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张作霖“五虎将”,即是指张宗昌、郭松龄、李景林、姜登选、韩麟春等五人,他们都算是奉军系统里比较能打的高级将领。
由于并没有直接交手的实战记录,五虎的军事能力没办法直接做出排序。但与张李姜韩四位战将相比,张学良的老师兼亲信、密友郭松龄可能既非最优秀者,又不是最差的,也就处于中下水平吧。
郭松龄,军事能力被严重高估的奉系大将
如果不是因为张学良的关系,郭的知名度绝然不会像现在如此之高;如果不是因为优先获取了张作霖的精良武器装备和优秀士兵,郭松龄的战绩更会大打折扣。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前,张学良、郭松龄同时晋升为少将,并分别担任第三和第八混成旅旅长。第三旅、第八旅实行统一指挥,被称为“三八旅”,训练、作战等都由于郭松龄全盘负责。张学良自己也说,“我就是郭松龄,郭松龄就是我!”
让郭松龄声名鹊起的,是郭松龄于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在山海关顶住了吴佩孚直军的攻击。既然顶住了,张作霖就有了回旋余地,他借机请英国人居中调停,曹锟、吴佩孚也感到难以一口吞掉奉系,就同意了调停,双方正式签订了停战协定。
其实,第一次直奉之战中还有两个插曲:一是担任东路第二梯度司令的张学良看到奉军吃了败仗退到山海关集结时,就离开三八旅先回了沈阳,随后写信给郭松龄要他看情况不要一味硬顶,山海关能守就守,不能守撤退就养精蓄锐;二是期间郭松龄撇开张作霖、张学良,私自派了代表去见吴佩孚,要求停战,然后逼迫张作霖下野;
这是什么意思呢?张学良想保存实力;郭松龄则想取张作霖而代之,野心实在不小。
最能反应郭松龄真实军事能力的,则是第二次直奉之战
张作霖采用姜登选的策略,由李景林第二军从热河进军,然后与进驻山海关的奉军主力一起出关攻击。其中,姜登选、韩麟春分任正副军长的第一军与张学良第三军在山海关到九门口一线排开。第一军与第三军组成了“一三联军”,郭松龄负责山海关正面,韩麟春负责其他。
郭松龄一味强打硬干,只知道正面攻击山海关的直系部队,以致伤亡惨重。郭松龄的窝囊仗打的连张学良都看不下去了,直喊不能再这么弄了,否则连老底都要打光了。
最后,还是姜登选、韩麟春那边率先打开了局面,担任主攻的郭松龄则一无所得。
随后,为照顾因在山海关失利而脸上无光的张学良、郭松龄的脸面,一三联军决定由郭松龄率部攻击秦皇岛,切断直系军队的退路。
但是,韩麟春无意间的一句玩笑话,让郭松龄认为他是在嘲笑自己,然后撂挑子走了。张学良追上他整整谈了一夜,这才把郭松龄给劝回。否则的话,郭松龄就是战场脱逃了!
郭松龄起兵反奉,则更是失误不断,注定了必然失败
郭松龄反奉,寻求了两位同盟:原奉系大将李景林、国民军冯玉祥。先是李景林部抢了郭松龄部几万套冬装,后是冯玉祥攻击李景林并抢夺了其地盘,反奉三角还没成型,就这样分崩离析了。
再者,郭松龄起兵起初还是打着张学良的旗号,后来干脆扯起自己的大旗了,这就有问题了,变所谓的“更新换代”为叛乱了,从道义上失去了成事的基础。
特别是在巨流河战役中,张学良亲自出马与郭松龄对阵,他最终打败了自己的老师。加上日军出于利益的考虑选择继续支持张作霖,已成孤军的郭松龄最后还是毫无意外地失败了。郭松龄和夫人都被张作霖下令就地枪决,并暴尸三天。
按张学良的话说,郭松龄向来“宁折不弯”。与他的为人风格一样,郭松龄打起仗来就一个套路,只会正面硬刚,至于军事指挥能力,实在是被夸大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