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就餐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菜肴的“锅气”,对是否现场炒制十分关注。

10月18日,重庆发布国内首个关于餐饮菜品信息描述的地方标准《餐饮业菜品信息描述规范》(DB50/T 1649-2024,下称《规范》)。《规范》要求,餐饮服务场所菜单或点餐系统上的菜品信息描述内容一般包括但不限于名称、品类、原料、制作方法、味型、份量、价格,便于消费者合理点餐、明白消费。

为保护餐饮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市此次制定和发布了国内首个关于餐饮菜品信息描述的地方标准《餐饮业菜品信息描述规范》,广泛适用于社会餐饮经营者、单位食堂、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在提供餐饮服务活动时的菜品信息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菜单应描述餐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主料、辅料。譬如,为避免商户采用禁用原料(例如以淋巴肉代替五花肉),在菜单中,应明示畜禽肉类原料所采用的具体部位。

围绕各类餐饮特点,该标准也给出更详细的规定。如,菜单上应明示菜品是否为预制品半成品等信息,以及菜品采用的制作加工工艺或方法。菜品属于酸、甜、苦、辣等味型信息,菜品的真实外观、颜色以及分量等信息。

此外,部分商户宜在菜单中明确菜品的营养标识。根据菜品特点标示餐饮食品中的能量、蛋白质、脂肪和钠等营养素含量。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范》的出台,让经营者在制作菜单餐品信息时有了标准化流程,明确了自身餐品加工时需遵守的规范,更能彰显经营者的“底气”,避免因信息误解引发消费纠纷,从而引导行业信息规范的普及与改良,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上游新闻记者 郭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