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国建设,教育何为?”作为沂蒙革命老区的新泰市,始终以“守正创新、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价值追求,致力于教育教学质量的优质卓越,高水平推动教育优质化均衡化现代化发展。近年来,新泰市聚焦强镇筑基、强校扩优、强课提质、强链夯基四大核心战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打出“四强联动”组合拳,推动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地。

强镇筑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新泰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崔玉军强调,强化乡镇教育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以谷里镇为先锋,新泰市统筹乡村教育振兴、义务教育均衡与城乡一体化,实施强镇筑基行动,通过系统化布局与精准施策,显著提升乡镇教育质量,并辐射带动全域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

行动伊始,新泰市建立了“三个清单”机制:“问题清单”详细列出了学校建设、设施设备、师资等方面的58项挑战,为行动明确了方向;“任务清单”将问题转化为具体任务,确保各单位职责明确、按时推进;“责任清单”通过工作专班和月调度、季度观摩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谷里镇教育设施的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在布局调整上,新泰市巧妙运用“加减法”,通过迁、留、并、改,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性增加教师配置,并配套实施教师激励制度,促进教师市域内柔性流动。这一策略不仅高效整合了教育资源,还显著提升了乡村学校的吸引力,回流学生数量显著增加,乡村教育虹吸效应得到有效缓解。

为激活办学活力,新泰市坚持外引内育并重。通过与省、市、县教研机构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新课标下学科教研培训,并与新泰市域内名校实施帮教帮扶计划,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同时,建立起“1+N”协同办学共同体,实施师德师能双提升工程,专注教师学科素养培训,构建起持续发展的教育人才体系。2023年,新泰市在全国及省市级各类评选中屡获佳绩,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新泰市的强镇筑基行动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目前,新泰市已建成多个省级、市级教育示范点,城乡办学条件和水平全面提升,形成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强校扩优——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原点

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新泰市逐步构建起“优质·共治·多元·特色”集团化办学的“新泰模式”,实现了从单一学段到全链条贯通、从单项资源输送到集团内部融通的跨越式发展。

各集团依据自身特色,形成了多样化的运行模式。以“四层五统”为集团运行机制的平阳实践,“三段两模五共”为融合型架构的龙池学校集团,“一核四维、和乐共享”为集团文化引领的第一实验小学集团,“一体两翼、深融共进”以强带新的实验中学集团,凸显“全域覆盖、多模共存、优质共进”教研赋能的市实验幼儿园集团,“统筹协调、分区管理、协同共进、各具特色”以强扶弱的向阳实验学校集团先后成立,“名校+”“名师+”辐射带动效应成效显著。

在推进城区集团化办学的同时,新泰市还着眼于全市范围内的优质均衡发展,20个乡镇街道教育集团成立,有效促进了师资、生源、考核等资源的统一配置与管理,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的好学校”。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27个教育集团,覆盖中小学校173处。

为进一步激发集团化办学的活力与创造力,新泰市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集团运行机制,鼓励各集团制定个性化发展规划,开展特色化办学与品牌化建设。同时,加强集团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新泰市域内集团文化、名师、教学等资源实现了共建共享,随着教师与干部交流率的逐年提升,全市小学、初中优质均衡资源配置的校际间差异系数也均达到了国家标准。

强课提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支点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灵魂,课堂则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沃土。新泰市将“强课提质”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策略,围绕课程改革这一突破口,全面升级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益,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绩。

新泰市实施了“六聚六要”全链条设计方案,从课程品质、课堂效益、课本规范、课题高度、课后特色到课外活力六个维度全面发力。以课程品质为例,新泰市构建了综合化、多元化、个性化、实践化的课程体系,强化思政引领与跨学科融合。

聚焦项目化带动,新泰实施“三四四三”全环节实施策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合作探究学习机制、优化学习任务单等措施,推动课堂教学深度变革。以“多学少教、先学后教”等理念为核心,构建课前、课中、课后无缝衔接的教学模式,实现“三清”目标,驱动“一校一品”等四个核心要素发展。

为扩大行动影响力,新泰市成立了基于共建共享的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联盟,构建学习共同体,同时,利用“联片教研”“互联网+”等平台,开展针对性培训与交流。目前,新泰市已开发特色校本课程800余个,近20万学生参与各类活动,获奖学生与教师人数逐年攀升。

一系列强课提质行动不仅促进了学校间的均衡发展,也推动了教育生态的全面优化。新泰市多所学校在泰安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崭露头角,荣获多项荣誉,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强链夯基——高质量发展的新质亮点

自2019年起,新泰市深入实施“强链夯基”行动计划,聚焦学段衔接与年级进阶,通过精准施策,助力全域教育实现均衡而优质的发展。

该计划的核心在于“三共”行动与六项措施的落地生根。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四个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管理水平滞后的乡镇,通过“一包三联”的共帮共进机制,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网络。新泰市教科研中心作为引擎,带领由学科教研员、核心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组成的精锐团队,深入一线,点对点帮扶,从管理到教学,从理念到实践,进行全面改造与提升。

优质学校与薄弱单位的“一帮一”结对共建,是“三共”行动的又一亮点。优质学校通过送教送研、志愿服务等形式,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输送至薄弱地区,同时,薄弱单位也积极学习借鉴,通过现场观摩、听课交流等途径,吸收转化,逐步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强链夯基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资源的支持,更是理念上的更新与行动上的带动。”刘杜镇教办主任周猛深切感受到强链夯基带来的变化。

依托多元化的信息化平台,新泰市广泛开展线上教学教研活动,打破地域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广泛传播与利用。从“1+4”线上学科大备课到“同上一堂课”,再到线上教学沙龙,信息化教学教研共享行动,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插上了翅膀。

“三共”行动的持续推进,确保了帮扶工作的常态化与长效化。通过定期的专题诊断、课堂教学研讨、名师报告会、质量分析调度会以及教学常规检查,深度融入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逐点突破,全面改进。“连续三次听课议课,改变了我的课堂认知与结构。现在我对落实新课标、新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与实践。”谈起帮扶情况,新泰市岳家庄乡初级中学教师高晶深有感触地说。

连续五个学期的质量监测数据,证明了强链夯基工作的成效,被帮扶单位不仅在综合评价中实现了跃升,各项监测数据的显著提升也见证了教育的均衡与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四强联动”,顶层设计引领、系统思维推进、问题导向改进、教育生态优化,推动了办学条件“再升级”、学校发展“再加速”、师生素养“再提升”、教育质量“再造峰”,书写了新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大众新闻记者 刘涛 通讯员 陈绪伟)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