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冬天俄罗斯人到东北赶早市的消息大家还有印象吧,当时整个市场一半都是养眼的外国人。

他们不仅骨相优越,身材也是很高挑,很多网友都在网上大喊美女帅哥。

似乎在大众印象中,很多外国朋友长得都很好看,还有一种就是混血儿,娱乐圈很多明星就是混血儿,他们的长相也因此很有辨识度。

也因此出现了很多女生想要和外国人结婚生混血儿的想法,觉得长相有优势,语言也如此。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为什么有人会说这是西方尘封百年的阴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数娱乐圈中大热的混血明星,他们精雕细琢的五官和独特的气质,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吸引了无数追捧的目光。

商家们敏锐地嗅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纷纷邀请他们代言各类产品,久而久之在营销策略的精心包装下,“混血”二字俨然成了高颜值、高智商的代名词,一种无须证明便可轻松获得关注和认可的资本。

实际上人们对混血儿的偏好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追溯其历史渊源,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心理倾向与数百年来的殖民主义息息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白种人凭借坚船利炮征服了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殖民统治给当地居民的肤色等级观念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白皮肤成为优越的象征,有色人种则处于的底端,虽然今天殖民时代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刻在基因里的自卑感却并未彻底褪去,嫁给白人、生下混血儿,在某些人眼中无疑是改善后代、攀升阶层的一剂良方。

特别是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混血崇拜”甚嚣尘上,人们习惯于沉浸在由算法推送的同质化内容中,久而久之便将这些片面的印象当成了普世的真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混血儿的优势被无限放大,其劣势则鲜有人提及,几组对比鲜明的照片,几段似是而非的科普视频,便足以让大众深信不疑混血基因的卓越与非凡。

当我们着眼于混血儿的外表特征时,往往容易忽视一个基本事实:遗传的奥秘远非肉眼所能洞察。

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后代的基因组合具有相当的随机性,混血并不意味着必然继承父母的优点,有时反而会让一些隐性的缺陷基因浮出水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遗传性状也并非由单一基因决定,而是多基因互动的复杂过程,环境因素如营养、教育等,同样对后代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混血儿的表型优势,与其说是种族天赋,不如说是机缘巧合的产物。

生物学家告诉我们,现代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万年前的非洲大陆,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人类的体质和智力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生活在高原地区的藏族同胞,其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平原地区的居民,这是长期适应缺氧环境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因纽特人,则进化出了特有的体温调节机制,这些差异恰恰反映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是漫长自然选择的结晶。

但这并不意味着某个人种在体质或智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实际上各个人种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微乎其微,个体间的差异反而更为显著。

一些学者曾经把人种与智商挂钩,鼓吹所谓的“优生学”,但这一理论早已被证明缺乏科学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影响智力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环境,而非种族血统,不同人种携手合作,才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纵观人类发展史,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由来已久,战争、贸易、移民等活动,都曾经促进了种族间的融合。

一些学者曾经假设,这种基因交流有利于人类的整体进化,混血后代会集众家之所长,不过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并未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即便在一些混血现象较为普遍的地区,人类的体质特征和认知能力也没有明显的改善,相反一些研究还提示,近亲繁殖反而可能导致遗传缺陷的积累,寄希望于混血来带来人类的整体进化,显然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混血话题的背后,还潜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阴谋——“凯勒奇计划”。

这一计划的提出者是奥地利哲学家理查德·库登霍夫-卡勒基,他在1925年出版的《理想现实主义》一书中曾经阐述,通过鼓励混血,可以削弱民族国家的凝聚力,从而方便精英阶层的统治。

这一思想与当时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遥相呼应,认为不同人种间存在优劣之分,混血有利于“劣等基因”的淘汰。

库登霍夫-卡勒基的理论显然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也缺乏科学依据,实际上任何以抹杀文化多样性为目标的政治图谋,都注定是一种倒行逆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来源于文化认同,而非血缘纯正,试图通过混血来削弱民族意识,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只会加剧社会的撕裂与对立。

事实上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认同危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

一方面不同民族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传统的地域界线逐渐模糊,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对本土文化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捧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对自身的文化传统感到陌生和疏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混血人群的文化认同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他们往往处于中西文化的夹缝之中,难以获得内心的归属感。

有研究显示,在美国等移民国家,混血儿的自杀率和犯罪率均高于一般人群,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身份认同危机有关,当一个人无法在文化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时,他的人生很容易陷入迷茫和彷徨。

从人类学的视角来看,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正如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文化多样性则是人类社会继续进步的不竭动力。

谈到混血话题,我们首先需要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尊重基本的科学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前文所述,基因遗传的随机性决定了混血后代在外貌、智力等方面并不具备决定性的优势。

过分神话混血儿的“高人一等”,本身就是一种偏见,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禀赋,都值得被公平地对待。

我们也要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的舆论导向,不要被片面的信息所蒙蔽。

有些人鼓吹混血,并非出于文明交流的考虑,而是别有政治图谋,对此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

既不盲目崇洋,也不故步自封,在开放包容中坚守文化自信,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有的素养。

参考来源:

澎湃新闻 - 2020年3月31日 美国混血儿群体研究:大众的偏见可能会影响混血儿交友的能力

全民健康网 - 2024年7月7日 混血儿的优点和缺点,盘点混血儿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