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于盛唐之际,本来才情卓著的他可以经世致用、仕途腾达,可惜,他早年间因家资丰厚而甘愿沉溺于漫游山水的隐逸天堂之中,主观上拒绝科举应试。

成年后,孟浩然为娶歌女为妻甚至不惜与父亲反目相向;中年之时,无意间以一句吊古怀今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激怒了本可以提携他入仕的唐玄宗。

孟浩然最终心灰意冷,在隐居鹿门山十余载后,他为了盛情宴饮故友,不思忌口,导致旧病复发,寂然离世。

有人说,孟浩然一生惟慕陶渊明,但却错生在了那个文人士子除了踏足仕途外别无其他较好出路的时代,他一生从主动闲散到被动隐居,尽管留下了无数瑰丽的诗篇,却成了一个“仕隐两失”的失意文人之典型,可谓悲乎、亦是哀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时风流狂纵,全然浸溺在自己的隐逸世界之中不思进取

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在湖北襄阳城中一户小有恒产的书香门第之中,孟浩然的父亲尊奉孔孟之道,对孟浩然的学业严加看管,襄阳城外有一座名山叫做“鹿门山”,少年时代的孟浩然总是在鹿门山里的自家草庐中读书致学,整日看山观水、吟诗歌咏,日子过得既逍遥又快活。

孟浩然9岁那年,因对春景有感,遂欣然提笔,写就了《春晓》一诗。孟浩然的父亲读罢之后深感欣慰,他认为,孟家家底不薄、儿子才学出众,只要长大后参加科举、及第后入仕为官,那么孟浩然也就算是光耀孟家门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事情却没有如孟父预料的那般向前推进,年轻的孟浩然贪玩随性,并不把科举考试当成值得认真对待的人生大事,他一心沉浸在山水之乐中,还拉自己的好友张子容与其共同隐居在鹿门山中,谈诗酒人生、赏四时美景,惬意潇洒地过着高人隐士才拥有的山水田园生活。

后来,已经二十有余的张子容不想再如此蹉跎年华,便作别了孟浩然,下山去报名参加了科举考试。

张子容非常幸运,一举高中了进士,他向鹿门山中的好兄弟致信报喜,并希望孟浩然赶快下山参加科举考试,日后好同朝为官。

得知朋友高中的孟浩然没有受到一点影响和刺激,他作了一首诗来遥贺张子容高中皇榜,其后,孟浩然依然我行我素,每日随心所欲地过着逍遥的隐逸生活。

也许,这就是孟浩然小富即安的结果、更是一个傲娇少年没有受到生活所迫的一种“正常”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性情的才子一心欲娶心爱的歌女为妻,不惜与老父亲反目

隐居已久的孟浩然已然成长为了一介翩翩的少年,他虽然“不思进取”,却仍不妨碍他具备鲜衣怒马踏破长河的俊雅之气,涌动的荷尔蒙促使他萌动了寻觅佳人的念头,故而在一次下山出游的过程中,这名素来不羁的少年一下子就撞到了属于自己的甜美爱情。

那一日,孟浩然闻听山下的镇子里新来了一位姿容曼妙的歌女,这位歌女不仅以歌舞见长,而且还非常擅于写诗,孟浩然一见便对其倾心不已、寤寐难忘。

随后,孟浩然对美丽的歌女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一个是娇俏可人的美丽女孩、一个是闲逸潇洒的书生公子,很快,二人就诗歌相和、表露真意,在你侬我侬之际,孟浩然产生了要迎娶女孩为妻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月之后,孟浩然向父亲提起了娶亲之事,孟父听完拍桌大怒,这位传统又保守的老儒生自然不会答应儿子迎娶一位歌女为妻,为了此事,父子俩吵翻了天,闹得家人也不得安生。

负气的孟浩然索性暂时离家外住,他带着心爱的女孩住进了鹿门山,两个人私定终身结为了夫妻。

转年,女孩珠胎已结,孟浩然精心照顾在左右,十个月后,孟浩然有了儿子,他们定情的草庐变成了一个三口之家。

为了能给妻子一个正式的名分和交代,孟浩然想借着儿子的出生来扭转孟父的心意,他修书一封差人送到了孟家,哪知孟父却依然顽固倔强,他放出话来说:只要我活着,就绝不能让那个歌女踏进孟家一步,就算我不在了,也不许那个女人灵前奔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年后,孟父突发疾病,猝死在家中,孟浩然闻讯顿时呆若木鸡,脑中茫然一片。没成想,倔脾气的儿子为了爱情而同父亲冷战了数年之久,最终,孟浩然还未及堂前尽孝就与父亲阴阳两隔,这一切究竟是悲还是怨,他的内心虽然倍受煎熬却也无可奈何。

得友相助,本欲讨好圣心的孟浩然却触怒了皇帝,又失入仕之机

大概是父亲的死猛烈地刺激了已经为人夫、为人父的孟浩然,在结交了好友张九龄之后,孟浩然表达了其想要参加考试以求取正式功名的想法。

而孟浩然踏入科举考场的那一年,他已经39岁了,机会不多,能否顺利入仕还得看命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后的6年之中,孟浩然相继参加了多次科举考试,均未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好友张九龄为了安慰、帮助孟浩然,将孟浩然安排在自己的府中做事,还鼓励他其后要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几番折腾之后,孟浩然的才华依然无人问津,张九龄也坐不住了,亲自做局欲将孟浩然引荐给玄宗皇帝面前的大红人、道家宗师司马承祯。

谁知,张九龄没有早早地提前做好预约,司马承祯先行动身去了洛阳,致使引荐的计划落空。

孟浩然被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推搡着、裹挟着,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失败。久而久之,孟浩然甚至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才学,他表面上虽然依旧淡定,可内心却早就产生了无限的挫败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至交好友王维偷偷带孟浩然到了其在皇宫中的办公之所,二人打算谈诗品茗、闲话叙旧。

不一会,唐玄宗突然驾临,孟浩然无处躲藏,处境十分尴尬。而王维却在刹那间想到了此番恰恰是一个向皇帝引荐好友孟兄的绝佳契机,于是,唐玄宗就“巧遇”了孟浩然,在闻听孟浩然腹中颇有才学之后,惜才爱才的玄宗便命孟浩然当场进献一首好诗。

孟浩然在作诗的时候抖了一个机灵,他缓缓吐出了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却不料被唐玄宗误解了其中的意思,玄宗认为孟浩然这是在暗指自己这个皇帝是个不识才、不辨才之人。

玄宗面露愠色,之后生气地拂袖而去,也就是说,孟浩然的一个不小心,竟使他又错失了一个极好的求仕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失意间决定隐匿于山水之中,在恣情宴谑后因旧疾复发而死

孟浩然遭遇了无数次失败,他不愿再求仕求官,心灰意冷之际便重新返回了老家襄阳,决定将余生都隐匿在山水之中度过。

公元740年盛夏,老朋友王昌龄北归赴任的途中路过襄阳,便特意到孟浩然的家中与之把酒相会。

好面子的孟浩然此前后背上的毒疮刚刚痊愈,本来一直坚持着忌口的他闻听故友到访,立刻命人烹制了河鲜鱼虾、美酒美馔。

在宴席间,孟浩然与王昌龄痛快畅饮,全然不谈自己的病情,只希望能与好友尽情尽兴、一醉方休。

大概是天妒英才吧,送别王昌龄后不久,孟浩然后背的疮毒又严重复发,因为古时候的医疗条件实在太差,52岁的孟浩然就这样抱病不治而亡,结束了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人品读唐代诸位诗人的大作,往往会对孟浩然的系列诗歌印象极深,孟浩然的诗歌舒雅恬淡、清新自然,那如同行云流水般的笔触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之意,意境悠然、浅淡有致。

或许有人慨叹命运的不公,认为满腹才学的孟浩然终其一生也还是“仕隐两失”,实在是太过可惜。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唐的君主有可能只是失去了一个文官,却让瑰丽的文学史上多出了一个不朽的诗人才子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