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play会严重毒害青少年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有网传截图显示,疑似山西孝义市教育科技局名为“郭俭宏”的工作人员,在一个名为“市直学校”的群内发布消息称,“严禁学生参加一种叫cos的组织活动!这是严重毒害青少年的组织活动!希立马安排落实!”群内不同学校的人士均回答“收到”。有当地学生表示被老师叫去谈话,并被要求退掉社交软件上关于cosplay的群组。16日,津云新闻记者咨询该地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确有此事,担心学生被带去不文明场所,目前孝义所有的学校都不允许进行cosplay活动。

01

cosplay不是洪水猛兽

cosplay一般指代通过服装、道具、化妆、造型等方式,借助摄影、舞台剧、摄像等形式,对出现在动画、漫画、游戏作品中某位角色或者某段剧情进行现实还原的活动。最早的记录出现在1908年的美国辛辛那提。全世界最早的科幻漫画《来自火星的斯盖凯克》的粉丝装扮成该连环画主人公参加“假面派对”。

而“cosplay”这一词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1978年,日本漫画评论家、漫展筹划人米泽嘉博在他为Comic Market(创始于1975年的大型漫展)的场刊撰写的文章当中,首次明确地将“costume”和“play”并置在一起,并且运用这个词组来指称一种频繁出现在漫展上的角色扮演行为:漫展参与者尝试借助特定的服装、饰品、道具以及特定的妆发造型,扮演他们所喜爱的漫画、动画、游戏当中的人物角色。

而对于“cosplay”这个合成词,最具标志性的节点事件发生在1984年8月,日本Hard Deluxe工作室的首席执行官高桥信之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加第42届世界科幻大会;与会期间,高桥信之明确地采用“cosplay”这个新词,借以描述和说明上述那种常见于漫展和科幻大会的扮装表演行为,逐渐获得越来越多人的效仿,最终让“cosplay”成为一个通行全球的新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Cosplay超级盛典。图源央视新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cosplay的概念与实践也传入中国。十年前,看动漫玩游戏是不务正业,玩cosplay简直就是“脑子坏掉了”,如今呢?虽然还有人看不惯,还有很多人看不懂,甚至嗤之以鼻,但这群年轻人说,很正常,他们在等下一个和下下个十年——曾不被接受的,将可能发展为成熟、健康、正规的产业。

前段时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霸榜热搜,可见二次元已经进入大众视野;国漫IP屡屡破圈,改变了日漫一统天下的局面;而随着Z世代加入消费大军,“二次元拯救老商场”也成为了行业内的热门话题。“谷子”“买谷”“吃谷”(“谷子”音译自“Goods”,指“二次元”周边)等开始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与之相伴随的,是商场中的“二次元谷店”数量快速增长,至2023年已有上千家。2023年中国二次元行业规模增长27.6%,达到2219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次元市场,预计今年将达到2700亿元。《中国二次元内容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二次元用户规模达到4.9亿人,其中核心二次元用户达1.2亿人

受到科技、文娱领域的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影响,每一代年轻人都会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流行文化。80后听港台流行音乐,90后成长在影视综艺蓬勃发展的年代,与此相比,00后和10后被二次元的世界吸引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有网友表示,cosplay和以前小孩在家披着床单扮演超人的出发点别无二致。

有专家表示,鼓励年轻人以自己的消费偏好,去追求个性化的文化生产,才可能会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02

如何融入年轻人的世界?

如何引导孩子?如何走进年轻人的世界?这个问题,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时常考虑的,但也常常不得要领:年轻人的爱好多得眼花缭乱,流行语堪称日新月异,要想理解未免有些困难。

杭州市长逛漫展,或许能提供不同的思考。

有网友注意到,10月4日,“杭州发布”的一篇《姚高员调度安全生产工作并检查大客流展会保障工作:牢牢守住平安稳定底线 确保市民游客欢乐祥和度国庆》文章中表示:“市长姚高员赶赴杭州大会展中心,检查大客流展会服务保障工作,并慰问了国庆假期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当时,国内规模最大、全球第二大的同人漫展——CP30(第30届COMICUP创作交流展)在杭州大会展中心举行。

这让不少漫迷“炸锅了”,原来碰到的是真市长,不是coser(角色扮演者)啊,相关讨论还于10月8日登上微博热搜。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记录了自己听到看到或和领导们互动的瞬间。

社交媒体平台上,众人纷纷晒出“目击报告”:有观众将姚市长误认作玩cosplay的coser(cosplay扮演者),上前与他合影,还夸奖对方cos成领导干部的创意挺别致;有参展者热情地向姚高员“科普”自己的创作,还送了他自制的周边;更有一位真正的coser“不知轻重”,用道具剑戳了一下姚高员。据这位事后感叹自己行为离谱的coser回忆,姚高员在现场不仅没有生气,还接过了那柄“究极大圣剑·无铭剑虚无”,饶有兴致地把玩了一番。互动效果不可谓不好;不少人参加完漫展发帖表示“杭州真好,下次还来”,打造年轻人友好城市的策略也收到了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些幽默诙谐的“目击报告”中不难看出,长久以来被视作小众亚文化圈子的“二次元”其实是相当开放与包容的。这些年轻人在“圈地自萌”的同时,不仅并不介意老一辈的“贸然闯入”,还十分乐于主动与之建立联系、形成沟通。相信姚市长大概率是不懂那些“二次元黑话”的,但是当他接过同人创作者硬塞到他手里的自制周边和coser的道具时,他应该能够感受到面前这些年轻人的热情。与之相对的,那些年轻人应该也能从面前这位领导与长辈身上,体会到对方的真诚。

03

包容与监管的平衡点如何把握?

针对网传事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 , 一味地、片面地把所有cosplay活动都认定为是毒害孩子心灵的活动,这实际上是很不理性的,可能会引起学生反感,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和支持。

“学生在校外参加活动,主要是社会保护和家庭保护的问题,学校实际上是没办法去干预的。”与此同时,熊丙奇也强调,社会机构在面向未成年学生组织cosplay活动的时候,相关环节和要求也要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如果确实存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监护人应该加强引导,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对活动组织方提出整改意见。“如果社会机构开展的这些cosplay活动本身是得到相关部门批准的,那显然不存在毒害青少年的顾虑。如果存在危害,学校也可以向监管部门进行反映举报。”

在熊丙奇看来,当下不少年轻人对cosplay活动都较为感兴趣,作为学校方,也应该去关注这些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而非一刀切地禁止参加, “如果不考虑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的需求,把孩子禁锢在校园里进行‘圈养教育’,那反而可能最后会导致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7日,新华社以“学校举办名著人物cosplay活动,“鲁迅先生”直接出圈!”为题宣传报道了徐州一学校组织的“经典名著”为主题的学生读书沙龙活动。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动辄将年轻人的爱好视为洪水猛兽,一棍子打死,这个方法并不科学,也只会适得其反。不管对于任何小众文化的褒贬如何,尊重应该是首要的,如果动辄越过权责边界,一刀切地予以禁止、限制,并非教育的本意。换句话说,教育部门和家长都有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职责,但不能越界。特别是一些以“为学生好”为名,限制、禁止学生参加某些活动的“过度保护”,不但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还可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也会给学校、教师增加不必要的管教负担。

如何看待年轻人的“新”爱好

如何做好引导和监管?

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 辑 | 杨秋煜

来源 | 潮新闻 潇湘晨报 津云新闻 澎湃新闻 红星新闻 现代快报 上观新闻 大象新闻 南方都市报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