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华军事文化的代表作,是具有海外影响力的中国典籍之一, 在西方不断有新译本问世。美国汉学家戴梅可(Michael Nylan)于 2020 年 1 月在纽约诺顿出版公司推出了一部新译本。该译本独具特色:女性历史学者的解读视角;导论简洁易读;注重与已有译本比较;术语汇编助力阐释原著;与学生协力创作而成。译者的翻译风格有以下特点:调整原文语序,翻译自由度大;尾注注解多种阐释方法,对原文作模糊处理;注重原文韵律的再现;阐释性翻译方法;归化处理文化特有词汇。该译本也存在一些瑕疵:多处理解有失准确;有表达不完整之处,不能完整再现原文内涵。但瑕不掩瑜,研究包括戴梅可译本在内的海外《孙子兵法》英译本,能够了解西方对该典籍的认知和解读,促进孙子思想更好地走向世界。

关键词:戴梅可 《孙子兵法》 英译本 军事文化 翻译风格

作者简介郑建宁,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孙子兵法》是《武经七书》之首,是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代表作,具有较大的海外影响力,其翻译“已经成为一个蔚为壮观的跨文化交流奇迹”。“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最重视的三本书是《易经》《老子》《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在海外有较大的读者群,是中国文化成功“走出去”的代表。目前发现资料显示,其外语译介约有431年的历史,“1593年,朝鲜最早翻译《孙子兵法》,1660年,第一部日语译本问世。1905年英国军人卡尔斯罗普在日本出版了第一部英译本”。笔者曾钩沉该典籍的翻译史,共搜集到62部英译本,但译者基本是男性,女性译者极为罕见。2019年8月12日是美国《孙子兵法》研究网站Sonshi.com成立20周年纪念日,庆祝方式即介绍戴梅可(Michael Nylan)译本的诞生。2020年1月7日,《孙子兵法》首位女性译者的译本——戴梅可译本由纽约诺顿出版公司(W. W. Norton & Company, Inc.)正式出版,书名为The Art of War: A New Translation。该译本扉页指出:“在所有现代语言中,该译本是第一部由女性学者翻译的《孙子兵法》译本。”戴梅可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古代中国史的历史学教授,她从历史学角度解读《孙子兵法》。戴梅可译本出版后在海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这是对永恒的《孙子兵法》富有见地的新翻译……《孙子兵法》具有永恒的价值,因为该书既讲哲学又讲战略。”2021年10月12日,该译本被转译成西班牙语,在马德里出版。2022年,译者在同一出版社出版了《〈孙子兵法〉评论版》(The Art of War: Norton Critical Edition),里面含有译者翻译的李零等学者的文章。

一、戴梅可其人及其《孙子兵法》英译本

戴梅可,美国人,是西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汉学家之一。她于1970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历史学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历史学硕士学位。之后,她先后去往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中国台湾地区等地进修汉语,深入学习中国文化。1976年,她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83年获得东亚研究方向博士学位。2001年起,戴梅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哲学、艺术与考古学研究、中国经典作品的英语译介以及海外汉学人才培养。她以西方女性历史学者的独特视角,先后翻译了扬雄的《太玄》《法言》以及《孙子兵法》等中国经典。她与陕西师范大学何如月合作翻译的《尚书》历时十余年,即将出版。此外,她还在英译王充的《论衡》。2015年,戴梅可荣获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最佳翻译奖”。除大量学术论文外,她的主要著作包括:The Five “Confucian” Classics(《儒家〈五经〉》), China’s Early Empires(《中华 早 期 帝 国 》),The Analects: A Norton Critical Edition(《〈论语〉评论版》),The Canon of Supreme Mystery(《太玄》),Exemplary Figures (《法言》), The Chinese Pleasure Book(《中国乐书》),Chang’an 26 BCE: An Augustan Age in China(《公元前 26 年的长安:中国的奥古斯都时代》),以及The Letter to REN An and SIMA Qian’s Legacy(《〈报任安书〉和司马迁的遗产》)。

在接受前述《孙子兵法》研究网站采访时,戴梅可指出,她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学习古汉语时读过《孙子兵法》的一部分,认为这部典籍跟《孟子》《韩非子》一样,相对简单。她属于反越战的一代,未曾想过自己还会阅读这部典籍。戴梅可在研究生课程中引入了《孙子兵法》英译本,学生们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其中一位学生有从军经历,另一位在研究吴越历史,还有一位在研究曹操。

戴梅可《孙子兵法》英译本共157页,包括导论(Introduction)、译者注(A Note on the Text)、十三篇英译文、术语汇编(Glossary)、注释(Notes)等部分。译者翻译的底本是《孙子十家集注》。她指出, 这一底本最早由北宋吉天保辑合。这一译本特别重视历代注家的注释,尤其是曹操的注解。译者也参考了银雀山汉墓竹简本。英国汉学家米欧敏(Olivia Milburn) 评价该译本“提供了这一经典的高超的新翻译,里面既有明显的军事内容,又有大量引人深思的分析,译者做到了二者的平衡”。

译本的导论包括四部分:谁撰写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孙子撰写的这部典籍对我们有何帮助;为何如今还需要阅读这一典籍;为何应该阅读这一译本。译者指出,《孙子兵法》是有关战略思想的著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不仅在能够意料到的领域(军事谋划与战场对抗)大放异彩,也在出乎意料的领域(当代商业竞争、政治领域等)闪烁光芒。因为战略思想对于各行各业都是必需的,所以,该典籍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忠实读者,而不只是在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译者列举了五种运用孙子思想的领域:(1)技术游戏或运动,如射箭、象棋等;(2)学术领域,学术竞争通常被比喻为战争,中国科举考试尤为明显;(3)商业经营,如战国时期被誉为“商祖”的白圭,用兵法来经商;(4)房中术;(5)医学用药,疾病入侵身体,病人要战胜疾病。译者指出,该译本的翻译持续三年之久,团队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多个专业,大家仔细研读这一译本的多版初稿,目的是让东西方读者(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读者)都能完全读懂《孙子兵法》。

二、戴梅可译本的特色

《孙子兵法》已有较多知名度高的英译本,西方读者更倾向阅读西方译者的译本。前述《孙子兵法》研究网站推荐的译本全部为西方译者译本,除戴梅可译本外,还包括哈里斯译本、克利里译本、梅维恒译本、苏炀悟译本、格里菲斯译本、闵福德译本、丹马翻译小组译本、安乐哲译本等。中国译者的译本虽然在西方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但也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与这些译本相比,戴梅可译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戴梅可是《孙子兵法》的首位女性译者。同时,她有历史学学术背景, 从历史学角度阐释该典籍。正如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李惠仪(Wai-yee LI)所言:“戴梅可为我们理解这部典籍提供了深刻的历史维度,也指明了其对当今世界的适用价值。”在回复笔者的邮件中,译者指出:“我是一位历史学者,更关注这部典籍产生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时代思潮。”在接受前述《孙子兵法》研究网站采访时,她也指出,其译本区别于已有译本的地方在于,含有原著产生时代的深刻历史知识(翟林奈译本也许是个例外)。戴梅可也关注《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经典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她认为安乐哲对银雀山汉简本的英译对自己非常有帮助。戴梅可只把《孙子兵法》看作一部文化经典,不将其看作军事典籍,正如没人会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看作军事典籍一样。她对这部典籍中的心理博弈以及战争中的经济因素分析更感兴趣,因为她非常好奇古代人的金钱财富观。她指出,我们对于中国古代妇女阅读习惯知之甚少,但考虑到《孙子兵法》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可以推测当时妇女也是阅读这部典籍的。译者有证据证明汉代至唐代社会地位较高的中国妇女也是阅读和写作各种书籍的,不仅限于女书。

第二,戴梅可译本的导论简洁易读,对读者理解原著大有裨益。导论分四部分解答读者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作者是谁;这部典籍对我们有何帮助;面对历史如此悠久的著作,我们应如何解读《孙子兵法》。译者在导论中还探讨了《孙子兵法》对当今读者的适用性问题。她认为中国的古典著作用如此简洁的语言传递如此深邃的思想,这既让翻译者感到惊奇,又是对他们的挑战。她认为美国的很多政客都将《孙子兵法》视为摧毁敌人的学说,但在其译本中,孙子的学说是主张“伐谋”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这是比摧毁敌人更上乘的解决冲突的做法,是一种实现共赢的政治学说。孙子和孔子一样,都反对穷兵黩武。戴梅可在导论中指出,《孙子兵法》是在战国后期汇编而成的,其中的内容经过了数个世纪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多位作者的不断增益。人们一直认为这部典籍是公元前6世纪末的孙武所著,但戴梅可否定这一说法。她认为历代注家的注释有助于理解原文,虽然原文有些部分让她觉得无趣或难懂,但通过读这些注释,她发现那些无趣的部分蕴含深刻的哲理。

第三,注重与已有译本的比较。译者指出,对《孙子兵法》感兴趣的人大多看重其中关于战争的部分,但这其实是一部“反战”的书。只是当你不能通过各种方法战胜敌人,而敌人来攻击你的时候,《孙子兵法》才会教给你如何立于不败之地。但这种内容在《孙子兵法》十三篇里只有两篇,其余的十一篇更加有趣。戴梅可指出,现有的很多译本都将孙子等同于马基雅维利,认为《孙子兵法》只有欺骗和狡诈。但实际上,欺骗和狡诈只能在《用间篇》中找得到。她认为,“间”除了指“间谍”外,还可以指“在其中制造‘隙’”,因此这一篇不应该只讲间谍,还应讲如何在敌人之中制造“隙”,以及如何在自己内部防止“隙”,保持团结。在解释在《孙子兵法》已有很多译本的情况下还翻译这本典籍的原因时,戴梅可指出,这部典籍的语言具有欺骗性的简单特点(有趣的是,这部典籍恰巧在严肃地讨论“兵以诈立”)。整本书用的都是常见基础词汇,却都赋予其微妙、精巧的特殊含义。词汇越简单,译者越应注意,每个词都很重要,每次解读都应该像原著一样传递丰富的含义。想象孙子描绘的场景,再现他讲述的形势,为原著的每句话构思可供读者选择的场面(即可供读者选择的译本),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却是必要的工作。

第四,译者在《孙子兵法》十三篇译文后增添的术语汇编对读者理解原著很有帮助。译者在这一部分对31个术语作出了解释,如“变”“兵”“策”等。术语汇编的体例是先斜体标注该术语的汉语拼音,再标明该术语的汉语繁体形式,然后是术语的英文释义。比如:“jiang 将:field commander”(战地指挥官)。有的术语有多个词性的多种含义,则分别予以解释。比如:“bian 变:noun = contingencies; verb = to vary; also variables, turns of events; see also quan”(名词 = 偶发事件;动词 =变化;同变量,形势变化;同“权”)。作为研究型学者,译者对部分术语进行解释,引经据典,类比阐释并作出自己的判断。比如,在对“士卒”释义时,译者引用《礼记》与《商君书》,指出“士卒”在有的情况下意指军队中比底层战士拥有更高地位的人。译者还注意到,在《计篇》中,孙子区分了“兵”与“士卒”:“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至于“旅”和“卒”的人数多少,译者分别注明曹操、《管子》和《周礼》给出的数据,“旅”:“Cao Cao: 500 troops; Guanzi: 2,000 troops; Zhou li: 500 troops”(曹操:500人;《管子》:2000人;《周礼》:500人),而 “卒”:“Cao Cao: 100-499 troops; Guanzi: 200 troops; Zhou li: 100 troops”(曹操:100-499人;《管子》:200人;《周礼》:100人)。

第五,戴梅可译本是译者与学生协力创作的成果。许多海外汉学家的中国经典英译都是在课堂上与学生合作完成的。比如,安乐哲指出:“我的大部分翻译都是在研究生研讨课上完成的,我们讨论这些典籍,探讨它们的翻译方法。我的学生们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翻译中也包含很多他们的思想。”戴梅可与她的三位博士生组成翻译小组,其中一位学生有从军经历,曾两次被派往伊拉克,具备其他人所没有的实战经验。戴梅可认为个体不管多聪明,都不足以单独翻译一部经典,优秀的译作需要依靠集体智慧。他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时检索数据库,检索《孙子兵法》中的字是否也在中国古籍的其他语境出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字的最终英文释义。

三、戴梅可译本之译文评析

戴梅可译本的译文部分共有99页,其译文在翻译风格上有诸多特点。

第一,译者多次调整原文的语序结构,翻译自由度较大。如《计篇》开篇的“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他译者基本按照原文语序英译,而戴梅可的译文具有灵活性。

第二,原文存在多种解释的情况下,译者在译文中刻意作了模糊处理,并在尾注中加以说明。

第三,重视原文韵律的再现。《孙子兵法》之所以能流传两千多年,历经大浪淘沙成为经典,不仅是因为其思想方法论的深刻性,而且是由于其语言的优美,译者在翻译时注意到了原文的这一特点。

第四,阐释性的翻译方法。如对《势篇》“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的翻译。“浑浑沌沌”统言混迷不清,“形圆而不可败也”指摆成圆阵,保持态势,周到部署,扰而不乱,故不会失败。译者对“浑浑沌沌”的英译较为详细,加入了译者对“浑浑沌沌”状态的解释性说明。

第五,对原文中的一些中国文化特有词汇进行了处理。

戴梅可译本虽有诸多特点,但难免存在一些瑕疵。比如,译者对原文的一些理解存在有待商榷之处。另外,戴梅可译本存在一些表达不完整之处,导致原文内涵不能忠实、完整地呈现。

结语

戴梅可作为当代著名的西方汉学家,不遗余力地译介中国经典,并发表著述,向世界讲述中国古代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及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她是《孙子兵法》的首位女性译者,具有历史学学术背景,其英译本由美国知名的诺顿出版公司出版,被《孙子兵法》研究网站推荐,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与现有英译本相比,该译本独具特色:女性历史学者的解读视角;导论简洁易读,利于读者理解;注重与已有译本比较;术语汇编助力阐释原著;译本是与学生协力创作的成果。戴梅可翻译风格的特点是:多处调整原文语序结构,自由度较大;尾注说明原文的多种阐释方法,对原文作模糊处理;重视原文韵律的再现;阐释性的翻译方法;归化处理原文的中国文化特有词汇。同时,戴梅可译本也存在一些瑕疵:对原文的理解多处有失准确;存在表达不完整之处,部分原文内涵不能忠实、完整地呈现,但瑕不掩瑜。研究包括戴梅可译本在内的海外《孙子兵法》英译本,有助于了解西方对该典籍的认知和解读,让孙子思想更好地走向世界。戴梅可作为《孙子兵法》的英语译介者功不可没。正如译本扉页所说,刚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读者将会受益于戴梅可的权威译介,译者有多年的学术研究经验,能够向读者介绍孙子的经典之作,其译作有详细的文化注释,将古汉语以现代英语的形式呈现。戴梅可的翻译也表明,战略与冲突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孙子思想仍有适用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