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人帮”中,姚文元是其中写了最多批判文章的人,尤其是他执笔写下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影响的不仅仅只是学术界,更是成为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风暴的导火索,他也因此在全国一举成名,走进了毛主席的视线之中。
姚文元的文章发表后,张春桥又在《文汇报》开设专栏,以“学术争鸣”为诱饵,“引蛇出洞”,导致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因发表不同意见而遭受批判,甚至是迫害。而这一切都是张春桥故意设下的圈套。
姚文元年轻时,经常以“自己父亲也是一名左翼作家,跟鲁迅是战友,瞿秋白等人都是他的好朋友”为借口,为自己赚取一些关注度。但后来,其父亲姚蓬子被人挖出变节一事后,他便再也不提及自己的父亲了。
姚文元虽然住在机关集体宿舍,但他总要求一个人住,很多时间都独来独往,不愿跟人来往,组织上也很难了解他的思想动态。
生活中,他的懒在整个机关单位都是出名的。一件棉服一穿就是好几个冬天,即使脏得油光发亮也不在意,就连袜子、衬衣也要攒着带回家让保姆洗。每天早上的做操时间,同事们从来没有见他的身影。
不过,姚文元有一件最爱干的事情,那就是看书、写文章。他也因为写文章受到赏识,逐渐得到提拔。
1955年,姚文元凭借写的一篇《分清是非,划清界限》被时任《解放日报》社长兼总编辑的张春桥赏识,此后,姚文元的文章开始不断在出现在上海文坛。
不久后,姚文元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1957年,毛主席在对文艺界的年轻人评价时,称“姚文元是不错的。”
毛主席的评价为姚文元提供了政治资本,他很快便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并成为了上海的一名高级干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姚文元成为了江青集团的一名重要干将,并参与了阴谋活动。1976年10月,姚文元、张春桥等人被隔离审查。
被抓后,姚文元的态度十分积极,既不吵闹,也没有沉默,每天看书、写检查、汇报思想动态,明确表示要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划清界限。
除此之外,他每天都要收看新闻联播,看报纸,这是他雷打不动的一项内容。由于他主动交代罪行,配合调查,积极改造思想,因此,他是判刑最轻的一个。
1981年1月,姚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1996年10月,姚文元刑满释放,这一年,他65岁。
出狱后,姚文元被安置在湖州生活。2005年12月23日,姚文元病逝。根据他生前遗嘱,姚文元和妻子葬在了一起,而墓碑上也没有写他的名字,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名字——金英,这是他夫人的名字。
姚文元为什么要学习武则天不在墓碑上刻名字呢,这是他出于保护家人作出的选择,他不愿子孙后代受自己连累。
原来,姚文元的家人过得十分贫困,其女儿一直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当地居委会举办联欢会时,有些人听说姚文元的女儿也参加时,他们竟然拒绝出席,尽管居委会干部已经反复强调姚文元的女儿已经跟其父亲“划清了界限”。
可能正是因为考虑到了后代,姚文元才选择死后不在墓碑上刻自己的名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