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旸 译林出版社

本文约5000,预计10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出版机构做研学具有天然的内容优势,但如何才能从不同主题的图书开发出可落地执行的研学活动译林出版社(简称“译林社”)少儿读物中心的科普研学,秉承“点亮好奇心”的理念,从图书内容出发,充分考虑科学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一年多时间,已推出自然科普主题研学50余场,线上线下覆盖上万人次。

此次根据2023~2024年度意大利儿童选择书单入选作品《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简称“《一木倒,万物生》”)策划的“倒木”户外研学,已经成功举办4期,最大程度挖掘图书内容价值,实现了“出版+研学”的双向赋能。

在编辑生涯中,有时会遇见让人“一见钟情”的书。对我而言,《一木倒,万物生》就是这样一本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作者:[意]瓦伦蒂纳·戈塔迪、[意]达尼奥·米塞罗基、[意]马切·米克诺/著、绘,何文珊/译,严莹/审定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一眼惊艳的新人作品

《一木倒,万物生》是译林社少儿读物出版中心科普板块推出的第五部作品。收到这本书原版样张的时间是2023年年底,它的创作者来自意大利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出版工作室Cocai,主要成员有平面设计师、自然科学插画家瓦伦蒂纳·戈塔迪,自然科学研究者达尼奥·米塞罗基和马切·米克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创团队成员

此前大约一年,我收到过他们的第一部青少年科普绘本《野蜂飞舞》。这部作品在其本土并未获得太大成功,我们也不曾引进,但它精巧的命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木倒,万物生》是Cocai工作室的第二部同类作品,这一次亮相堪称“惊艳”。

这种“惊艳”首先体现在作品的画面上。主创团队擅长将关注点聚焦在自然界中鲜少有人关注的对象上,通过持续观察和长期记录,揭示自然运作的原理和生命的奇妙。在《一木倒,万物生》里,他们选择对一根倒下的树进行观察和描绘。于是我们便看到:一棵倒伏在地的枯树贯穿全书,变化的是倒木周遭四季分明的景色,以及倒木上的诸多小生命。这样大胆的设定,非但不会让人感到枯燥,反而引人饶有兴味地观察图中细节,找出岁月给倒木留下的痕迹。

此外,作者更在科普的间隙“大方”地穿插了几幅无字跨页图:雪中火狐、棕熊母子、夜间森林,无一不美得令人屏息。在“惜纸如金”的非低幼科普绘本中,这样“奢侈”的视觉享受是较为少见的。正是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图文布局打动了我。在详细了解《一木倒,万物生》的内容之前,在它引起业内反响之前,在它荣获国际大奖之前,“直觉”告诉我:就是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名的由来

版权代理发来资讯时,这部作品被初译为《落叶:树的第二次生命》。“落叶”是明显的误译,因为翻看整本书,即使不懂意大利语,也能很快发现,它和“落叶”的关系不大。书名的意大利语是Catudo: La seconda vita degli alberi,副书名直译就是“树的第二次生命”,但主书名Catudo却让人有些费解,它是动词“倒下”的过去分词形式,也可以根据语境用作形容词和名词。在语言壁垒和专业知识的双重隔阂下,也无怪乎代理套用常识将它译成了“落叶”。

事实上,这部作品的主角是“倒木”,即倒伏在地的、死去的树木,它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倒木”这个名词及其概念过于陌生,如果直接将它作为科普绘本的书名,小读者接受起来恐怕会有困难,书名将成为读者接受内容的第一道障碍。

那么,书名应当怎么改呢?我一边翻书一边思考。看着昆虫、蜗牛、真菌、细菌等在巨大的倒木上繁盛生长,看着倒木逐渐被分解为腐殖土,又从土中发出新芽,围绕倒木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一个对大众而言更为熟悉的概念闯入脑海——“鲸落”。鲸鱼在海洋中死亡并沉入海底的过程被称为“鲸落”。鲸鱼庞大的尸体落在海床上,可以供养一个以分解者为主的生态系统长达百年之久,由此产生了“一日暮而千星现,一鲸落而万物生”的说法。

在海洋中,“一鲸落而万物生”;反观森林里的倒木,何尝不是“一木倒,万物生”?倒木,不就是植物界的鲸落吗?于是,在尚未买到版权之时,“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这个书名就诞生了。在后续编校的过程中,我查阅了更多资料,发现将倒木与鲸落相类比的说法已有人提出,不过在当时,这确实是灵光一闪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博洛尼亚童书展的惊喜

2024年1月,有赖于译林社版权部的积极跟进,在经历了三轮竞价之后,我们买下了《一木倒,万物生》的简体中文版版权。几周后,从意大利传来捷报:《一木倒,万物生》从世界3355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当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非虚构类特别提名奖;这本书刚刚又入选了2023~2024年度意大利儿童选择书单!这是小译林科普自2022年启动以来第一次“押中”获奖作品,为这个年轻的板块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木倒,万物生》入选2023~2024年度意大利儿童选择书单

4月,译林社少儿读物出版中心分管领导、译林社副总编辑陈叶带队前往博洛尼亚童书展,在书展上与Cocai主创团队会面,双方愉快地达成了战略性合作意向,并且顺利签下了他们炙手可热的科普新作《流明:谁把星星藏了起来?》(简称“《流明》”)的中文简体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版《流明:谁把星星藏了起来?》

这时,《一木倒,万物生》已经翻译完毕,进入设计和编校环节。这部作品的译者何文珊是旅居加拿大的生态学博士,小译林科普颇受好评的《水母花园》也是出自她的译笔。在撰写这篇文章时,由她翻译的《流明》已经交稿,Cocai许诺的第四部作品《静水:湿地的倒影》意大利语版也已出版在望。

以科学精神做科普绘本

《一木倒,万物生》出版后,收获了不少科普和童书专家的好评,除了原著质量过硬之外,国内专业译者及专家对文稿的严格把关功不可没。译者何文珊不仅拥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优美的文笔,还爱好森林徒步,在接受这部作品的翻译工作之前就对倒木抱有浓厚的兴趣。在翻译这本书的同时,她应我的邀请,结合自身观察、探访倒木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小读者们撰写了题为“朽木之躯万物欣”的导读,从生态学的角度,更加系统地讲解了倒木生态系统,补充了书中没有提及的内容,比如倒木对森林育苗的重要性,为什么城市内很少见到倒木,等等。

本书的审定专家是科普作家和昆虫专家严莹(三蝶纪)。她一丝不苟地对全书进行了两轮审读,对书中的专有名词、拉丁学名,以及表述做了审核,尤其是对昆虫的中文学名进行了指正。在经过校订之后,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部部长王西敏和“科普中国”受聘专家张燕宁作为本书的推荐专家,再次对文稿进行了审读,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洁一直关心“小译林科普”板块的成长,也对本书中鸟类相关的内容给出了宝贵意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燕宁指出书中水金凤的插画不够严谨,金色的花瓣上缺少了褐色斑点。我们在比对了这种植物在中国和意大利的资料照片后,通过版权部向意大利主创反映了这个问题。没想到,对方的回应十分积极,几天后便发来了修改后的图片。因此可以说,《一木倒,万物生》中文版的图片要比意大利原版的更加准确。这个小插曲也使得我们双方都给对方留下了严谨、负责、值得信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金凤插画

对待这本40页的“小书”,译者、专家、原作者、编辑,每个人都没有因为它是童书而降低专业标准,牺牲内容的严谨性。经过层层锤炼,7月,《一木倒,万物生》正式面市,不出意外地收获了专业读者和大众读者的一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木倒,万物生:生命的礼赞

有童书推荐人评价《一木倒,万物生》时说,“一本好的自然科普绘本,知识是一层,视野、趣味、美又是一层,而最上层的,是生命观”。这个评论一语中的,直击这部作品的核心。

因为风暴、闪电、虫害等种种自然原因,树木倒下、死去,静静地伏卧在地上,但生命的陨落并非终点,它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林中的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等提供理想的生境。倒木就像剧院的舞台,不同类型的生物粉墨登场,在倒木的不同部位定居、进食、躲藏,既合作共生,又相互竞争、弱肉强食,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存大戏。

另有研究数据显示,森林中八成以上的树木幼苗,是从倒木上繁育出来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倒木同样如此,它充满生育力,滋养着森林中的一方天地。正因为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延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方面的突出作用,所以森林倒木又被称为“nurse log”(保姆之木)。

《一木倒,万物生》用最精简的篇幅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界,见微知著地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循环的神奇和伟大。正如严莹所说,阅读这本书无须“纠结于具体物种,就算是在中国,北京的倒木与深圳的倒木滋养的物种也不相同”。重要的是,“树倒了之后重生和利用倒木的大的生物类群是相似的”。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们可能很难想象,看似无用的倒木,并不是“垃圾”和“废物”,围绕它形成的微型世界竟是如此鲜活、热闹。而这样神奇的生命现象,在意大利如是,在中国如是,在世界任何一座森林里,皆如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普研学,知行合一:带一本书去探访“倒木社区”

科普研学是译林社少儿读物中心的特色之一,秉承“点亮好奇心”的理念,从图书内容出发,充分考虑科学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自2023年5月启动以来,策划推出了“小小水母培育员”(《水母花园》)、“小小毒物研究员”(《有毒:动物界的剧毒生物》)、“夜观世界”(《万物奇妙夜》)、“蝴蝶探秘”(《蝴蝶的秘密生活》)等自然科普主题研学课程,目前总场次已逾50场,线上线下覆盖上万人次。

这一次,我们幸运地找到了长期在南京紫金山和老山进行自然教育、对倒木情有独钟的摄影师、科普作家绿光,她也十分惊喜于《一木倒,万物生》的出版。于是,我们双方一拍即合,以图书为引子,以大自然为教室,以森林中的倒木为教具,开始了南京紫金山北坡野径上的“倒木社区”探访之旅,由此开启了小译林科普研学从室内走向户外的历程。

在紫金山上,孩子们徒步、涉溪,寻访倒木;他们观察倒木,坐在倒木上比照阅读。通过研学,他们了解到,倒木上的巢穴,能够遮蔽风雨、贮藏水分;苔藓的孢子和植物的种子,在这片温床上茁壮成长;蘑菇的孢子也在倒木上安了家;倒木上的真菌、苔藓等,吸引昆虫和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光顾觅食,而后者也是小型动物和鸟类的美食;细菌和真菌悄无声息地将倒木分解,让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得以循环……每棵倒下的大树都参与着自然的循环,为更多生命的繁衍提供绿洲。

迄今为止,“倒木”户外研学已经成功举办了四期。活动开始时,久居城市的孩子们往往怕脏、怕昆虫、怕走山路,而随着活动的推进,他们逐渐找回了天性中的野性和胆略。让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被自然激发,让孩子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从“城市动物”短暂地回归“自然之子”,是无比珍贵的经历和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倒木”户外研学

无独有偶,在我们带着孩子探访倒木的同时,意大利的老师也带着《一木倒,万物生》,带领孩子们走进森林,寻访倒木。在这一刻,中国和意大利的自然科普教育产生了共鸣。

一场台风,一棵倒木,一场从心出发的户外研学

9月中旬,台风贝碧嘉过境后,红山森林动物园里多了一处麻栎的倒木景观。原来是工作人员保留了被台风吹倒的大树,并将其称为“世界上最好看的倒木”。在它前面的标识牌上写着:“生老病死是大自然中最正常的规律,死亡不是终点,倒下的树干为多种生命提供了机会。”一次台风,一棵倒木,为动物园的参观者提供了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最好范例。

无独有偶,在太仓金仓湖公园,台风让1100多棵树倾倒折断。其中一棵柳树是公园的“元老”:2008年公园建成之初,它就存在了。于是,管理人员保留了这棵见证了公园十几年发展历程的倒木,并有意让它继续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太仓图书馆的赵馆长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想到了我们的《一木倒,万物生》,于是联系我们,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读书会”。

在倒伏的柳树前,孩子们冒雨观察倒木和周围的生境,用枯枝搭建本杰士堆。他们当场写诗,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大自然中生命的循环:“啊倒木,你如此之美/倒木是森林中最充满活力的地方/生命在此延续/天牛在那里安家/即使是倒木/依然美丽,孕育生命……”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到“在自然界里,生和死一样都是生命现象,都有积极意义”,而且体会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树的生命结束了,它们的叶子脱落,枝干枯萎,躯干终将腐烂分解,但一切都不会被浪费。在未来的几十年乃至数百年里,倒伏在地的树木将以另一种形态反哺自然,重获新生。我们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也因这样的生命循环而受益。当我们在林间遇见倒木时,不要再将它们视为废物或垃圾,不妨做一个礼貌的“社区访客”,静静欣赏它躯干上的苔藓和蘑菇,以及上下四周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昆虫吧!

《出版商务周报》招聘编辑记者

快来和商务君做同事

期待热爱出版的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