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王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明朝曾经错过了一个成为世界级强国、大国的良机。永乐三年开始,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带领声势浩大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足迹遍及太平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最远到达非洲沿海一带。这几次远航,使得明朝的远洋航海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飞跃式发展,与世界海洋霸主的地位只有一步之遥。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段,正处在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前夜,麦哲伦远航比郑和晚了114年,哥伦布远航比郑和晚了87年,达伽马远航比郑和晚了92年。可以说,当时的明朝,已经掌握了改变世界和走进全新时代的金钥匙。如果后来的明朝皇帝都有朱棣那样的远见和魄力,继续保持开阔胸襟,重视远洋航海、探索新世界,明朝就会牢牢占据海洋强国的头把金交椅,也就根本不会给日后纵横四海的西方列强留下什么发展空间。
中国近代史甚至因此极可能被翻转,成了中国的坚船利炮跨越万里风涛,到达欧美各国耀武扬威。然而遗憾的是,这一切都最终化为泡影。明成祖朱棣之后,明朝再没出过一个像他一样的一代雄主,闭关锁国和固步自封继续成为主流思想,明朝领先世界的远洋航海事业也被扼杀在蓬勃兴起的关键阶段。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明朝自己放弃了成为海上霸主、世界强国的大好良机,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却悄然兴起,席卷欧美。明朝中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进入海洋强国行列。其中,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最先盯上了明朝。明朝极具东方特色的丰富物产,在西方各国市场大受欢迎,精明的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岂肯放过这个发横财的天赐良机,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想打开明朝国门,独占贸易机会。
葡萄牙人被《明史》称为“佛郎机”,捷足先登,软磨硬泡在澳门建立了据点,因此又被明朝人称为“澳夷”。荷兰人来得晚了,没能抢到合适的据点,屡屡被明朝拒之门外。在贪婪和野心驱使下,荷兰人竟然妄想利用自己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明朝国门。
明朝皇帝很多方面不如清朝皇帝,但在对外关系上,却比清朝要强硬的多得多。被后世称为昏君的天启皇帝,也就是那个被抹黑为木匠皇帝、宠信魏忠贤而闻名的朱由校,在处理与荷兰人关系时,却堪称明朝最硬气的皇帝,寸步不让,甚至公开斩杀过荷兰海军的军官。
天启三年十月,荷兰海军和东印度公司联合组建的一支小型舰队,耀武扬威来到厦门沿海,攻打明朝沿岸。《明史》记载,此次荷兰海军乘坐的新型战舰,“舟长三十丈,广六丈,厚二尺余,树五桅,后为三层楼。旁设小囱置铜炮。桅下置二丈巨铁炮,发之可洞裂石城,震数十里”,战力强悍。
福建巡抚南居益、总兵谢隆仪,全权负责抵御荷兰海军。他们请示天启皇帝,得到坚决还击的指示后,立即着手布置作战,但因为荷兰舰队的战船吨位、火力都远在明军水师之上,南居益和谢隆仪决定采取智取奇袭的方式。他们派遣几个海商到荷兰战船上,假称与之谈判,邀请他们派代表到厦门与明朝谈判。
荷兰人不知是计,还以为自己的坚船利炮吓倒了明朝人,于是成立了一个谈判代表团,荷兰舰队司令弗朗斯为团长,一行人于十月二十三抵达厦门,受到明朝官府盛情款待,“椎牛置酒”,荷兰人乐不可支。当天夜里,总兵谢隆仪、守备王梦熊等人带领奇兵突然袭击荷兰舰队,“夜出不意,突击之,火其舰,焚逆无算”。荷兰战舰“莫伊登号”被击沉,“爱拉斯莫斯号”几乎被烧毁,剩余战舰各自受创,连夜拔锚逃走。
而在厦门的弗朗斯等人,都被明朝来了个瓮中捉鳖,全部活捉,押往京师“献俘于朝”。天启皇帝是真不含糊,根本没把荷兰人当回事,一声令下,包括舰队司令弗朗斯在内的荷兰战俘,都被拖到法场,“刑于西市”,一刀砍了。让京师老百姓得以第一次看到了荷兰人,留下了“其人深目长鼻,发眉须皆赤”的记载。
说来也怪,天启皇帝对荷兰人如此不客气,强势骄横的荷兰人也并没有什么过激反应,反而知难而退,多年不敢登门,直到崇祯年间再度卷土重来。崇祯皇帝继承了他哥哥的强硬外交作风,即使在内外交困、即将覆灭的绝境中,还腾出手来在崇祯六年跟荷兰人打了一场料罗湾海战,再度大获全胜。
参考史料:《明史》《厦门志》《东印度航海记》
热门跟贴