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云南彝良县:沪滇协作按下稳岗就业“快进键”
自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帮扶云南彝良县以来,两地持续深化沪滇劳务协作,通过用好协作资金、精准对接交流、县域岗位扩容等举措,促进广大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彝良县32万余名农村劳动力中外出务工人员超过25万人,因此,稳住劳动力转移就业就稳住了群众增收的基本盘。”松江区在彝良县的挂职干部牛斌告诉记者,抓实劳动力转移就业一直是深化沪滇劳务协作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任务。3年来,两地人社部门秉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先后开展对接互访14次,在群众就业意愿、企业用工需求、优化就业服务、打造劳务品牌等方面达成共识,通过共建劳务工作站、举办巡回招聘会等方式,持续深化劳务协作,全力促进群众增收。
今年1月底,上海市松江区人社部门携手32家企业、10家人力资源公司到彝良县举行沪滇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将5000余个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2月底,3219名群众奔赴上海、浙江等地务工。据了解,近3年来,两地已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及巡回招聘会4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开展政策咨询1.5万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000人;兑现异地就业稳岗补贴516万元,促进5100余名劳动力转至省外稳定就业。
除了提供现成岗位,两地还积极开发新岗位带动就近就业。在彝良县发界安置区巴食川珍帮扶车间,一条条竹笋深加工生产线作业繁忙,百余名务工群众忙着分拣、切片、包装鲜笋。“3年前从深圳打工回来后,我就一直在这里上班,随着技术越来越熟练,月工资从1500多元涨到了4000多元。”安置区搬迁群众周启荣说。
发界安置区是昭通市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是2.5万余名偏远山区搬迁群众的“新家”。为促进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彝良县立足竹产业资源禀赋,引进巴食川珍食品公司打造竹笋深加工生产线,公司还借助沪滇协作机遇,与上海来伊份合作研发新产品,并在上海市场运营旗舰店,推介竹笋、天麻等彝良土特产,带动了180余名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自沪滇协作开展以来,两地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重点,培育了一批“居家式”“厂房式”“产业基地式”帮扶车间,累计带动1200余名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此外,为帮扶彝良县的困难群体就业,松江区还不断加大劳务协作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就业作用,对摸排出来的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弱劳力、半劳力进行托底安置。截至目前,已投入沪滇劳务协作资金909万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053个,托底安置“一有两无”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3100余人次。
来源:农民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