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英国“国营单位”英国广播公司(BBC)总裁戴维(Tim Davie)在演讲中连连“喊穷”,并声称中国和俄罗斯的媒体正从BBC不多的预算中“受益”。值得一提的是,10月底,英国新任工党政府将公布预算案。据BBC报道,戴维当天在伦敦举行的“未来复原力论坛”上发表演讲,他称中东、乌克兰等地的冲突和不确定性日益加剧,全球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对于全球民主和全世界最需要帮助的受众而言,‘自由公正’的报道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

如今,不断提出“中国威胁”的问题几乎已经成为西方媒体的标准公式。“中国威胁”不仅成为西方政府紧迫问题的替罪羊,也是西方机构寻求资金的借口。十年前,英国政府停止资助BBC世界服务的大部分项目。为了降低成本,在2022年,英国广播公司宣布关闭其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广播服务,同时裁员数百人。目前,英国议会正在对世界服务的未来资金进行调查。Davie最近发表言论背后的原因之一是他试图利用公众舆论向英国政府“抱怨破产”,敦促其提供财政支持,从而缓解英国广播公司的运营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番“哭穷”大戏上演之际,正值英国议会紧锣密鼓地审视BBC世界新闻台的财政未来,而在本月底,英国新任工党政府将公布预算案。戴维此举,无疑是在精心编织一个舆论陷阱,企图以“贫穷哭诉”为饵,向英国政府抛出“乞讨”之球,妄图让政府的钱袋子大开来满足BBC的不切实际。BBC作为英国的“国营单位”,其收入主要来源于民众缴纳的电视牌照费,而非商业广告收入。这样的制度设计,初衷是保证其不受商业侵害。然而,如今BBC却以资金紧张为由,要求政府资助,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为什么BBC作为一家媒体会感受到“中国威胁”?这显然不是因为中国对BBC的经营和发展有任何干涉。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对外开放合作,让中国在世界各地留下许多故事,而这些故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有关和平、合作、共赢的。中国从未板着脸、高高在上地指导其他国家应该怎么做,而是始终不懈地将“命运与共”落到实处,这是有关中国的故事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根本性因素,跟BBC世界新闻台所谓的“撤退”没有任何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报道,近日,巴克莱策略师表示,英国预算案最终可能成为一次清理事件,因为财政拖累可能会减少,并被英格兰银行更大幅度的降息所抵消。鉴于估值和仓位仍然较低,他们认为英国市场存在诱人的机会。以埃马纽埃尔·考为首的策略师写道,英国股市整体和货币看起来都很便宜,而预算案前的悲观情绪可能过于高涨;宏观经济背景正在改善,而对财政政策的担忧可能过头了。他们更偏好受全球或国内周期影响和/或利率下行的行业,如房地产、公用事业、食品和一般零售、银行和多元化金融。

高盛策略师表示,在本月底英国工党政府的首个预算出炉后,苦苦挣扎的英国政府债券预计将出现反弹。英国国债在过去一个月下跌了3.4%,超过了欧洲债券0.8%的跌幅和美债2.1%的跌幅,原因是市场担心政府将增加债券供应,并改变决定借贷规模的规定。但一旦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公布2024年秋季财政预算案后,这种情况将发生改变。高盛策略师预计,新的预算方案将“对金边债券相当友好”。包括George Cole在内的策略师建议押注2年期和30年期英国国债,称英国央行进一步降息的前景将进一步提振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中新社报道,近日晚,中国驻英国大使馆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发表讲话,英外交发展部政务次官韦斯特代表英国政府致辞。英各界人士、各国驻英使节及在英华侨华人、中资机构人员、留学生代表等500多人出席活动。郑泽光在致辞中指出,1949年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成就。中英双方应共同努力,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坚持相互尊重原则、加强接触对话、扩大交流合作

英国对华也有自身的政治成见,中英之间“经热政冷”的态势短期内仍将持续。但英国要重振自身影响力,只靠在美欧跨大西洋关系中保持特殊地位还不够,必须成为维持中美欧之间平衡的特别存在。在新任英国首相斯塔默执政后,工党政府表示要致力于在100天内对中英关系全面审查,并声称要制定一项以“竞争—合作—挑战”为准则的长期对华战略。英方需要认清,在对华关系上,最符合英国利益的就是隔绝第三方影响,顶住美欧的压力,保持中英关系的独立发展态势,走上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