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命都非常宝贵,大家都应该重视健康问题,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取得平衡,避免过度劳累,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

根据《澎湃新闻》记者的综合报道,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育财政数据中心副主任、特聘副研究员朱蕾娜老师,于2024年10月11日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离世。

朱蕾娜老师出生于1977年11月,籍贯上海。按照年龄计算,朱蕾娜老师今年才46岁,正属于高校研究阶段的黄金时期。亲戚朋友都没有想到突然之间就离开人世。

按照我国女性平均77岁的年龄计算,朱蕾娜老师起码还有30年的寿命。如今却在工作岗位上意外离世,令人感到非常痛心。这也说明朱蕾娜老师生前非常敬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蕾娜老师生前简历

朱蕾娜老师生前简历

1998-2002年就读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2008-2015年就读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2015-2017年在休斯敦大学心理、健康和学习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20年入职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担任教育财政数据中心副主任,主持数据中心建设工作。

2023年被聘为特聘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数据分析、数据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单位科研工作提供高效坚实的数据支撑。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对朱蕾娜老师有较高评价,朱蕾娜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科研态度严谨,指导学生、帮助他人不遗余力,为人处事温文尔雅,在研究所的口碑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青年学者频繁离世,值得重视

中青年学者频繁离世,值得重视

除了北大副研究员朱蕾娜老师突发疾病去世外,全国还有大量高校中青年学者,都在最近的半年里面传来噩耗,人才的陨落,也是让人感到痛心。

比如山东大学李海增教授,出生于1990年,今年34岁,因突发心梗离世。还有山东大学刘冰教授,也是在国庆结束后因病抢救无效离世,终年52岁。

还有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副书记陶磊(终年44岁)、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张军教授(58岁)、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刘强教授(55岁)等。

类似情况还在不断出现,以上只是初步统计2024年下半年的情况。这些高校的学者或者教授离世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到55岁之间,这个现象确实也值得引起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正常的科研事业发展规律来看,正常人都是在28岁到30岁左右完成所有学业,然后开始自己真正的科研生涯,在高校里面从讲师或者特聘副研究员开始做起。

大约需要花费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晋升为副教授或者研究员,这个过程需要有大量科研成果作为积累,这样才能评上职称。由于晋升的名额有限,所以竞争也很激烈。

因此,这段时间里面大量的中青年学者都需要承受较大压力,特别是很多高校的“非升即走”制度,想要留在学校里面获得长聘合同,必须要废寝忘食做出成果。

普通上班族或许最多加班到晚上10点或者11点,而很多高校里面的学者在实验室里面可能会熬到凌晨两三点,长期以往确实也容易熬坏身体,等到四五十岁时,各种毛病就会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0岁到60岁正是科研人员的研究黄金时期,大量学者都是在这个年龄段冲击国家领军人才计划、长江教授,甚至是冲击两院院士等,所以也很容易劳累。

目前我国的科研制度都是讲效率、讲成果,这种机制确实有利于激发学者的竞争意识,还有上进心,但弊端也同样很明显,会导致中青年学者变得越来越“内卷”。

培养一位出色的学者需要花费数十年时间,任何一位学者意外离世,都是国家的损失,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继续上演,也希望各位科研人员都能注意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