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分享·秀 | Discover · Share· Show

在律协组织的年度培训中,总会有行业前辈讲自己的经验,有时还会请到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传道授业。青年律师无疑是最积极的一个群体。

然而,许多青年律师常见的情形就是,听课时热血沸腾,下课后涛声依旧

为什么会这样?怎么破?

近期,我靠豪横成功蹭了法天使常金光和海蜂范否的课,现在针对如何参加培训简单做个复盘,总结为以下“三要三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只听老师的经验论,要听老师的方法论

我讲三个实际案例。

第一个,律师应当如何获客?大多数老律师都会力推口碑营销,因为他们都是口碑营销的实践者和受益者。这是经过检验的成功经验,本身是非常宝贵的。不过,有些60后、70后甚至80后律师对于网络营销方式心生疑虑,还有人认为搞网推是旁门左道。

有一年我和朋友到黄山旅游,住在黄山脚下某个小镇,晚上出去吃饭时发现整条街道一水全是餐馆,外部装修大同小异,服务员个个热情似火。以前我的经验就是哪家门口车多就去哪家,现在傻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朋友很淡定地拿出手机打开“大众点评”,很快找到一家评价最好的,就这家了!

对啊,我们订酒店不也是通过携程这些平台么,现在谁还会拎着个箱子满大街找酒店呢?

时代在前进,以前的熟人经济时代已经慢慢过度到了信息时代。以前的经验是人的一生深度交往的不超过250人;现在哪位律师的微信里没有远远超过这个数量的微友?律师一生可以深度链接的人数也完全可以远超250人。

信息时代有信息时代的新特点。律师也不是有且只有一种有效的获客方式。何况身边已经冒出来越来越多的网推成功案例。

如果一味听取前辈们过去的经验,也许青年律师会失去许多新的机会。

1951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有一次他结束了一场物理专业高级班的考试,在回办公室路上的时候,他的助理拿着学生的试卷小心地问:“博士,您给这个班的学生出的考题与去年一样。您怎么能给同一个班级连续两年出一样的考题呢?”

爱因斯坦平淡地回答道:“答案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关于律师专业化。在谈到专业时,一些青年律师缺乏自信,总认为那些位高权重的专家律师高不可攀。自己入行不深,根本无法与前辈们在专业上进行竞争。

但是我最想说的是,专业的大门其实是虚掩的。从0到1,年轻律师最快只需要六个月(参看《)。青年律师表面是缺乏信心,其实真正缺乏的是做成一件事情的决心。

第三个,女律师如何跟法官讲话?女律师要不要听这位前辈的经验,请自行决定哈。

前几年某律协培训时,一位上了点年纪的女律师告诫年轻女同行跟法官讲话时要“把声音夹起来”(链接:),现场还做了一个无比美妙的示范。因为这是她的经验。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她是信了。

不要只听方法论,要听底层逻辑

为什么老人喜欢买保健品,子女拉都拉不住?因为卖保健品的公司先是免费请老人外出旅游,管吃管接送。过几天还有小姑娘小伙子提着大西瓜或者带着一只杀好的肉鸡上门看望,陪老人一聊一下午……几个回合下来,一生节俭的老人最后没有几个能挺住不买的,而且一买就是几千大洋。有的老人去世后,他的床底下还有一堆没有打开的保健品……

我们接受了别人给的好处,就会产生还债的义务感。因为人的心理上不喜欢“欠别人的”,一旦欠了就会找机会投桃报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都是互惠的。很多商家对“互惠”原理很感兴趣,因为即使是强加的恩惠,也会造成接受者的亏欠感,进而引发不对等交换。

被称为“影响力教父”的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名著《影响力》一书对于 “互惠”原理 有深刻的阐述。现在“互惠”原理被有的商家过度利用了,这就是老人爱买保健品的底层逻辑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我密集参与了各种业内业外的直播,发现不管是什么直播,如果主讲人三句话还在讲宏观层面的东西,总会有猴急的人在评论区催促:“能不能讲点干货?”

这里催要的所谓“干货”,我理解其实就是结论、拿来就能用的具体做法、捷径等,就是想以最快的方式获得结果。(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主讲人确实一直浮在空中)

但是,主讲人直接讲这些“干货”你真的拿来就能用吗?大部分情况是,换一种前提、变化一种情况,这些“干货”就失灵了。

不过,成事的底层逻辑是不变的。但是,底层逻辑往往抽象难懂,没有那么具体,而且往往是在“道“的层面,不在”术“的层面。

不仅青年律师如此,有些律所的管理者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跑出去交流一趟,回来就说人家律所的柜子是什么牌子的,人家律所装修的风格是如何高大上的,人家律所的分配制度是如何如何的、具体点位是如何如何的……然后就开始大胆“改革”。

我知道的情况是,有些提成制律所本来自然而然发展得好好的,结果老大外出学习一趟,回来就闹出不少动静,最后的结果就是人心涣散、不进反退。有律师吐槽道:“还不如不管,还不如不改。”

别说经营模式最简单的律师界(汉坤所李朝应律师语),有些企业老总或者高管也好不到哪里去。君不见,有些企业老总学完EMBA或者参加某个高端峰会,一回来就犯“多动症”,不久公司就整倒闭了。

为什么?刻舟求剑的现实版呗——根本没有搞清底层逻辑,把别人的经验拿过来就用。一家好端端的企业最后灰飞烟灭。

实事求是,我认为这四个字是解决“拿来主义”和“多动症”的不二法门。

不要满足于听明白了,要立刻马上付诸行动

如果你真的不仅听取了方法论,而且搞清了底层逻辑,那么就要立刻马上付诸行动。

为什么?

因为人的热情和冲动往往只有几分钟,过了这个劲你也许就凉凉了。

行动永远比想法重要,完成大多都比完美重要。

我打个岔,先讲个自己在西北当兵时遇到的一段奇缘。

我上个世纪90年代在部队开坦克时,有个四川籍的邓指导员其貌不扬,性格有些木讷,30好几了还没有对象。有一年邓指导员请假回家,快到归期发来电报请求续假,说是要结婚了。后来他媳妇来部队探亲,惊呆了所有人。因为这个新媳妇不仅漂亮贤惠大方,人家还是个大学生(90年代嫁给军人的女大学生不多见),各方面条件都很好。

原来,邓指导回去后跟人相亲就看上人家了。相亲结束时邓指导说:“我难得回来一趟,如果你也看得上我,我们这次就把婚结了吧。如果看不上就算了。”

女孩一听就呆住了,心想这人怎么这样,这才第一次见面!!!倒是女孩的父母很中意,觉得小伙子有气魄、是条汉子……两人就这样结婚了,后来还生了个大胖小子。邓指导讲话时,他媳妇当着我们的面就敢拧他的耳朵,而邓指导只是呵呵笑,从来不生气。夫妻恩爱得令人好不羡慕。

再说说法天使常金光的例子。

常金光是有AI信仰的人,所以自己试用了能够找到的所有大模型,手机一个满屏都是各种大模型的APP。

有一次他听说短视频是一个风口,他就决定先试100次看看。做到21天时写了一篇文章《》 (点击可阅读原文) 。现在每天还能看到他发的短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金光的短视频已经超过100期

本次大成西南五省青训营(链接:)结束后不久,我听说昆明办公室实习律师洪书祺经常早早下班。一了解才发现是书祺动作快效率高。她开心地说:“我下了常老师介绍的几个工具。这些工具太好用了!我以前怎么就不知道呢?”

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案余灯火”系列文章到现在周更快20篇了。写作的起因很简单,我在年初时看到某外企法务总踢米尼的文章《怕什么,就去做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只有短短的三段,估计不足200字。看完我就想,除了看书下围棋外,是不是得跳出舒适区再解锁一项有输出功能的新技能,不能老是只想不干。于是春节后写下了第一篇文章。写了几篇后,有一天同事马建宁对我说:“文章不错,不要停。”哇,我一看还有正反馈,那就继续写呗。不到半年时间,写作就由“恐惧区”变成了新的“舒适区”。我现在更多的是把写爽文做为完成一项艰难任务之后奖励自己的“一颗糖”。

最后的话

“三要三不要”的核心是“不盲从,搞明白,马上做”。核心是做一个坚决的行动派。

如果你是一位青年律师还能看到这里,我真心希望你搞明白了能够通过法考的人在专业上取得突破真不难。来,下定决心,现在就伸出你的手,去推那扇漆黑的专业大门……

记住,如果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你推开这扇门也许只需要六个月时间

面对律师行业的内卷潮,我们该如何破局?

“新手律师训练营”往期课程

尽在「律动律享」发现课堂

加入“新手律师交流群”

2024,我们一起出发吧!

在云南律师行业人才交互平台“律动律享”公众号上发送律所名称,可以查看该律所招聘信息哦~

感谢您对“律动律享”的关注与支持!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律所信息,加入更适合自己的律所,欢迎联系“律动律享”主编黎明:1898769672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