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用一生去兑现;在黄石镇迎新村5组,有这样一对患有二级智力障碍的兄弟李谓国、李谓友。

20多年前,随着他们父母的相继去世,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失去了支柱的家庭已经“完了”时,本组村民李谓玉主动挺身而出,二十余年的悉心照顾,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当地传为佳话。

临终托付,接下重担

在黄石镇迎新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李谓玉的叫声,“李谓国、李谓友,你们吃饭了不,不要乱跑哟。”这句话在村里已经重复了20多年,而这一切都缘于当年的一份承诺。

1990年左右,李谓国母亲患有哮喘,不能出远门,也不能劳累,但是他们的家离场镇上需要乘坐过河船,路途遥远,交通又不便利。李谓玉每次赶集的时候总是去问一问,有没有需要带的生活用品。

长期以往的照顾,李谓国母亲看在眼里,在2008年,她自知将不久于世,她内心最放不下的是两个患有脑瘫的儿子,这时她想到了对她们一家照顾有加的李谓玉。

“我死了过后,希望你能把这两个娃儿看管一下。”李谓玉看着李谓国母亲弥留之际,不肯闭上的双眼,一口答应了下来。最终李谓国、李谓友的母亲将孩子托付给了自己的邻居李谓玉。

为了这句承诺,他一照顾就是十余年。“既然答应了就要做到,要做到问心无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里的账 坦坦荡荡

当时,李谓玉的儿子在重庆务工,妻子也带孙子读书去了,家里也就他一人在家,由于自身家庭条件也不富裕,要种庄稼,又要养猪、操持家务,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

对于本不富裕的李谓玉家来说,从答应照顾两兄弟开始,就意味着他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抽出更多的时间,就这样,他仍坚持每天早、中、晚都要去李谓友家去看一看,看他们有没有吃饭,没有吃饭就煮饭给他们吃,照顾两兄弟吃完饭后,再回自己家里煮饭操持家务,往返600余米的路程,李谓玉足足走了24年。

平时二人家里的大米、食用油、调料、纸巾等生活必需品,都是李谓玉抽时间乘坐渡船去黄石集镇购买了背回来;生病了找本村的医生来为他们医治,每月定期乘船到黄石镇卫生院为他们拿稳定情绪的治疗药;衣服脏了让他们换干净衣服并为他们洗好晾晒、衣服破了为他们缝好继续穿;季节到了带领他们一起做农活,以此来尽量减少家庭开支。

“我也不想他对我有好大个报答,人在跟前这块儿住起,不管谁家有事,都要有个同情的心理。这个人时间长了就成了一个自然现象,好像你不去看他就感觉放心不下,我一天随时只要下到路上去,就去看看。”李谓玉朴实的语言做着不平凡的事情。

就这样,他一直没有外出务工,义务当起了二人的“爹妈”。二十几年来,不顾别人的冷言冷语,不顾自己的身心疲惫,不顾子女的埋怨,不图回报,坚持到现在,让他们二人生活衣食无忧、健康生活。

多年来,因为兄弟二人智力有问题和性格的偏执,喜欢到处跑、乱骂人,多次与周边邻居产生矛盾,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他除了要安抚兄弟二人的情绪,还要去给同村人一一道歉,解决兄弟二人留下的“烂摊子”。

很多时候,家人的不解、同村人的劝阻,都让他不要再管了,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弄的这么辛苦。每到这种时候,李谓玉都会说,“只要我能够在有生之年有那个能力照顾他,我就一定要把他照顾到底,他这个人是没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我的想法就是这样,这一生要做到问心无愧。”

兢兢业业做事,坦坦荡荡做人。他用行为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多年默默的付出,也让兄弟二人对李谓玉有了更多的依赖。

李谓国、李谓友智力如同几岁的小孩,但是他内心很清楚谁对他们好。“我就听他的,他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其他人的话我都不得听,听他的话才有饭吃,不得饿肚子。”李谓国说道。

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李谓玉在平时跟兄弟二人的相处中,能做到张弛有度,该严厉的时候严厉,该温柔的时候温柔,就像他说的一样:因为兄弟二人的有病,这些人你光打不行,既要打也要摸,你说他后还是听,这是达到最好的效果。

正是由于李谓玉的细心、耐心照料,二十余年来两兄弟病情逐渐稳定,并对其产生了亲人般的信任与依赖。如今,村民都笑称李谓玉多了两个兄弟,李谓玉说:是的,自己现在也多了两个弟兄,我就是他们的大哥。

现在村中仍时常看到这“三兄弟”往来于田间、村道的身影,村民都对其悄悄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提起李谓玉,邻居李谓行赞不绝口,“他这个人为人忠厚,这么多年来,对他们两个爱护有加,一直都没有变过,就算是亲人都很难做到,但是他做到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李谓玉身上诠释了老一辈人的“热心肠”,他始终坚持做好事是自己奉行的原则,也是出于自己的衷心。

“到时只管来找我来结账!保证不欠大家一分钱。” 2010年,李谓国两兄弟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每到下大雨的时候,家里下小雨,地板上全是泥,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家里,杂乱不堪。

虽然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但是李谓玉也无能为力。2018年,重庆出台了五保户危房改造政策,他立即决定出面替这两兄弟申请改造。

说干就干,他先后到镇、村社区开证明,办理相关手续,然后着手请建筑工匠。当这些人听说是为李谓国两兄弟建房时,都不情愿,大家谁都明白与这样的家庭做生意别说赚钱,到时成本能不能收回都成问题。

李谓玉很理解他们的苦衷,他说“到时只管来找我来结账!保证不欠大家一分钱过年!”众人被他的热心与执着感动了,纷纷为建房提供方便。

在他的操持下,一栋带有厨灶房和卫生间的三间砖混平房很快建成了。当年,李谓玉采用找政府帮忙、动员本地人助工等方式,兑现承诺,没有拖欠店家和工匠一分钱。

看着李谓国两兄弟一家欢欢喜喜搬到了自己的新家,为建房操碎了心的李谓玉更是感到兴奋,他说,以后刮风下雨,再也不会为他一家担惊受怕了。

装满感冒药的抽屉是对两兄弟的关爱

2021年早晨,李谓玉像往常一样到两兄弟家里去看看吃早饭没有。走进家门,李谓国就告诉李谓玉,哥哥一直不起床,也不起来吃早饭。

李谓玉赶忙前去查看李谓友的情况,发现他豆大的汗珠不停往外冒,一副很难受的样子。李谓玉断定他肯定是生病了,赶忙带着他坐船到黄石卫生院进行检查。

从看病、检查、拿药,李谓玉全程陪同。回去后因李谓友智力有问题,两天的药,他一天吃了。李谓玉得知后,心惊胆战,一直观察着李谓友的情况,一直到病情完全好转。

翻开李谓玉家的抽屉,装满了风寒感冒、止痛药等药品。“从那之后,我家里就长期备着感冒药,他们有点不舒服,我就一次一次拿给他们吃。”李谓玉说到。

现在李谓国两兄弟有点小感冒,或者不舒服,就到李谓玉家去,这既成为了一种习惯,也是他们的依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里的账,一清二楚

在李谓玉的家里,一直保留这一本特殊的账本,其发黄的外壳说明了它的历史,布料的仔细包裹又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从1983年开始,两兄弟的母亲自从生病以后,在生活上的很多事情自己上街买点东西都不行了,一直都是由李谓玉代为办理。

“当一页一页翻看着上面的记录,仿佛回到那久远的年代。”李谓玉回忆,“记账的习惯是他们妈妈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养成的,只要她存在这里的钱,我都要记账,我不能多用他们一分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兄弟母亲过世后,李谓玉就把手里所保管的钱转交给了两兄弟。但是两兄弟不会管账,有点钱就拿着钱跑到食杂店买烟、零食,开始给自己“改善生活”,往往几天就把所有的钱花光,剩下的日子,两兄弟就开始饿着肚子到处闲逛。

李谓玉见着可怜,便常常给他们些吃的。两兄弟把李谓玉对他们的好看在眼里,最终决定,还是由李谓玉代为保管,每一笔的支出和收入都在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小到五毛钱的盐巴,大到100多的药钱,还有他带这出去帮活挣的每一笔,账目虽然看似杂乱,但在李谓玉的心中,一直都是那么的清白。

“我收进来的我也记起的,支付出去的我也记起的,包括过年吃的用的,都是一笔一笔记好了的。”李谓玉说,这些东西必须写清楚,不然人家怎么知道你怎么用的。

当地的干部和群众向记者讲起他的故事都娓娓道来,由衷赞叹:“他呀,比照顾亲生儿子还要细微,李谓国和李谓友精神有问题,有时还和他对着干,甚至破口大骂,可他总是非常耐烦,从未放弃对她的细心照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他的影响,李谓玉的的子女都极富爱心,只要在家里,他们都会主动为父母分忧,帮忙照顾两兄弟。现在,任何时候走进两兄弟的家,屋里屋外的干净整洁令你不敢相信。

云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