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面对印度军队在边境线上的不断挑衅,忍无可忍的中国政府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并取得了这场战争的完全胜利。战争结束后,罗瑞卿总参谋长用一个字概括了这次战争,那就是“乱”。
而造成这场“乱”战的背后,正是伟大的军事家、威名赫赫的刘伯承元帅……中印边境冲突由来已久
自古以来,中国和印度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友谊。但在印度被英国统治之后,侵略的矛头开始直指中国,逐步使中印边界发生分歧。尽管印度在边境线上对我国领土步步蚕食,但我国始终坚持和平解决的原则,因此从1951年到1958年,中印边境地区基本上还算平静。
而就在我国修筑新藏公路时,印度政府却硬说我国侵占了印度领土,无理要求将一块12万5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还”给他们。
这一无理要求自然遭到我国政府的拒绝,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印边境经常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印度政府借此掀起了“反华”浪潮。
图丨中印边境冲突
1960年,周总理受邀访问印度。在六天的访问中,周总理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了二十个小时,会谈间隙,周总理和陈毅还逐一访问了印度的各个部长。但周总理的苦口婆心没有奏效,印度国内的舆论愈演愈烈,叫嚷着要和中国打一场有限的战争。
在这种气氛之下,原本态度缓和的尼赫鲁也越来越强硬,周总理几次去信,希望通过高级会谈解决边界争端,都遭到尼赫鲁的坚决拒绝,并强调会谈的前提是中国军队全部撤出所谓的“有争议地区”。
中国方面自然不会同意这种无理要求,而尼赫鲁也开始推行“前进政策”,即在边境线上不断向中国方面推进,大量修建军事哨所。
1962年,正值新中国建国十三周年大庆时,千里之外的印度国防部正在密谋一项作战计划,这就是印度方面准备将中国军队“清除”的里窝那计划。随后,尼赫鲁的心腹考尔中将亲临前线,视察前沿一些重要哨所。
图丨考尔中将
就在印度军队积极调兵遣将到中印边境时,毛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西山军事会议。在陈毅、叶剑英、张国华等人介绍了中印两方的情况之后,毛主席拍板调五十四军上去:
“中印两国开战,我们相对来说有点孤立……只要前线仗打得好,我们就会处于主动地位……这一仗,我们不打则已,打,就要打出威风,起码要保证三十年的和平。”
10月18日,印军总参谋部命令前线各部队开始实行“里窝那”计划,密集的炮弹从印度一方飞向中国的土地,印军指挥达尔维死死盯着前线的的炮火,陷入了沉思。
当参谋长兴奋地跑来报告,称中国军队七十多个据点已经被摧毁。但达尔维听罢毫无表情,沉默了半晌之后,达尔维问参谋长看没看到中国士兵,听没听到中国军队还击,中国军队只是在等待命令,等印军先开第一枪。
图丨印度士兵
说罢,达尔维沉沉地叹了一口气,其中带着数不尽的无可奈何。他深刻地知道尼赫鲁的“前进政策”之所以能够成功,全都是以“中国不会反击”为前提。
达尔维预料的完全没错,就在印度方面打响战役之后,张国华命令前线一个排的战士,不撤出战斗坚守一个小时,等待五十四军和五十五师的增援。按照计划,前线战士要给敌人造成顶不住撤退的假象,给增援部队的到来拖延时间。
10月19日凌晨,中国军队近500门重炮急袭印度三十分钟,随后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中国五万士兵从东、中、西三个方向,同时发起了猛烈反击,16个小时之后,当面之敌大部分据点被清除。
紧接着,各路部队迈着胜利的步伐朝主战场麦克马洪线进发,结果却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刘伯承“乱”中取胜
当时印军在麦克马洪线上的雪山营地中,设立了居高临下的前线指挥部,考尔中将亲自担任指挥官。这个地方距离西藏达旺地区咫尺之遥,占尽了地理优势。而中国军队却是从山下往山上行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图丨边防战士在中印边境
由于青藏高原地区终年积雪,为了更快速的行军,中国军队不得不减轻辎重。同时为了防止印军偷袭,先头部队往往要拉成几里路的长蛇阵,甚至小到个人单位,都要分开行动。
最前面的战士需要用铁锹砸开冰雪,刨出脚窝,然后才能继续向前。而且动作还不能太用力,稍不留神就会震裂冰层,引发雪崩。当时我军战士就有葬身雪崩的事情发生,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在毛主席主持的作战会议上,中央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纷纷面色凝重起来。周总理见大家都沉默不语,亲自点将刘伯承,请刘伯承这个“常胜将军”发表一下意见。
刘伯承坦言自己没有去过青藏高原,但他却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安排一支部队沿着水流的方向行进,有水必有路。毛主席听后当即决定,正面仍由小股部队佯攻,先派一个师循水隐蔽接近敌人,顺利之后主力部队再跟进。
图丨刘伯承旧照
按照刘伯承的建议,这个师选择了中国、印度、锡金三国交界处为突破口,那里虽然已经有印军把守,但还没有交火,不大引人注意。刚开始先遣团高反严重,喘不上气,迈不开步,但走着走着就感觉气温上来了,人也没有那么难受了。
根据侦察员的报告,先遣团马上就要进入锡金国境了。
当时锡金士兵不允许我军通行,恰好当时有一些印度士兵穿过锡金境内逃跑,指挥员立即厉声质问锡金士兵,都是友好邻邦,为什么印度士兵可以通行?锡金士兵一时间难以回答,指挥员见状大手一挥,战士们趁机追击过去。
先头部队孤军深入,后续部队却尚未到达。为了抓住战机,遂决定分兵歼敌。趁着夜色,先头部队向山腰的一个旅部发起进攻。当时印军官兵听到枪声,还没来得及从床上下来,就成了我军的俘虏。
图丨战斗中的解放军士兵
当田均宝班长冲进一间有煤炉的房间时,发现里面只有两张床,床上的人甚至还没来得及穿上裤子。当看到他们军服上的金星时,田均宝大喊自己抓住达尔维了,团长立刻带着翻译走了进来。
经过讯问,发现这两名军官并非达尔维,而是副旅长和参谋长。团长通过翻译告诉他们,中国军队的政策是优待俘虏,只要放下武器,就能保证生命安全。
听完这些话,这二人惶恐的神情才逐渐平静下来。其中一名不解地问团长,所有的交通要道都有他们的人把守,除此以外就是雪山和原始雨林,不知道中国军队是如何飞过来的。
“我们没有翅膀,请记住,我们是中国军队。”听完翻译说明后,团长笑着回答道。
图丨被俘虏的印度士兵
正在麦克马洪线前线准备一决高低的印度军队,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背后居然会出现中国军队,大批的印军士兵遭到俘虏。由于战局进展太快,战场上一时间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印军被打得晕头转向,争相逃命,所有建制被打乱,到后方治病的考尔中将在联络不到前沿阵地的情况下,贸然和美军顾问乘坐直升机视察,刚下飞机就遭遇中国军队。
所幸他们跳上一辆牛车仓皇逃走,差点当了俘虏,但他们的直升机却成了我军的战利品。
在战斗中我军虽“乱”,但却是“形”乱神不“乱”,各自为战,士气高昂。当时九连的庞国兴班长在追歼敌人的过程中,与连队失去了联系。在找寻连队的途中,他又找到了两名与部队失散的士兵。
在庞国兴的领导下,三个人组成战斗小组,深入到印军防区十五公里,作战五次,攻占两个炮兵阵地,击毙七名印军士兵,缴获七门火炮和两辆汽车。战争结束后,庞国兴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的称号。
图丨庞国兴三人战斗小组
在中国军队正式发起反击后,印军基本上处于处处挨打的境地,依靠有利的地形也难以阻挡中国军队的进攻。在主峰阵地丢失之后,印军只能拼命向后方逃窜。
11月16日,中国军队胜利驱逐了瓦弄地区全部印军,拔除了十多个印军据点。之后部队继续南下,直至行进至金古底。中国军队在这一次反击作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战胜者率先停火后撤
瓦弄之敌被歼灭后,周总理致函亚非二十多个国家首脑,阐述了中国政府在这一场冲突中的原则立场,表达了希望和平解决的愿望。随后毛主席决定就地停火,部队后撤,并亲自签发命令紧急下发到各部队。
一时间,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单方面停火的消息,大家都想弄明白,中国到底要干什么?
当尼赫鲁得知中国停火和候车的消息后,突然有了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他似乎找到了困扰自己多日的答案:中国并不是要侵略印度,只是想教训印度不要胃口太大。
图丨行军过程中的解放军
12月1日,中国军队开始后撤,并逐渐撤退到实际控制线二十公里以内,并将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进行维修,整理包装全部送还,对待俘虏人员一律给予优待。这是中国政府再一次用行动表示出的诚意。
这一次战争之后,尼赫鲁的个人影响和政治地位一落千丈,公开的批评和攻击与日俱增,他本人也病痛缠身。1964年,尼赫鲁在参加国大党年会时,突然中风瘫痪,不到半年时间,就因心脏病在家中去世。
自从中国军队后撤后,印军又开始逐步向前推进,继续非法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但中国政府仍主张通过和谈协商解决问题。此后的四十多年中,尽管中印之间没有爆发大的冲突,并进行了多次会谈,但都由于分歧较大而没有长足进展。
图丨尼赫鲁旧照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国在军事上取得了绝对的胜利,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作为胜利的一方,在失败者没有给出任何承诺的情况下,就单方面无条件撤军,这也是史无前例的。
对此,多年来一直讨论不断,但最后还是归结到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后勤困难。
在反击战开始之后,我军一路南下击溃上千人,印军想不通在没有公路的条件下,中国军队靠什么给养,以为我军有什么高级食品。其实,当时我军全靠老乡赶着牛支援前线。
那一仗支前的牛就有三万多头,物资、伤员全靠老乡背,甚至连四岁的孩子都加入到支前的行列,跟着父母背着八斤重的罐头支援前线。可以说如果没有老乡,我军根本没法打胜仗。
但毕竟依靠人力运送物资还是不能支撑太久,为了能让汽车通行,我军特意选择在10月发动反击,以躲过雨季保障道路条件,但却面临着大雪封山的威胁,加上天寒地冻,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困难大增。
图丨支援前线的藏民同胞
在现代战争中,作战物资的巨大消耗,要求必须在短时间内有序调动、运输更多的物资,而青藏高原上的运输问题在当时是一个几乎无法解决的困难。如果没有及时停止作战,即使开始阶段获得大胜,一旦大雪封山,胜利能否继续保住将变成未知数。
反观印度方面,虽然当时军事实力上不如中国,但后勤运输条件上却比中国有利太多。尤其它地处平原,公路网修建良好,运输几乎通畅无阻。一旦形成对峙形势,运输条件上的差距,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更何况,当时英美国家已经开始将大批军火运抵印度,尼赫鲁还要求英美提供十五个轰炸机中队,以实现对中国军队的空中打击。
在我军主动收兵之后,很多人感叹不应该向后撤。其实这是不了解当时的险恶环境,毛主席一贯秉持“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军事思想,当时的条件和形势,的确没有给中国军队长久保持胜利的把握。
由此可见,毛主席战略运筹确实是高人一筹。
图丨1954年毛主席出席尼赫鲁访华招待会
我们的主动和平停战,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赞赏,并为国内休养生息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主动撤军并不代表放弃这块领土的主权,反而为灵活解决纠纷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中印边界反击战之后,中国拿回了自晚清以来丢失的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同时威名大振,在世界上落下了一个好名声,让印度既挨了打又输了理。有外国朋友称:
“中国在这一斗争中,完美地使用了各种斗争方式,包括军事的、政治的和外交的,其相互配合之密切,斗争策略之灵活,达到了最高水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