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江苏南京北郊新民门外一公里外的象山,发现了一座极为庞大的家族墓穴,其中一个墓穴的主人正是东晋大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叔父、东晋都亭肃侯——王彬。

王彬墓穴的左右两侧,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另外两座墓穴,位其右侧的“一号墓”葬着的是王彬之子王兴之夫妇,而在其左侧的“三号墓”则葬着一位“身份不明”的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为了查明这位女主人的身份,考古学家针对“三号墓”进行了针对性的挖掘工作,在考古学家挖掘“三号墓”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份记载墓主人生平事迹的墓志,此时人们这才知道,原来“三号墓”的主人正是王彬的长女——王丹虎。

按照中国人的殡葬习俗,女性在死后应该葬入夫家的坟冢并与夫君合葬一穴,即古人所推崇的“生同衾死同穴”。

但王丹虎身死之后并没有葬入其夫家坟冢,且她的墓室也为“单穴”,王丹虎的“墓志”上更没有其夫家的任何记载,由此考古学家们推断,王丹虎可能一生未嫁,所以只能和父亲合葬在王家祖坟。

但是,这又衍生出了另外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王丹虎贵为侯爷的嫡长女,乃一国郡主,这样显赫的身份怎么会一生未嫁、孤独终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大龄剩女,与父合葬

1965年5月11日,考古队在王兴之夫妇墓穴的东侧发现了一个由五层石砖砌筑而成的排水沟,考古队随着排水沟一路向北搜寻,进而发现了一个紧闭的墓门。

这座墓穴埋藏得非常之深,距象山山面有着十余米的距离,但这座墓穴与王兴之夫妇的墓穴的距离却很近,只有大约15米的距离,可见墓主人与王兴之夫妇一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当考古队员打开墓穴里的棺椁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却只有一个女性尸骨。

女性尸骨、又是单人葬,这让人们对于墓穴主人的身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在经过细致的挖掘工作后,工作人员在这座墓穴之中挖掘出了大量文物,其中就有记载墓穴主人生平事迹的墓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这块墓志为砖石质地,其面背长宽不一,面长48公分、宽24.8公分,背长49.5公分、宽25公分。墓志上以苍劲有力的楷书刻上了65字,即:

“晋故散漪常侍特进卫将军尚书,左璞射都亭肃侯琅耶临沂王彬之长女,字丹虎,年五十八,升平三年七月廿八日,卒其年九月卅日塑于白石,在彬之墓右,刻博为澈。”

此时人们终于弄清楚了这座墓穴的主人,她就是东晋亭肃侯王彬的长女——王丹虎。弄清了墓穴主人的同时,考古学家们也因王彬、王兴之夫妇、王丹虎三座大墓推断出,象山正是东晋最大的世家豪族之一——琅琊临沂王氏的族葬之地。

东汉时期,豪强世族的发展在殡葬制度上最为明显的反映就是“聚族而葬”。

这些人生前“聚族而居”,死后也要“聚族而葬”,以此彰显自己那雄厚的家族势力。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象山在东晋时期被称为“白石”,这也是王丹虎的墓志上为何会有“塑于白石”的原因。

而且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贵族的殡葬之地。据史料记载,东晋穆帝司焉聘、东晋权相王导都葬在了“白石”附近,由此可见,王氏家族的势力在当时绝对凌驾于其他姓氏之上,可以说是一等一的豪阀大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王丹虎的墓穴属于单人墓,而这也引来了许多疑问。按照古代的殡葬习俗,出嫁的女子一般都应该与夫冢合葬,而王丹虎的墓穴却葬在了祖坟之上,且紧邻其父王彬,由此考古专家们推断,王丹虎很有可能是一生未嫁的“大龄剩女”。

近代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就曾在他的《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的真伪》一文中写道:

“王丹虎(墓志)未言其夫家,看来是未出嫁的。女子名虎是很少见的。”

但是,就在此时,一个更加令人疑惑的问题浮上了众人的心头。既然王氏家族在当时有着如此强大的势力,那为何王氏家族的长女——王丹虎会一生未嫁、孤独终老呢?

在王丹虎的墓穴中,考古学队员们又意外发现了200余颗神秘的“红色药丸”,而正是这些药丸解开了王丹虎58年孑然一身的真正原因。

1965年10月,在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报中央的《南京象山东晋王丹虎墓和二、四号墓发掘简报》中,工作人员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王丹虎墓)出土遣物中有一盒丹药,静有余粒,出在圆形漆盒内,尚是初次发现......现从表面观察,(丹)色朱红,颗粒丸状 。我们认为很可能是当时所韶丹鼎派所制的‘摄生’、‘治病’的丹药或即为‘五石散’。”

“五石散”究竟是何物?王丹虎的墓穴中为何会藏有这样的丹药?这神秘的丹药又为何会让王丹虎孤独终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

神秘的“五石散”

我国古代以道教奉为国教,而道教追求的极致则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即所谓的“证长生”。

而这“五石散”却恰巧有着让人“返老还童”、祛病延年的功效,所以在魏晋时期,“五石散”逐渐成为了达官显贵们追求“长生”的灵丹妙药。

“五石散”之所以会通体成赤红色,就是因为它的主要成为不是别的,正是朱砂——硫化汞。据史料记载,“五石散”因其原料为五种药石故而得名“五石散”,它们分别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和硫黄。

古人认为“草木易凋而金石永固”,所以“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也正因如此,石头在古代医学领域有着极其高的地位。

晋代陶弘景整理的《神农本草经》中将365种药材按照上、中、下三等分门别类,其中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石钟乳都被列为了上品,就连最常见的硫磺也被归属到了中品之列,药石之珍贵显而易见。

说到这“五石散”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何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

何晏乃魏国大将军何进之孙,只因其爷爷何进谋划诛杀“十常侍”失败,其父亲也死在了这场动乱之中,在此之后曹操就纳了何宴的母亲为妾,何宴这才成为了曹操的儿子,又或者说是养子。

根据史料和小说中的记载,何宴此人长相俊美、肤色尤白恰似女子,但这位“俊哥”却还有一个怪癖,那就是异装癖,用今天的话来说何宴就是一“伪娘”。

据说,何宴此人极其自恋,连走路的时候都要时不时停下脚步,欣赏一下自己的影子,故而也就有了“傅粉何郎”、“行步顾影”等成语。

别看何宴是一个“伪娘”,但他却十分痴迷于女色,长时间的鱼水之欢这身体难免有些虚乏,疲惫的身体也搞得他整日无精打采、魂不守舍,三国著名的术士士管辂见状说他“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故而何宴便有了制作一味“壮阳药”以此重振雄风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7

何宴从小就博览群书,所以他很快就在古代医术中找到了他想要的方剂,他将此方稍加改进,何宴服药之后感觉浑身神清气爽,甚至不由得感慨道:“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在此之后这“五石散”便广为人知,服用“五石散”也成为了魏晋时期上层社会的一种风尚。

“五石散”除了有“壮阳”的功效之外,在美容一事上也有奇效。魏晋时期追求男性之美,故而那时候的男人都十分注重自我修饰,而制作“五石散”的那五位药石,无论哪一个都有美容的功效,这就让它成为了当时世面上炽手可热的美容产品。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

“白石英——益毛发,悦颜色;紫石英——除胃中久寒,散痈肿,令人悦泽;赤石脂——久服悦色;钟乳——久服延年益寿,好颜色,不老。”

西晋著名医学家皇甫谧曾服用“五十散”多年,对于“五十散”的神奇功效他也是连连称赞道:

“服食之后,气下,颜色和悦,颇能美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8

道教典籍《上元宝经》对于“五石散”的功效则描述得玄乎其玄,书中说:

“服五石者亦能一日九食,百关流淳,亦能终岁不饥,还老反婴。”

即便终年不吃饭,只要吃了“五石散”依然能够返老还童,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事物,也正因如此,魏晋时期服用“五石散”的现象在达官显贵中比比皆是。

灵丹妙药,残害终生

上文提到了,这神乎其神的“五石散”,其主要成份是有剧毒的硫化汞,所以长期服用必定会对人体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但是,这又与王丹虎终身未嫁有何关联呢?

其实,王丹虎也是一位“五石散”的忠实粉丝,而她之所以会沉迷这种成瘾的丹药,完全要归咎于他的父亲王彬。

根据王彬墓穴中的墓志所写,王彬生于公元前278年,死于公元前336年,一共在世五十九年。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东晋著名的医学家、炼丹家——葛洪也生活在这段时期,这段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段时期。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相信,王彬就是一名“五石散”的忠实追捧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9

常言道“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王彬整天沉迷于“五石散”带来的虚幻的幸福感之中无法自拔,在多年的耳濡目染之下,他的长女王丹虎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五石散”的食用者。

王丹虎即便在死后也要将这些灵丹妙药拿来陪葬,可见她生前对其钟爱的程度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程度,而她所钟爱的这些灵丹妙药也恰恰是害死自己的罪魁祸首。

1965年7月10日,南京药学院针对王丹虎墓中的红色药丸进行了检验。经过化学检测,南京药学院在报告中这样写道:

“用溴及硝酸溶解本样品后,测硫化汞的含量分别为13%、60.9%,并初步肯定药丸很可能为当时士大夫阶级服食的丹砂殊砂一类的丸剂。”

这样成分的灵丹妙药,经年累月的服用,必定会对王丹虎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很有可能导致王丹虎无法生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0

古人对于子嗣极为看重,可以说男子之所以会三妻四妾,为的就是开枝散叶、人丁兴旺。

可是,一旦王丹虎无法生育的消息被外人得知,纵使他是侯爷之女,纵使他是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想必也没有哪家的男子会愿意娶一个整天“嗑药”还无法生养的女子为妻。

而作为堂堂都亭肃侯爷的嫡长女,王丹虎自然不会放下身段甘愿做妾,所以她才会自始至终孑然一身。

王丹虎的终身大事,就被这样的“灵丹妙药”给彻底耽误了,想必所有人都会为之惋惜。可是,造成女儿孤独终老的罪魁祸首,却是那个她最为敬爱的父亲大人,如果不是他整日沉迷于正道长生,整日服用“五石散”,年幼的王丹虎又怎么会沦落至此?正因如此,不少史学家都气愤地评价王彬“枉为人父”。

结语:

王丹虎的悲惨人生虽然令人惋惜,但是在他墓中出土的200粒“五石散”却对我国医药史、化学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硫化汞已被证实是具有剧毒的金属物质,但是为何古人食用以硫化汞为主要成分的“五石散”却不会立刻死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1

一定是在炼制过程中加入了其他中和毒性的材料,外加特殊的炼制工艺,这才将“五石散”的毒性大大降低了,所以这200粒“五石散”是我们解开这个谜团的重要材料。

如今这通体赤红的“五石散”,已经被南京博物馆列为重点文物珍藏了起来,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南京博物馆一览它的真容。

参考文献:

《南京象山东晋王丹虎墓和二、四号墓发掘简报》——南京文保会,1965年10月

《“服药的祖师”何晏与五食散》——李修建,2021年10月

《魏晋南北朝服散现象再探讨》——时国强,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