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然/文 吉星/摄)栩栩如生的绒花、惟妙惟肖的剪纸、巧夺天工的微型榫卯结构木作……10月18日,为期3天的“致时代 敬未来——现代快报创刊25周年读者节”在南京老门东启动。活动现场,三位非遗传承人组团亮相,用传统非遗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
“这是蚕丝做的吗?”来自安徽的游客郭先生一下子就被姹紫嫣红的绒花吸引住了,他挑选了一款淡雅的三角梅,“以前也听说过绒花,这次第一次见,没想到这么好看,我要带回家收藏。”
绒花谐音“荣华”,有吉祥、祝福之意。南京绒花制作始于唐代,清代时曾作为贡品进奉朝廷。康熙、乾隆时期,南京绒花生产达到鼎盛期,产品销往各地。据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树宪的徒弟兰俊介绍,当天他带来了不少热播剧同款绒花,有《当家主母》中的金桂绒花、石榴绒花,《为有暗香来》中的梅花绒花……一排排绒花摆放在一起,如百花争艳,煞是好看。
在剪纸展台前,也有不少游客驻足。可可爱爱的十二生肖、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南京溧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吴治平带来的作品很多元化,除了常见的摆台,他还用熨斗将传统的剪纸烫到团扇上,十分新颖。活动现场,吴治平手持剪刀,现场剪起“福”字,只见他落下几剪,展开红纸,一个小小的“福”字便呈现出来。他将这份福气送给现场的游客,小小的“福”字可以贴在手机上,寓意“天天摸福”。
“我们年轻的时候,用的就是这样的农具。”南京微型榫卯结构木作展台上的一件件作品,瞬间勾起了不少年长游客的记忆。玄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作小木家具制作技艺——南京微型榫卯结构木作”代表性传承人陈和生,带来了多组微型榫卯结构木作作品。巴掌大小的木作作品还原了街头贩卖糖炒栗子的情景,传统煤炉、老式秤,老南京的烟火味这就来了。同时,陈和生还展示了多种神还原的农具,以微型木作的形式,将从前劳动、生活场景来个“昨日重现”,唤起人们的旧时记忆。
在现代快报读者节启动仪式上,陈和生还作为非遗传承人代表,分享了他与现代快报的故事,他带来了多份报道他的报纸,激动地说:“在现代快报的关心支持下,我从一个无名之辈变成了南京工艺美术大师,也是非遗传承人。现代快报现在25周年,如果以人生来比,正好是黄金年代,祝愿现代快报越办越好,更加辉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