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只杀好的鸡放进土窑里焖熟,这样充满乡野气息又做法独特的美味,一定让很多人垂涎欲滴。在灌阳县洞井瑶族乡太子山下的保良村,无论是家庭聚餐、朋友聚会等,窑鸡都是一道不会缺席的“硬菜”。这道乡野佳肴,究竟怎么做?近日,记者前往保良村,一探究竟。

太子山位于海洋山自然保护区腹地,距灌阳县城50多公里。据了解,太子山景区原始森林覆盖面积超8万亩,山环水绕,古木参天,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位于太子山下的保良村,居住着瑶族、汉族同胞,民风淳朴。

“70后”的文逵是灌阳县黄关镇人,却因喜爱太子山的原生态美景,于9年前在保良村“安家”,并依托优质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颇有乡土情怀的他,对于窑鸡的制作颇有心得,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制作窑鸡的高手。

一只纯正的土鸡,是制作窑鸡的必备食材。为了养出一只纯正的土鸡,文逵花了不少心思。这些年,他在高山上尝试种植软枣猕猴桃。猕猴桃园,自然就成了土鸡们自由活动的绝佳场所。猕猴桃树下的小虫及掉落的猕猴桃等,都成了土鸡的营养美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园散养的优质土鸡,是制作窑鸡的必备食材。

文逵说,散养了7个月的土母鸡用来制作窑鸡最为合适,“养殖时间超过1年,不适合土窑焖制,而太嫩的土鸡,又会降低口感。”

趁着前来帮忙的两位乡亲宰鸡的功夫,文逵开始调制配料。不放水、不进锅煮的土鸡,如何才能入味?文逵自有“高招”。只见他把生姜、蒜米、干菇和陈皮一一清洗后摆入一个盘中,然后均匀打碎成粉。接着,这些粉末被倒入一个大碗中,配以50度以上的当地米酒和适量酱油,并不断搅拌均匀。此后,这些秘制酱料被文逵均匀地抹在鸡的全身,直至土鸡全身变成酱黑色。剩余的酱料渣子,也被充分利用,被塞入土鸡的腹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秘制的酱料,让土鸡充分入味。

涂抹酱料完毕,一张大的锡纸已经准备就绪。整只土鸡被锡纸裹紧后,放入冰箱冷藏。如果是冬天,则直接放在厨房的通风处即可。经过至少24小时的腌制,酱料已充分融入土鸡。

院前的桂花树下,一个土窑被精心地设计在小木屋之下。窑中,炭火烧得正旺。窑外的温度计则显示:窑内气温320度左右。把土鸡放入土窑,关上窑门。接着,让土鸡变窑鸡的重任,就交付给了时间。

谈起眼前的土窑,文逵的眼里闪着光。文逵说,曾经,不少村民做窑鸡,就在山野之中打一个简易的土窑,再把土鸡准备好后塞入其中,利用窑中炭火的余温将鸡焖熟。但是,那样的方法不仅实施起来有些费时费劲,且因温度控制不到位,窑鸡要么焖不熟,要么焖焦了。大概在5年前,他耗费数个月的时间,尝试用黄土、砖块等,制作了一个土窑,并专门设置了温度计,用以精准把控温度。

经过约一个半小时的焖制,窑鸡可以出窑啦。打开土窑的窑口,浓郁的鸡肉香味,四处弥漫。掀开锡纸,更浓郁的鸡肉香,夹着草木的清香和酱料的醇香,让人忍不住口水直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用锡纸裹好的土鸡,放入土窑。

文逵洗净双手,戴上手套,先把锡纸中流出的浓汁用碗装好。接着,他顾不上烫手,开始进行手撕鸡这道工序。待出窑的土鸡被撕好、装盘,文逵把浓汁浇入,完成了制作这道佳肴的最后工序,也赋予这道佳肴美味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逵展示刚做好的窑鸡。

秋阳灿烂,院前桂花开得正好。文逵把窑鸡摆上桌,其鲜香引来远客一阵阵赞叹。尝一口窑鸡,口感细嫩滑爽,外酥里嫩,味鲜香浓。大家争相品尝,宾主尽欢。

因深处太子山下,乡亲们把自家焖制的窑鸡称为太子山窑鸡。文逵说,其实,在桂林众多的乡村,很多人都有采用土窑焖制红薯、芋头或者土鸡等美食的经历。对于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或者正在乡村生活的人们而言,窑鸡,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情怀,一种乡村的记忆。“当大家暂时从繁忙的生活中抽离,用心制作一只窑鸡、品味一只窑鸡,将给平淡的生活,增添无穷的滋味和快乐。”文逵说。

来源|桂林日报(秦丽云 李忠波 通讯员陆仕臣)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