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点击上方的蓝字《梅州V生活》关注即可

掌上梅州讯 10月18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梅江区博物馆,目睹了梅江区博物馆收藏入库的“元丰甲子”纪年城砖及其它三块古砖。北宋“元丰甲子”纪年城砖再现梅城,以“出土文物”有力证明了嘉应古城的筑城历史确系近千年之久,也是梅城迄今发现和保存下来的最古老城砖,距今940年,距离1932年拆城发现该城砖也有92个春秋。有专家学者表示,文物会说话!当前嘉应古城正迎来复兴,“元丰甲子”城砖的发现,将真正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也为嘉应古城的深入研究增添最珍贵的实物“硬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北宋“元丰甲子”城砖拓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梅江区博物馆近日收到了上海古籍收藏家向澄先生捐赠的一块“元丰甲子”纪年城砖(残砖)和三块纹饰古砖。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对这批捐赠品进行了初步鉴定,确认其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上述4块古砖,据初步测量,“元丰甲子”纪年城砖残长23厘米,残宽18厘米,厚7厘米。拓片显示,“元丰甲”繁体字样可见,“子”字样相对模糊。砖体为青砖,竖纹清晰。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为甲子年,正值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末期、元祐更化前夕、新旧党争形势变换之际,梅州古城或在此期间进行过较大规模修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向澄先生捐赠的四块古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北宋“元丰甲子”城砖残片实物

根据嘉应古城研究学者所著《嘉应古城兴替考》的考证:北宋“元丰甲子”城砖是目前可以追溯到的最古老城砖,其次是明洪武年间的“叶文保”城砖,再就是明万历年间古城砖,其砖多薄,再往后则是清代城砖。清代城砖中又以康熙年间的城砖规格最大最厚实,规格为41×21.5×12.5(单位:厘米)。道光二十九年重修时的古砖遗存最多。此次“元丰甲子”城砖再现梅城,距上次1932年被发现已过去9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嘉应古城城池示意图

据记者详细考证,“元丰甲子”古城砖在梅州历史上有三次明确记载的发现。第一次发现在道光戊申(1848)至己酉年(1849)之间,由时任知州文晟(江西萍乡人,曾任嘉应知州,后在抵抗太平天国攻陷嘉应州时战死)主持修葺城垣时,在北城发掘所得;第二次是民国彭精一老县长的回忆录《一九三二年梅县拆城记略》一文中所载:“公元1932年拆城时得获火砖若干,印‘元丰甲子’字样,显然为宋时所造,其形体大于现今砖数倍,颇有古物之态,择其数块完整者置于民众教育馆中。”据相关史料所载,1932年拆城改建时找到“元丰甲子”古城砖一事,满城惊喜,时人梁国基(字子侨,岁贡生,官从化县教谕,著有《绍衣堂诗草》)曾作《梅州元丰甲子古城砖歌》;这一次发现属有记载的第三次,距离1932年拆城时发现整整过去92个春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从康熙《程乡县志》查阅到相关记载,北宋皇祐四年(1052)开始,程乡县在今梅州江北“筑土城为捍卫,周围长四百五十丈三尺”,结束了“有县治却无县城”的局面。从“元丰甲子”城砖诞生之年(1084)可以推算,距离嘉应古城最早筑土城之时(1052)只有32年;往后推算,则距离左谏议大夫刘元城因党派之争被贬梅州之时(北宋绍圣元年,即1094年),也才10年。换言之,刘元城来到梅州之时是有可能看到过“元丰甲子”城砖的,晚清岁贡生梁国基所作《梅州元丰甲子古城砖歌》有云:“岿然灵光视此砖,铁汉南来曾见此”,也印证了这个历史推测。

记者了解到,另外捐赠的3块纹饰古砖,其中一块是并蒂莲纹,两块是叶脉纹。据梅江区博物馆公众号信息,经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研究,推测并蒂莲纹砖年代为唐代可能性较大。而叶脉纹砖常见于六朝时期砖室墓,与梅州地区博物馆藏“晋泰始”铭文砖、2024年梅江区东郊月梅村“颍川钟氏”南朝墓出土墓砖纹饰相似。

10月18日下午,记者连线与捐赠者向澄先生取得联系。据了解,向澄是上海人,木刻古籍专家。今年7月底,他应深圳光明区政府之邀到当地筹办典籍博物馆。他开车前往深圳途经梅州,慕名到嘉应古城参观偶然发现上述古砖。“我赶紧将其带回宾馆清洗后进行初步考证,发现这些古砖具有重要考古价值,于是马上联系当地相关单位表达了捐献意愿。”向澄说,与梅江区博物馆对接后,他毫不犹豫地将4块古砖悉数捐出。

梅江区博物馆专门给向澄颁发荣誉证书,向他的崇高之举表示诚挚敬意。“中国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是绚丽多姿的,都值得保护和发扬。我只是做了一点小事而已。”向澄谦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