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28日,风雪交加,在志愿军总部,彭总手中拿着一个黑色长柄放大镜,站在地图前研究。房间里潮湿,生着一盆炭火,彭总看起来心情不错,嘴角浮着笑容。

朝鲜战场第三次战役刚刚结束不久,中朝联席会议开得也很成功,克服了轻敌速胜的思想。

突然秘书杨凤安拿着一封电报匆匆走了过来,还没等秘书开口彭总已觉察到他手中的电报,问:“你手里拿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凤安,1955年授少校军衔

杨凤安说:“毛主席有一封电报。”

彭总:“啊”一声,急转过身,接过电报,戴上老花镜,坐到桌子旁往下看,突然他脸色变了。

电报内容大致如下:

立即准备发起第四次战役,歼灭2万至3万美李军,打到三六线,占领大田、安东线以北区域。

彭总看完电报,放置一边,双手捂住脸,然后走到地图前,琢磨了好长一阵子,然后又拿着电报,反复看着。

沉默不语,白纸黑字,主席确实是电令向三六线进攻。彭总想,打到三六线是不可能的,但主席已经下了命令该如何是好?

他对秘书说去把邓华叫过来,邓华匆匆跑过来。彭总说:“你看看。”

邓华看过电文,疑惑地瞅着彭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华

每逢大的决策,彭总喜欢先听听这位部下的意见

彭总说:“邓华,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邓华说:“论条件不具备发起新的攻势,兵员没有得到补充,几个老部队骨干连队都打光了,敌机封锁,弹药粮食补充不上来。马上打大的战役太勉强。”

彭总叹一声气说:“本来第三次战役就打得很勉强,兵力、粮食、弹药都没有得到补充,此时发起第四次战役是勉强加勉强。但主席已下令,我们得执行啊!”

邓华说:“毛主席在北京,考虑的是政治大战略,是应该打的,但从军事方面考虑是不应该打的。”

彭总对邓华说把大家叫过来讨论吧。。

洪学智、韩先楚、解方、杜平都来到了彭总房间,传阅了毛主席的电文。

彭总问:“你们说,打不打?怎么打?”

大家都说听彭总的。

彭总出了洞,到洞外的山坡上散步。彭总想,第三次战役多亏及时收兵,没有上李奇微的当。这次才休整了20天,部队还很疲劳,战线越来越长,物资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勉强打一仗,如果打败了,无法向祖国人民和中央交代。但是主席决定要打,我们还是要坚决的打,创造条件打,非打好不可。

彭德怀的性格是非常耿直的,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意见。即使是对毛主席也毫不例外。

1935年底,毛主席决意要过黄河,彭总一是担心阎锡山的晋军防守不让过,二是担心过去回不来,红军背河而战。彭总在前线给主席拍电报,要毛主席保证红军万一站不住脚要能撤回河西。毛主席大发脾气,要我毛泽东保证?我怎么能保证?彭德怀为此跑回陕北瓦窑堡,找毛主席理论,当面争执起来。彭德怀说,军委的命令我服从,但有意见还是要提。要是信不过我,可以换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总散步回到洞内,拿着放大镜一直看地图,研究了一整晚。晚饭也没吃,半夜勉强吃了一个烤土豆。

第二天他又与副司令们研究了一天,最终决定采取“西顶东放”的策略。

1月31日,彭总向毛主席报告了作战计划,详细阐述了志愿军遇到的实际困难,作战部署是以一部分兵力在西线进行防御,坚决顶住美军进攻,在东线集中我军主力实施反击,坚决歼灭南韩部队一两个师。从侧翼威胁西线美军,动摇美军进攻,确保美军停止在三八线附近。

电报发出后,彭德怀心中忐忑不安,毛主席是让打到三六线,给毛主席的回电却是不进反退了。几天时间,彭总愁的头发都白了很多。

2月4日,军委回电,居然同意了彭总的方案,彭总看过电报,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在关键时刻,毛主席、周恩来与彭总达成了默契。

事实证明,彭总的决定是对的,第四次战役只能是一场防御战,进攻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