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9月举行的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上,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主席维塔利·曼克维奇(Vitaly Mankevich)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由于关税和其他费用的上涨,通过铁路集装箱运输将汽车进口到俄罗斯的成本正变得越来越高。香港媒体报道称,俄罗斯目前是中国汽车的最大进口国,代表这家俄罗斯行业组织的曼克维奇呼吁,中国汽车制造商应考虑在俄罗斯实现本地化生产,这将有助于节约成本。

近年来,俄罗斯汽车行业受到制裁和冲突的双重压力,正面临严峻的挑战。2022年上半年,俄罗斯汽车生产量下降了40%,第二季度的降幅更是达到了63%。由于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难以获取关键的汽车零部件和零配件,导致汽车质量大幅度下滑,甚至回到了40-50年前的水平。这一困境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寻求外部帮助,而中国汽车制造商成为了他们眼中的“救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政府频频向中国示好,积极推动两国在汽车产业领域的合作。他们希望借助中国的技术和资金,弥补本国汽车工业的不足。对俄罗斯来说,汽车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更是国家工业实力的象征。在西方制裁的压力下,如何维持并提升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成为俄罗斯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中国汽车企业在俄罗斯市场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品的高性价比。与西方品牌相比,中国汽车价格优势明显,同时在质量和技术水平上也不断缩小差距。

其实如今的俄罗斯跟美国差不多,工业早已空心化,此外再加上大量西方品牌从俄罗斯撤离,给俄罗斯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影响,其中汽车行业撤离最彻底,像BBA、通用、雪佛兰等汽车品牌几乎都撤走,现在俄罗斯想找地方修车都难。虽然俄罗斯的军工体系非常强,能造坦克、飞机、核潜艇,但却造不出汽车、手机、电脑、芯片等,之所以会这样,还得从冷战时期说起,为了抵御西方,苏联当时着重投资军工领域,完全忽略了轻工领域的发展。

外资企业退出俄罗斯后,除了核心技术,他们还将相关的产业链一并带走了。这一措施对俄罗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找到可替代的汽车制造商。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在国内外的发展都十分旺盛,因此,他们希望能够邀请中国车企到俄罗斯建立工厂,以应对目前面临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关于中国车企去俄罗斯建厂这件事上,俄罗斯是这样回应的:“这对市场参与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几年后,进口车将变得稀有,那些真正对俄罗斯市场感兴趣的人应该认真考虑本地化生产。”俄罗斯认为中国车企本土化,将大大降低生产、运输等各类成本。俄罗斯丰富的劳动力和电力资源等,其成本都远低于中国,这更有利于中国车企压缩投资,得到更高效益。

如今的中国汽车,在外观设计上愈发注重原创性,众多品牌更是纷纷邀请国际知名设计师加盟,打造出独具匠心的家族式前脸。例如,长城哈弗系列SUV,以其硬朗而不失时尚的设计风格,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众多拥趸。当然,除了视觉上的享受,实用性同样不容小觑。比如比亚迪汉EV,其搭载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功能强大,支持语音控制导航、娱乐等,极大地提升了驾驶的便捷性与乐趣。在动力系统方面,近年来中国车企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些时候有报道称,中国乘用车在俄罗斯8个月的销量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销量。2024年前8个月,在俄罗斯联邦销售了59.1万辆中国品牌新乘用车。2023年,俄罗斯人购买了近54.4万辆中国品牌新乘用车。根据分析机构Avtostat和Drive2.RU网站的调查,88.7%的俄罗斯中国汽车车主表示汽车符合他们的期望。

无论如何,俄罗斯的这次“邀请”,无疑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之路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它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也反映出了我们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或许,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姿态,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中国智慧,展现中国力量。面对俄罗斯的“汽车诱惑”,中国车企需要的不仅是商业头脑,更是战略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