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志愿军27军1个班驻守390高地,抢筑工事阻击敌军。班长1人揣着3颗手雷,凭借简陋的防御工事,阻挡敌骑2师足足8个小时。战后班长受到点名嘉奖,转业回乡后,竟然选择当起了“抬棺人”。
1951年4月,志愿军发起了第5次战役,主力在西线汶山里至春川间实施突击行动。所谓“联合国军”节节败退,狡猾的李奇微想到了一个邪恶的计划,那就是“利用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做文章”。
当时,所谓“联合国军”拥有制空权、制海权,对志愿军的后勤运输线展开狂轰乱炸。志愿军各部队面临后勤物资短缺的难题,一线作战部队也只能携带7天的干粮,不足以维持长期作战。
李奇微制定了所谓“磁性战术”,命令所谓“联合国军”不停后撤,吸引志愿军主力追击,以求拉长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志司发现了异常,命令:“北汉江以南的志愿军迅速撤回北方,避免陷入敌军陷阱。”
李奇微看到志愿军部队撤退,明白自己的意图暴露,开始阻挠志愿军北撤。随即,敌人的数千架飞机升空,对志愿军撤退道路上的桥梁、道路展开狂轰乱炸,阻挡志愿军北撤。所谓“联合国军”主力展开迂回,妄想切断志愿军的退路,将志愿军主力分割、包围。
志愿军主力能否顺利撤退?金化城东南方向的390高地成为战略要点,志司命令27军派部队占据390高地,抢修工事迟滞尾随的敌军。志愿军27军接到命令后,派1支精锐部队紧急赶赴390高地,并迅速占据了390高地。
排长带着战士们抢挖工事,命令班长谭秉云去侦察敌情,秘密监视敌军的动向。谭班长率领小战士毛和,仅带着3颗反坦克手雷,1人携带着1把枪下了山。谭班长观察了地形,带领毛和在山脚处潜伏下来,挖掘了十几个散兵坑。
谭班长潜伏处正对着山脚下的公路拐角,公路一侧是河沟,另一侧则是山崖。可以说,只要能炸毁敌人1辆坦克,就能“捆住”敌军千军万马,让他们动弹不得。5月24日夜,隐藏在散兵坑里的谭班长突然听到远处公路上传来的轰鸣声,紧接着1道光速照亮了路旁的大树。
谭班长叫醒毛和,说:“敌人先头部队来了,马上准备。”没一会儿,敌人(敌骑2师)1辆坦克拐过公路拐角,谭班长掏出反坦克手雷,朝着敌人坦克投掷。手雷轰隆爆炸,公路上卷起一阵烟尘,敌人坦克受到袭击后,立即朝着四周无差别炮轰。
原来,谭班长丢第1颗手榴弹力气使大了,丢在了敌人坦克的背后,没有炸毁敌人坦克。谭班长当即掏出第2颗反坦克手雷,此时坦克已经靠近了散兵坑的位置,谭班长立即投掷第2颗手雷。
手雷刚刚脱手,正中敌人坦克,将敌人第1辆坦克炸“瘫痪”了。毛和刚叫了一声“好”,因为坦克距离太近,1块弹片飞溅过来,正好击中了谭班长。谭班长当场晕厥过去,被毛和叫醒时,敌人第2辆坦克已经拐过公路拐角位置。
谭班长顾不得伤口疼痛,对毛和讲:“拿第3颗手雷来,必须炸毁敌人第2辆坦克,堵住公路拐角位置。”毛和抵来第3颗反坦克手雷,谭班长使尽全身力气,朝着敌人第2辆坦克投掷。第3颗手雷在空中划过弧线,精准命中敌人第2辆坦克,将敌人第2辆坦克炸毁,让它变成了“趴窝铁王八”。
突然,第2辆坦克的盖子被揭开,敌军1具尸体被推了出来,看来还有幸存的敌人小兵。谭班长操起枪来,匍匐靠近了敌人第2辆坦克,冲上坦克盖顶,拿枪朝着坦克内部射击。坦克内部传来几声惨叫声,敌人第2辆坦克很快也一动不动了,谭班长带领毛和撤往散兵坑位置。
谭班长对毛和下令:“你马上回到高地,再去拿一些反坦克手雷来,我留在这里监视敌人。”毛和拿着枪,迅速跑回390高地,把敌情报告给排长。就在这时,敌骑2师师部听到爆炸声,派1辆吉普车前来查看情况。
谭班长见敌军吉普车驶来,将仅有的几枚子弹上膛,靠着敌人吉普车驶近。等到吉普车靠近后,谭班长一跃而起,朝着吉普车驾驶位猛烈开火。吉普车上的敌人小兵纷纷中弹,吉普车失去了控制,侧翻进公路一侧的河沟里。
等到排长率部赶来,只见公路上“躺着”2辆冒烟的坦克,河水里还浸泡着1辆吉普车。身负重伤的谭班长被抬上高地,等到敌军主力赶到,看到被摧毁的坦克以及吉普车,判断前方高地上有志愿军主力埋伏。
最终,敌军没敢贸然通过390高地,在390高地前逗留了8个小时。在这珍贵的8个小时内,志愿军主力迅速渡过汉江,甩掉了尾随的敌人,挫败了敌人的阴谋。战后,孤身阻敌1个师8个小时的谭班长,受到志司的点名嘉奖。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后,谭秉云跟随部队凯旋,选择转业回乡。谭秉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哪里艰苦去哪里工作,担任了县民政局副局长。当时,新中国刚刚推行“火葬”,有不少老百姓不理解,心里有抵触情绪。
谭秉云带领工人同志建立县里第1个火葬场,他事事亲力亲为,常常帮助逝者整理遗容、抬运棺木,推行国家政策。在平凡的岗位上,谭秉云继续为了新中国的事业发光发热,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