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

开幕式上,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发表书面致辞(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明代为宣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副召集人段晓超、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先后致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致辞并宣布研讨会开幕。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主持开幕式。

研讨会嘉宾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嘉宾合影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郭石夫,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孔紫,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赵奇,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赵卫,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陈履生,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张立柱,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山东画院名誉院长孔维克,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纪连彬、于文江,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陈风新、王永亮,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罗江,中央电视社教节目中心《大师列传》总导演黄鹏,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卢志强、郭子良,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所长李晓柱、花鸟画所原副所长姚大伍、书法篆刻所副所长谢小铨,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人民日报》文艺部部务委员、美术编辑室主编徐红梅,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明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于洋,中国国家画院版画所所长沙永汇,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美术处副处长赵媚媚、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美术处郜觉,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陈明哲,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郑艳,湖南省画院创研部主任李辉武,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馆馆长张鹏,浙江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王凯,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黄红涛,《美术》杂志编辑部主任吴端涛,以及中国国家画院各部门负责人和艺术家袁学军、刘博涵、吴涛、张楠、邱雷、任明辉、刘德峰、金新、王跃奎、康蕾、杜浩、程兴林、张桐瑀、冯知军、马子雷、孙震生、王治、张蕾、任军伟、徐冬青、邱琳、张哲宇、赵际芳、唐朝轶、王瑛、王聪丛、付振宝、陈散吟、骆雪等出席会议。

陈明代为宣读刘万鸣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明代为宣读刘万鸣致辞

刘万鸣表示,“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由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共同举办,共展出近400件经典美术作品,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大规模整体展出,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发展的宏大和广远景象。弦歌不辍,履践致远。艺术创作是忘我的,但是美术家、美术理论家面对美术史却要具有全面视野并保持谦虚的态度,应清醒看到个体创作的时代方位和价值坐标。前辈艺术家的作品,情感真挚、朴素敦厚,笔墨精神与个性表现交相融合,极大启发我们对当下美术创作的思考。今天,我们创作的条件变得优越了,绘画技法变得丰富了,但这些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经典依然寄于一个“情”字,“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才能真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在通往美术创作的高峰之路上,中国国家画院始终坚持“经典引领,品格立院”,脚踏实地地为国家文化事业服务。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10周年,值此重要时刻,我们深情凝望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发展历程,研讨当下美术创作最关键、最深情、最鲜活的学术命题,并肩走在通往美术创作的高峰之路上,这是新时代赋予美术家的责任、使命和荣光。

段晓超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晓超致辞

段晓超谈道,此次展览盛况空前,名家云集,展示出“笔底春风墨色淋漓,微雨高林涉笔恢宏”的气韵,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精妙书法的无声诗话、宝藏画卷的磅礴力量。展览开幕当晚,《新闻联播》进行报道,多档新闻节目播发消息,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画展的介绍与宣传片。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方向,明确提出文艺弘扬“中国精神”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吹响了号角。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如椽画笔为人民写像抒怀,为民族凝心聚力,为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绘制出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本次“国之颂”展览,就是文艺工作者向国家和人民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总台也将以此次展览为新的契机,以“满屏皆精品”的创新成果奋力书写新时代的“丹青画卷”,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燕东升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东升致辞

燕东升表示,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文艺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十年来,中国国家画院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多措并举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主题性创作、学术研究等方面深耕细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次“国之颂”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的一次集中而重要的展示。展览既涵盖了近百年来艺术大家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也集中了全国画院系统、高校、美术馆等优秀创作人才近年来的精品力作。在鲜明的主题性表达中,我们看到艺术家们不断守正创新,体现艺术的传承性、创新性,我们可以在欣赏展品、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术文脉中,不断品味时代新风貌。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一方面,我们回望过去,跟随艺术家的笔触来感受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展望未来,更好地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

何亚文致辞并宣布研讨会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亚文致辞并宣布研讨会开幕

何亚文指出,近年来,中国国家画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举办了一系列优秀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展览。这些美术作品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华历史的厚重、山河的壮美和文化的深邃,深刻描绘了中国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和发展之果。依托这样的背景和成果,今天的研讨会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借本次展览和研讨机会,我对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和评论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美术理论和评论工作的发展;二是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美术创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三是要积极关注美术创作的前沿动态,加强对新兴艺术形式和艺术现象的研究和评论,引领美术创作的时代潮流。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充分利用这次研讨会的平台,深入交流、碰撞思想、激发灵感,共同为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也期待中国国家画院能够继续发挥其在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徐涟主持开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涟主持开幕式

徐涟说道,“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由中国国家画院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共同主办,涵盖了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综合材料、漆画等各种表现形式,既有前辈艺术大师的优秀作品,也云集了全国画院系统、高校、美术馆等优秀创作人才的最新创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美术创作的整体风貌。为此,我们特别召开本次研讨会,在总结、研讨十年来美术创作的新气象、新形态、新发展的同时,聚焦新时期以来特别是十年来美术创作的发展成果、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美术创作的“高原”与“高峰”、美术创作与美术批评等议题,以求实、客观的态度,展开严肃、认真的探讨。特别是作为主流阵地,在自媒体众声喧哗、泥沙混杂的舆论场中,传播正能量,也特别希望大家畅所欲言,用真知灼见发挥审美提升与舆论导向的作用。本次研讨会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年度学术活动的重要内容,邀请到各位著名的艺术家、理论家共同参与,特别是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是本次展览中的重要呈现。期待各位理论家和艺术家们,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从创作和研究的切身体会入手,着眼未来美术 发展,研讨美术创作的艺术规律,推动美术事业从“高原”攀向“高峰”。

研讨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分为两场举行。上半场研讨会由徐涟主持,张立辰、陈醉、郭石夫、张晓凌、向云驹、高云、陈孟昕、陈履生、何加林、孔维克、罗江、裔萼、刘明波、徐红梅、于洋、郑艳、黄红涛分别围绕“新中国美术创作的发展成果”“十年美术创作的发展成果”“美术创作的‘高原’与‘高峰’”等主题展开讨论。下半场研讨会由陈明主持,卢禹舜、陈池瑜、王永亮、李晓柱、方向、袁学军、吕晓、陈明哲、沙永汇、王跃奎、张鹏、孙震生、吴端涛、李辉武、王凯、王治、任军伟、陈散吟分别围绕“当代美术创作的发展成果和特征”“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美术创作与美术批评”等主题展开讨论。姚大伍、石峰、谢小铨、金新作书面发言。徐涟做总结发言。

研讨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现场

编辑 | 李振伟

摄影 | 武广宇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李振伟

三审 | 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