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0月17日,这天半夜,陈赓将军收到了一封紧急来信,他看罢后计上心来。

原来,就在他们收到密信这会儿,日军正大举向临屯开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军官观战团”跟随“扫荡”部队“观光”。

而守在临汾一带的部队,正是386旅的旅长王近山将军,他要王将军带着部队到公路埋伏,彻底消灭这个“观战团”。

这一战,王近山将军从速从快,在韩略村精确斩首了全团180名日军军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那封神秘来信究竟是谁发来的,战后王将军等同志一直不知道。

就连,当初将信发给陈赓将军的情报科长刘桂衡同志,对此也不清楚。

直到64年后,一位老人现身,大家这才弄清了事情原委。

那么,当年韩略村一战具体情形如何,发送情报的同志又是什么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死亡观光团

王近山将军对于喜爱军史的不少读者来说,是个老熟人了,他有一名号叫“王疯子”,不管国军,还是自己人都爱这么戏称他。

之所以这么叫,因为他打仗起来不要命,战斗风格猛打猛杀,是从红四方面军杀出来一员虎将。

开头陈赓将军要他带的部队,是129师386旅的16团。

这个部队擅长夜袭、近战、伏击,而且编队的基础是从长征走出来的老红军,军事素质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对386旅恨之入骨,尤为忌惮16团。

因为早年在陈赓将军的带领下,战士们曾在响当铺和香城固歼灭了他们的精锐。

鬼子们还提出过一个口号,说他们就专门打386旅。

事实上,经过多次队对战,16团的指战员已经摸清了敌人的脾性。

他们就是一群欺软怕硬的家伙,我军冲得越猛,他们就越害怕,越想退缩。

这一点评价是非常准确的,在陈赓将军他们收到绝密情报前,他们就已经在太岳根据地对上了。

1943年10月,3万日军浩浩荡荡进攻太岳根据地,企图以“扫荡”摧毁我军有生力量。

而指挥队伍的,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此人在日军中被奉为“三杰”,难以想象他手上沾染多少同胞的鲜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以往他们入侵我国领土,靠的就是“扫荡”。

不过,随着抗战的局势变化,我方军民一心,数次粉碎了他们的阴谋。

为了实现他们的“霸业”,这个冈村宁次,在这次“扫荡”中,采用了一种新战术。

他将这种战术称为“铁滚扫荡”,大概就是将军队分为三波。

第一波消耗我军主力,第二波日伪军混合,烧杀抢掠村庄,第三波则用来抓我军的突围小分队,还有撤离的零散人员。

他们计划以“大滚”“小滚”配合,再加上封锁线,企图“围剿”我军。

冈村宁次很满意自己的战术,还特别亲自指挥这一作战。

不过,他只是“打肿脸充胖子”,因为他们的大本营内,已经对他连连失利的情况很有意见,也不看好他的“新战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位指挥官个人而言,这一战不打好,他又会被人低看一眼。

不过,他们的大本营还是很给他面子,专门从各个战场上,选了120多名精锐军官,带上步兵学员,组成了一个观战团。

他们将前往战场,观摩“铁滚扫荡”是如何“扫荡”的,这也算是给人面子了。

就在冈村宁次想要给自己争一口气时,这年9月份中旬,日军尚未全军出动时,我军就已经获取了他们搞“铁滚扫荡”的消息。

面对敌人的大举进攻,太岳根据地的军民一心,发誓要粉碎敌人的阴谋。

在我军内线的灵活运动中,敌人的“扫荡”行动屡屡受阻,主力部队顺利转移到外线,打击了敌人的留守部队,令其难顾前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10月,日军的“铁滚扫荡”拉开序幕,然而,在我军优秀的情报作战下,他们的行动屡屡被我军预测。

冈村宁次的“新战术”刚开始,就碰了一鼻子灰,次次扑空我军部队。

那时,我军只知道大概有多少日军进犯,完全不知道,嚣张的敌人竟还派人观摩作战。

幸运的是,我们负责情报的同志,送来了这一绝密的情报。

陈赓将军拿到此信,当即认定,这封信必将予以敌人重创,他们预计在韩略村打击敌人。

王将军全歼“军官观战团”一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那么,在韩略村,战士们是如何开展最后收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略村一战

1943年10月22日,在获取绝密情报后,王近山将军带领386旅的16团,踏上了歼灭敌人的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穿越两道封锁线,抵达洪洞县韩略村西南地区。

那里距离临屯公路很近,周围到处都是敌人的据点,也是其核心据点。

为什么要去一个全是敌人据点的阵地?因为在那里,我们的同志也建立起了根据地,还拥有一定数量的民兵武装。

更重要的是,组织在那里也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家都欢迎八路军来。

当王将军带着部队抵达村庄附近,村民们热情地迎接他们,立马烧水做饭,还替大家站岗,封锁了一切行动消息。

就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我军的精锐部队顺利进入据点,他们根本毫无知觉。

得知情报后,将军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韩略村这个地方选对了,敌人把主力都抽调到太岳根据地腹地“扫荡”,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调到这里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军计划发挥16团优势,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虽然,阵地和兵情都有利于部队,但仍不能轻视日军的战斗力,这一战必须快,不能被敌人“包饺子”。

战前,他带着23名连级以上的干部,乔装侦察地形,制定了相应的作战方案。

那份绝密情报中曾透露,2天后,敌人将开3辆小汽车,10辆大汽车早晨出发,沿临屯公路出发。

敌人没有派遣部队掩护军官,负责掩护的是一同随行观战的军校学员,仅携带了步、机枪。

他们大多为将校级军官,小部分军校学员也是尉级军官。

王将军在动员大会上说,消灭这180号人,等于消灭5万日军,这绝对是投向日军大本营的一颗炸弹,机不可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十分高涨。夜间,他们提前吃饱了饭,24日凌晨,全部进入按时进入了预备伏击的工事中。

时间来到当天的早上8点,如情报所说的那样,这个“观战团”出现在了战士们的视线之内。

这群日军毫不设防,甚至还在车上说说笑笑,完全没有注意到四处潜伏的战士们。

毕竟,他们能看到的,只是日军第一轮“铁滚扫荡”的断壁残垣,他们以为我军主力已被消灭大半,仅剩下小股分队突围。

就这样,他们毫无知觉地进入了我军设下的埋伏圈。

随着两枚信号弹升上天空,韩略村战斗打响了。

与此同时,埋伏在暗处的战士们,在一声令下,同一时间开火,整条公路上瞬间烟雾弥漫,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冲在前面的是3营9连的战士,他们当即击毙了3辆小汽车上的驾驶员。

其中日军少将从倒下的小车里爬出来,他大喊着,试图再次组织起队伍来。

另外,想逃的敌人根本无路可走,因为2营6连的战士们,已经堵死了车队的后路。

我军在临屯公路上,完全是摁着这群日军军官打。

当然,敌人中也有异常顽强的,毕竟他们是军官,现场指挥队伍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只不过,在我方压倒性的优势下,他们再怎么折腾也是徒劳。

除了战士们团结战斗,韩略村的群众也赶来帮忙,他们拿起菜刀、棍棒就冲了过来。

这群日军从未见过敢上战场的普通百姓,一时间竟慌了神,有些军官被民团和百姓合力打死,他们的指挥完全失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接近尾声,“观战团”已没剩几个人了,此前一直坚持作战的日军少将自知他们今天要交代在这里了。

他心一横,决定剖腹自杀,见“领头”的人剖腹,剩下的鬼子军官也纷纷自杀,以效忠天皇。

另外,还有零星学员,也被我方战士逼进窑洞内打死不出来。

最后,他们被战士们用点燃的柴草和手榴弹给消灭了。

这场战斗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当确定他们基本全军覆没后,王将军一声令下,让大家赶紧撤退。

就在日军的指挥部还在播报“观战团”抵达太岳战区观战时,他们已经在临屯公路上去了西天。

这一场战斗是抗日战场上的经典战役之一,但如果没有那封信,这场战斗恐怕无法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是谁带来了这份情报?64年后,一位老人揭开了当年实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隐秘战线的来信

1943年10月24日,韩略村战斗大捷,我军毙掉了9名少将级军官,大中少佐级99人,“学院官”60多人,予以日军沉重打击。

但那时,没有人知道这份绝密情报是谁送来的,陈赓将军不知道,当地的情报科长也没弄清楚。

而这一无名英雄,直到64年后才终于现身。

2007年,曾经担任太岳军区的政委同志找到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曾是名干部,眼下已退休多年了。

这名同志要他,正是为了请他讲述当年的战斗情形,老人自知可能不久于人世,他决定将自己经历的一切公之于众。

老人名叫陈涛,在抗日时期,他是一名潜伏在日军敌营中的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促成韩略村战斗大捷的人,就是他,是他将那份绝密情报,委托同志,送到了陈赓将军手上。

而他自己,那时则是人人看不起的“汉奸”,他如何打入敌营的,这件事要从他在南开中学毕业,加入共产党说起。

陈涛同志原名叫王桐,出生于1919年的北平,家里省吃俭用供他读书。

他没辜负双亲的期望,学习了新思想,加入了党组织。

在组织内他十分活跃,尤其擅长与人交际,做事细致,并且还拥有坚定的信仰。

于是,组织交给了他一项极为艰难的任务,那就是潜伏进晋冀地区的日军营中。

他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并将生死置之度外,决定为组织搜集尽可能多的情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在组织的安排下,他们进入当地生活,不久,日军来到当地“扫荡”,他顺理成章地向日军投诚,当了走狗。

日军对于投敌的中国人十分警惕,组织为了让陈同志打入内部,交给了他事先准备好的情报。

日军依据这一情报,缴获了我军的一批武器,无疑,日军对他这条“走狗”的信任增加了,并认为这是个可塑之才。

在那之后,陈同志时不时会给日军一些“甜头”,另一边又将敌人的情报上报给组织。

这样反复操作后,日军提拔他做“大汉义军”总司令,他手里有了一支600多人的队伍。

除此之外,他还利用自己八面玲珑的个性,结识了一些日军军官,通过他们获得了更多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同志是如何获取“观战团”的消息,这就要从1943年,他认识的一位加藤军官说起。

他为送别老上司山下去了一个饭局,但席上认识了加藤,此人就是他日后的新上司。

两人见过面后,陈同志时常在工作之余,找他这位新上司聊天。

巧的是,他的这个上司喜欢中国的美食与文化,两人一来二去就经常约着喝酒吃饭了。

就在“铁桶扫荡”前夕,他与加藤一起吃饭喝酒,酒过三巡,对方已经有些微醺。

突然一名部下进来,向加藤汇报新计划,两人用的都是日语。

他们知道陈同志听不懂日语,便就地进行了汇报。

殊不知,为了更好获取情报,陈同志私底下已经学会了日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他而言,这无异于大声密谋,他一边继续喝酒,另一边悄悄听着“观光团”的绝密情报。

饭后,他回家将敌人派遣重兵“扫荡”,“观光团”观摩战斗的情报送到了陈赓将军手上。

陈将军和情报科长刘桂衡同志,都是在战后得知这是陈同志的功劳。

为了保护陈同志继续潜伏,他们选择封锁了这一消息。

在那之后,陈同志继续潜伏敌营,直到日本投降。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的身份没有得以证明,他的家人,周围邻居都对他这个“走狗”嗤之以鼻。

直到战争结束后,部队上的同志向他的家人说明情况,他们这才知道,自己那不争气的儿子,原来是个大英雄!

误会解除后,陈涛同志拒绝宣传自己的事迹,他在组织安排下,进入军政委员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当年得知情报的领导同志,还有陈涛同志的父母,其他人都不知道,当年促成韩略村的大捷的同志是谁。

2008年,在他接受了采访后,年老的陈涛同志因病与世长辞。

在他身后,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播报了他的事迹,这位无名英雄才得以被大众所知。

韩略村战斗是一场酣畅淋漓、策略精妙的战斗,同时它也是情报战和伏击战完美结合的一场战役。

没有像陈涛同志这样的情报工作者,没有像王近山将军和386旅这样的战士,没有韩略村团结的群众,是不可能完成这样一场振奋人心的战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