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不到10年,电脑中存着500余份不同类型的宣讲课件及案例音视频。“我们是交通安全的‘播种人’。”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宣传处民警王榕这样定义自己的身份。
当警察,王榕是“半路出家”。大学时期,她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从事市场营销工作,之后才成为一名交通警察。“穿着制服站在讲台上,用语言的力量帮助大家提升交通安全意识,筑牢生命安全防线,很有意义。我所做的一切只为你的安全。”王榕说。
在工作中体验到宣传重要性
从警初期,王榕始终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一次在路面执勤时,她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小型轿车驾驶人因边驾车边化妆,追尾前方车辆后竟丝毫没有察觉,直至将前方车辆推行撞上路边花台……
尽管这只是一起常规事故,但给王榕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日常驾驶时所谓的‘常规操作’,如赶时间在开车时化妆、边吃东西边驾车等行为,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正是这些基层工作经历,让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提升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将宣传警示教育作为强化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文明出行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的重要阵地,持续开展多元化的道路交通安全普法工作。有师范背景、有好口才,还持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王榕成为极佳人选。
在让大家“听进去”上下功夫
为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成立了一支由20余名民(辅)警组成的宣讲小分队,王榕便是其中一员。小分队成员深入企事业单位、城镇村寨、田间地头,每年组织开展千余场宣讲活动,通过百余个交通安全典型案例,以“身边事”警示“身边人”。
万事开头难。初为宣讲员的王榕曾遇到过不少困难,“不知道讲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讲……”
王榕的第一场宣讲是在辖区一所幼儿园,宣讲对象是一群儿童。由于是第一次进行宣讲,站上讲台的王榕有些紧张,加上之前没有经验,宣讲内容无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场面一度有些混乱,宣讲效果远不及预期。
尽管“首秀”不圆满,但王榕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她仔细复盘了整场宣讲,“再好的宣讲内容,如果大家没听进去,那都是无效的。”之后,王榕开始在如何让大家“听进去”上下功夫,结合曾经的心理学学习经历,分年龄分群体制定不同方案,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调整宣讲内容。
在之后的宣讲过程中,王榕一次次“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尝试和探索提升自我能力,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宣讲质量。“面对学龄前儿童,要用小卡片、小奖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面对学生,要结合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慢慢切入话题;对于成年人,则要偏重讲清利害关系……”说到如何做好一场宣讲,如今的王榕条理清晰、游刃有余。
孩子的肯定是最好的奖励
一场在幼儿园的宣讲中,王榕带着孩子们做完“红灯停绿灯行”“大家来找错”等交通安全知识小游戏,一名4岁的小女孩跑到她面前,拉住她的手认真地说:“姐姐,我学到了好多知识,回家就告诉爸爸妈妈,要遵守交通信号灯,骑车要戴头盔,我让他们也给我买一个儿童头盔,你以后要经常来。”女孩真诚的样子让王榕十分欣慰,“我瞬间觉得,平时加的班都是值得的。”
为使每场宣讲都能让听众有所收获,王榕积极收集身边案例,丰富宣讲内容。“有时和同事一起吃饭,他们会谈论近期发生的交通事故,我第一反应就是记下来,然后匹配到适合的宣讲主题中,久而久之成了习惯。”
王榕表示,虽然在宣讲时讲述一个小案例只需要3到5分钟,但有时正是这短短几分钟的故事,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加深了他们的印象,从而避免了交通事故,无形之中提高了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
本报记者 查小高 朱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