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家桥街道的虹桥万博花园,有一支成立了近20年的编织自治小组。近日,这些平均年龄近80岁的“毛衣奶奶”们连日赶工,将居民捐赠的近8斤毛线织成10件毛衣,送给彩云之南的孩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见到吴敢想是在虹桥万博花园的活动室里。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盛放的桂花香扑鼻而来,吴阿姨和编织组的姐妹们坐在古色古香的屏风旁,一边谈笑,一边飞速地织着毛衣。

在不久前,吴敢想和编织组的姐妹们——秦丽、宋士贤、孙冬云等,刚刚赶织完10件毛衣,并通过居委会捐赠给了远在彩云之南的孩子们。与毛衣一起寄出的还有社区热心居民金红晔整理出的6件全新的羊绒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悄无声息的爱心传递,始于一次公交车站的偶遇。“当天,我在车站碰到了在长宁区慈善基金会工作的邻居,他聊起了云南偏远山区孩子们的生活状况,我们才知道那里的条件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好。”这番不经意的闲聊,让吴敢想印象深刻。

恰逢此时,社区居民吴乙拿来了近8斤全新的毛线。这些毛线都是吴乙年轻时攒下的,当时工作忙,没时间织,就闲置在了橱柜里。“我知道她(吴敢想)经常织毛线送给有需要的居民,所以,看到这些毛线时,第一时间想到了她,希望这些毛线能派上用场。”

吴敢想把希望帮助云南山区孩子的想法告诉了编织组的姐妹们,没想到大家纷纷响应,一拍即合。“这些毛线都是100%羊毛,山里的孩子们穿着也能暖和过冬。想到能为孩子们尽一份心力,大家都非常积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做就做。因为平日里不需要做家务,吴敢想比其他的成员有了更多可以支配的时间。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后,吴敢想就开始了手头的“工作”,直到晚上七八点才“收工”,再加上手艺娴熟,短短5天就能织好一件毛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其他的成员则需要小半个月才能完工。而且因为上了年纪,织一件毛衣并不像看上去那般轻松、简单。“织毛衣时一直要低头坐着,时间久了颈椎、腰椎就有些不舒服,有时真有点吃不消,但想着让孩子们能在即将到来的冬天穿上,大家都是紧赶慢赶,一刻也不想松懈。”

今年已90多岁的张美芳,因为喜欢和大家聊天,每周都会准时出现在编织小组的活动上,久而久之,便成了编织组的“编外人员”。看到大家手中飞上飞下的针线,张美芳也主动担当起了整理线团的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做一件事情,感觉真的很好。” 张美芳开心地说道。

事实上,编织自治小组的成立,就源于一次爱心接力。

时针拨回至2006年,当时,周家桥街道向社区发起了一场爱心行动——毛线帽募捐,希望给社区的孤寡、独居老人送去一份冬日的温暖与关爱。

刚刚退休的吴敢想得知消息后,第二天便赶往城隍庙,自掏腰包购买了毛线,勾出3顶毛线帽送到社区。看到吴敢想精湛的编织手艺,社区干部们惊叹不已,积极动员吴敢想牵头,召集社区中有“手艺”的居民组成编织小组,最多时达到了2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收到热心居民送来的闲置毛线,我们就会织成帽子、鞋套、毛衣,偶尔也会织一些坐垫,送给冬日里常坐在石凳上晒太阳的老人。”吴敢想告诉记者,“除此之外,街道每年会开展献爱心活动,准备好毛线,由我们自主领取、编织后,再由街道送给社区独居、孤寡和高龄老人。”

如此一来,社区居民们既可以充实退休时光,也能为社区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看着这些毛衣重新有了用武之地,小组成员们的心中也暖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虹桥万博花园

撰稿:朱文轩

编辑:程 前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