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7日讯穹顶、塔楼、拱形窗……济青高速上,青州南服务区这组极富中东欧风情的建筑总会吸引车辆在此停泊。餐厅里,匈牙利的科尔巴斯香肠、塞尔维亚特有的水果白兰地;货架上的波兰陶瓷、保加利亚玫瑰油、斯洛文尼亚巧克力,用感官消费打通了山东与中东欧文化融合的新奇体验。
而这一组标志性的中东欧风情建筑,恰恰可以看作是山东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往来的一处缩影。
自2018年10月首发以来,山东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并重点打造了可实现“境外直采+班列运输+保税仓储+全场景销售”全链条服务的“齐鲁号·全球购”平台。餐厅里、货架上的中东欧特色产品,正是乘坐中欧班列跋山涉水来到了亚欧大陆的另一侧。
10月15日-17日,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在烟台举办,约1000名中外嘉宾出席,共同探索多边合作的新机遇。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有着传统友好的合作底色。
中东欧国家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一批欧洲国家,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同时也是捷克、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建交的75周年。
75年来,中国同中东欧国家间的关系持续走深走实,各领域交流合作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不断探索。
而山东作为亚欧大陆的桥头堡,地处“一带一路”十字交汇点,更是通过密切的经贸往来、活跃的区域投资、热络的人文交流等,构建了与中东欧国家的良好合作基础。
2023年,山东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总额达515.5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超出全国16个百分点;山东高速集团承接的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玲珑轮胎建设的兹雷尼亚宁轮胎工厂、山东企业建设运营的中匈宝思德经贸园区和中欧商贸物流园等项目,都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巩固中国—中东欧国家友谊的见证。
今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成立十周年,也是山东首次作为中方轮值主席省,以东道主的身份邀请来自中东欧国家的新老朋友们,为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地方合作探寻新的契机。
在这一背景下,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取得了一系列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的成果,在夯实多方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也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的空间越来越广。本届会议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发起中国—中东欧国家现代农业科教创新联盟、成立中国—克罗地亚足球学院和青训俱乐部、出版《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史研究文库(第一辑)》、启动中东欧友城奖学金行动计划、开启“中东欧国家摄影家山东采风季”行动等内容,覆盖了现代农业、经贸合作、人才培育、文化研究、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不仅扩展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凸显了彼此之间合作的紧密性。这些领域的深入对接,既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创造了更多机遇,也展现了双方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提升合作水平的共同愿景与决心。
外拓内引,双向奔赴,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人常说,朋友越走越近。“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活动不但深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的正面认知,也让“投资中国” “机遇中国”的品牌更具含金量。就在9月,山东省代表团到访塞尔维亚伏伊伏丁那自治省,推介山东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成效和广阔机遇,期间双方签署了三份谅解备忘录,为两省在农业、科学和教育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强劲动力。而这一次在省内举办的“主场会议”,山东将更多的推介机会留给了远道而来的嘉宾省市,让中东欧国家更多地展示当地的资源与合作项目,展现出山东作为东道主的巨大诚意。如罗马尼亚克卢日省副省长介绍,当地采用清洁能源的工业园区已经全面运营,有绿色能源认证的企业因而更具竞争力;希腊希俄斯市副市长介绍了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在该市有着广泛应用;匈牙利包尔绍德州州长则介绍了匈牙利包尔绍德州经济社会发展及特色优势农业情况,在促进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的同时,也为未来的合作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目光长远,视野开阔,共赢的前景越来越明朗。罗中之家主席、尼罗集团创始人尼古拉·杜米特鲁在采访中表示,中国是思考未来、创造未来的国家。梳理为期三天的会议议程,前瞻性的议题描摹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的无限潜力。如会议期间发布《中国(山东)—中东欧国家地方绿色低碳合作烟台倡议》,主张各方在清洁能源、智能制造、循环经济等绿色领域合作交流开辟新渠道,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方农业合作院士高端论坛搭建起观点交换的平台,让专家学者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慧支撑”;产教融合发展论坛则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各方优势领域的深度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人才这一“第一资源”,为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山东将继续与中东欧国家省州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携手前行、共同成长,用实际行动绘就一幅互利共赢、行稳致远的合作蓝图,共同开启一段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闪电新闻记者 王思淇 报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