查、补齐了1978年以来长时间序列县级尺度历史灾害数据不完整的短板;

第一次同步开展各单灾种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完成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单灾种风险评估与区划,制修订了全省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地质灾害防治区划、主要江河防洪区防治区划、山地洪水威胁区防治区划、干旱灾害防治区划、森林火灾防治区划。

第一次完成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将全省按主导灾种划分为5个综合风险一级区域,按风险等级划分为37个综合风险二级区域;

第一次完成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将全省区划为5个一级防治区域,同时细分为45个二级防治区域。全省103个县(市区)划分为15个重点防治县(市区)、27个次重点防治县(市区)、25个中等防治县(市区)、36个一般防治县(市区),为湖北重点工程和区划发展布局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第一次建成分类型、分区域的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已获取了96类2522.5万条灾害风险普查调查数据,及涵盖5大类单灾种15种灾害和综合风险等计397类评估与区划成果13646项。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